第121章 筹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1章 筹划
刘枭喊来典韦,吩咐道:“典韦,你安排一个士兵火速赶回广县,通知吕虔,说本官已经接任齐国的国相。让他再通知太史慈,令太史慈率军来临淄。”
“喏!”
典韦得令,立即去安排。
士兵很快就离开临淄,往广县行去。刘枭在士兵离开后,除了处理日常送来的政务,没有颁发其他的命令。时间流逝,一切倒也平稳顺畅,转眼便进入四月。
四月天,天气热了起来。
太阳也不似三月时的温暖,多了一丝炙热。
这一日,临淄城外。
一支大军浩浩荡荡的行驶而来,大军的人数极多,足有五千人左右。这五千人中,还有一千人的骑兵。所有的士兵整齐列阵,神情肃然。他们靠近临淄城,透着肃杀之气。
这是太史慈率领的军队。
奉刘枭的命令,太史慈带着大军来到了临淄。
城楼上驻防的士兵见到,都吓了一跳。临淄城内也有军队,但齐国临淄的军队,却少了一股锐气,没有太史慈麾下士兵的肃杀之气。
守城的校尉早就得了刘枭的命令,知道来的是广县军队,连忙吩咐人打开城门,将太史慈率领的大军迎入城内。
大军入城,在城内驻扎。
太史慈率领一队骑兵,径直赶赴国相府。进入府内,他在书房中见到了刘枭。太史慈单膝跪地,抱拳道:“卑职太史慈,拜见主公。”
此刻再见刘枭,太史慈也颇为激动。他追随刘枭的时间,不过是短短数月。事到如今,刘枭已经是齐国的国相。他作为刘枭麾下的大将,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刘枭道:“子义请起。”
太史慈起身落座,主动道:“主公执掌齐国,可喜可贺。”他顿了顿,又说道:“卑职在北海国挑选黄巾贼中的精锐,又挑选了一千精锐出来。其余的黄巾,都给了孔相处理。”
刘枭道:“可以!”
太史慈继续道:“我们去北海国时,只有四千精锐。一番厮杀回到广县,有六千精锐,且都是能征善战的士兵。加上广县本身的士兵,已有八千精锐。此番来临淄,卑职带了五千人。剩下的三千士兵,驻守广县。”
“不错!”
刘枭微笑着点头。他话锋一转,就开门见山的说道:“子义,我准备把齐国的治所,搬迁到广县,你意下如何?”
“啊!”
太史慈瞪大眼睛,很是意外。
刘枭的决定,太过于突兀。尤其涉及到搬迁一国的治所,更是重中之重的大事。这样的大事情,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大麻烦。
太史慈面容严肃,说道:“搬迁齐国的治所一事,请主公三思。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涉及到千丝万缕,更涉及到各方的利益。”
刘枭解释道:“搬迁齐国的治所一事,我仔细考虑过了。”
“目前的临淄,颇为繁华,但仅限于此。且临淄城内,各大世家势力盘根错节,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动荡,不利于大刀阔斧的改革。”
“把治所迁到广县,更有利于齐国未来的发展。临淄作为齐国名义上的国都,广县作为齐国行政上的治所,两者并驾齐驱,互不干涉。”
刘枭道:“这是本官的考虑。”
太史慈思索了许久后,说道:“主公让卑职率军前来,便是为了稳定局面,镇压各方,不至于让临淄方面出问题,对吗?”

“是!”
刘枭肯定的点头。
眼下的情况,需要太史慈麾下的精兵镇住局面。
太史慈深吸口气,斩钉截铁说道:“主公下了决定,卑职自当遵命。主公打算怎么做,卑职全力配合。”
“好!”
刘枭抚掌笑道:“你要做的很简单,回到军营去,整顿好士兵。等明天上午,我会领着齐国的一众官员去军营,让他们看看你麾下士兵的鼎盛军容。”
“届时,你让士兵好好的演练一番,亮出广县军队的士气,以敲打齐国的官员。”
“参观结束后,我会顺势宣布,由你接任齐国的都尉一职。等你成功掌握了齐国的军队,掌握了军权,本官再议搬迁之事。”
刘枭说了接下来的安排。
这也是刘枭的计划。
“卑职必不负主公厚望,谢主公提拔。”
太史慈激动起来。
此前的他,去各地避难,偶然在广县遇到刘枭选将,便到了刘枭麾下任职。在短短的时间,他就被刘枭破格提拔,如今又要担任齐国的都尉,可谓是平步青云。
刘枭摆手道:“去吧,好好准备。”
“喏!”
太史慈抱拳退下。
刘枭一个人坐在房中,思考着明天的事情。齐国的官吏,见到军中士兵后,会是个什么神情。得知太史慈担任都尉,又会不会反对呢?
一切,刘枭都在推演。
更要做足准备。
刘枭要搬迁齐国的治所,不会莽撞行事。他首先要掌控军队,掌握齐国的军权。有军队在手,刘枭就有了话语权。现在不掌控军队,直接告知所有人迁都的事情,极有可能发生冲突。
太史慈抵达后,国相府中,佐吏和官吏都得到了消息。许多人议论纷纷,讨论着刘枭把太史慈调来临淄的意图。
“刘相把广县的军队调来。莫非,是准备用广县的军队,而不用齐国的军队了吗?”
“谁知道呢?”
“刘相上任后,一直没有任何安排。太史慈的军队抵达,恐怕刘相将有动作了。”
“有可能是,但咱们只是国相府的小吏,无足轻重。大人物之间的事情,咱们不搀和。”
……
国相府的佐吏,议论着,已经有人预见到暴风雨将至,都谨慎小心,生怕被殃及。在他们议论的时候,刘枭的命令传达下来,国相府的官吏,包括临淄县的县令、县丞、县尉等,在明天早上巳时,在国相府集合。
命令下达,所有人都知道有大事即将发生。
翌日,清晨。
一大早,国相府的佐吏,以及临淄县令、县丞等官员,都到了大厅中。官员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小声的交谈着。这些人小声的议论着,都想打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可惜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个人知道,都是两眼一抹黑。
“国相大人到!”
忽然,一声唱诺声响起。
沉稳的脚步声传来,片刻后,一名身材修长,面容俊朗的青年走了进来。刘枭身着官服,头戴进贤冠,昂首阔步,大步前行。他进入大厅,官员们立刻噤声,躬身向刘枭行礼。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