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迎难而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2章 迎难而上
郭嘉坐直身体,脸上再无嬉笑的神情,显得极为认真。他此刻,神色从容镇定,缓缓说道:“主公如今,不过二十出头。”
“二十出头的年龄,便担任大汉朝的青州牧。在这一段时期,是前所未见的。执掌一州,权势赫赫,可以说是土皇帝。”
“主公在青州,说什么,便是什么。但主公的权势,也仅仅于此。再想要扩大,会相当的困难,很难再扩宽局面。”
“青州是主公的根基。”
“这一点,毋庸置疑。”
“然而青州虽然好,却有极大的局限性。我曾经和主公分析过青州的局势,青州贯通徐州、冀州,是战略要地,会成为各方争夺的区域。”
“主公想从青州崛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主公成为大汉朝的太尉,情况便有所不同。二十出头的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前途不言自明。”
“当然,谁都清楚朝廷一团乱麻,朝中是纷乱的局面。”
“恰是如此,主公才有用武之地。如果朝廷局势清明,主公能担任太尉吗?不可能的。在朝廷稳稳当当的情况下,主公就算担任了太尉,也难有用武之地,无法伸张抱负。”
郭嘉继续道:“困境之下,主公以太尉的身份,拨乱反正,稳定朝局,压住吕布,慑服西凉诸将,执掌朝堂,才有机会一展抱负。”
“主公去长安,利大于弊。”
“当然,主公到长安任职后,不是去听王允命令的,而是要和王允都,要斗垮王允,要掌握朝廷的权利,最后奉天子以令诸侯。”
郭嘉一句话,众人身体一震。
奉天子以令诸侯。
好大的口气。
太史慈看向郭嘉,眼中也流露出钦佩神情,不愧是军师,能有如此想法。
黄忠也是震撼不已。
刘枭说道:“奉孝,继续说。”
郭嘉微微颔首,又继续道:“董卓是最先奉天子以令诸侯的人,董卓执掌朝廷,手中有天子,却横征暴敛,没有立足,反而自取灭亡了。”
“主公不同,主公睿智果敢,只要在朝堂立足后,奉天子以令诸侯,大业可期,中兴汉室,就不再是一个飘渺的梦想。”
“只要掌握了朝廷的局面,主公会少走许多弯路。而主公留在青州,表面上看,主公是青州的土皇帝,有权有势,甚至连袁绍都得和主公结盟,实际上,主公在青州,想走到朝堂中去,有太多太多的路要走。”
“如今,机会来了。”
“借助王允的征召,主公跨入朝廷,担任太尉,是一步登天。至于眼下的青州,仍然是主公的。难道主公去了长安,青州就会落入他人之手吗?”
“不!”
“青州仍是主公的青州。”
“不论什么时候,青州都是主公的大后方,是主公的根基。主公去了朝廷做官,青州也不容任何人染指。”
“谁伸手,便剁掉谁的手。”
郭嘉语气严厉,说道:“其实仔细琢磨一番,王允挑选的太尉人选,是大有讲究的。以如今的情况,能成为太尉的人,大有人在。”
“譬如袁绍,可以担任太尉。”
“譬如袁术,也可以担任太尉。”
“甚至于,幽州的刘虞,益州的刘焉,荆州的刘表,这些人都可以担任太尉。因为这些人,每一个都比主公有更大的名望。”
“但提及的这些人,都有权有势,王允控制不了这些人。王允之所以让主公去,无非是看重主公的身份,也想着主公容易控制。”
“王允树立一个牵制吕布的人,又能控制主公,岂不是一箭双雕。当然,王允的想法极好,却不熟悉主公,不清楚主公的能力。”
“主公不可能受控制。”
郭嘉说道:“所以我认为,主公应该去长安。最坏的情况,是主公在长安失败,但主公还可以回青州。此去长安,有风险,但我认为是值得的。危险和机遇,一向并存。如果没有半点危险,就能执掌天下,就能踏上巅峰,那就是儿戏了。”
郭嘉侃侃而谈,眼中尽显锋芒。
这一刻的郭嘉,显得睿智通达。他的锋芒,透过这一番话展露出了出来。他要辅佐的人,是一个能执掌天下的人。

太史慈沉默下来。
郭嘉的分析相当仔细,把整个情况分析透彻了。这个时候,他反对也无用。而且太史慈看刘枭的神态,清楚刘枭也统一了。
刘枭说道:“知我者,奉孝也!”
郭嘉的一番话,说到了刘枭的心坎上。他看到送来的书信,先是惊讶,但仔细的琢磨后,心中有了打算,和郭嘉的想法不谋而合。
刘枭沉声道:“长安是肯定要去的,但我去长安,青州方面不能乱。不论我在长安怎么样,青州不容有失,这是最重要的。”
郭嘉道:“主公有何打算?”
刘枭思索后,说道:“此役前往长安,我轻装简行,只带八百骑兵。除了八百骑兵随行,我再把田丰、典韦和张飞带上。其余人,都留在青州。”
郭嘉眼眸明亮,道:“主公英明!”
田丰是袁绍的人,在田丰心中,虽然全力为刘枭谋划,但田丰还有两年后回到冀州的打算。刘枭把田丰带去长安,避免田丰过多搀和青州的事情。
刘枭继续道:“我离开青州后,由太史慈接任青州牧。除此外,奉孝依旧担任军师,协助子义。糜竺和其余人等的官职不变,也留在青州。”
“卑职遵命!”
郭嘉拱手应下,他清楚刘枭留下他和糜竺的目的。太史慈接任青州牧,虽然成了一州之主,但有郭嘉和糜竺等人,太史慈是州牧,也难以坐大。
太史慈却是说道:“主公,青州牧一职,卑职认为可以空置。卑职依旧担任军司马,替主公看守着青州。”
刘枭说道:“我此去长安,只许胜,不许败。我不会再担任青州牧,所以由你接替,替本官牧守青州。你成为青州牧,才能名正言顺的下令。”
太史慈担任青州牧,是否后悔隐患,刘枭并不担心。
第一,刘枭相信太史慈的忠诚。
太史慈忠义为先,而且太史慈是跟随他崛起于微末的人,不会背叛。
第二,有糜竺、郭嘉等人牵制。
糜竺是刘枭的亲人,掌管着青州的钱袋子。如果太史慈有想法,糜竺足以掐住太史慈的脖子,而且糜竺也会禀报给刘枭知晓。至于郭嘉,他是刘枭的智囊,郭嘉只效忠于刘枭。刘枭能令郭嘉心腹,太史慈却不行。
所以青州的格局,即使太史慈担任州牧,刘枭也不担心。
太史慈见刘枭态度坚决,也就不再拒绝,正色道:“请主公放心,卑职定不负主公的厚望,一定守好青州,让青州稳稳立足。”
刘枭说道:“我相信你。”
话锋一转,刘枭道:“子义,你领着军队缓慢返回广县。我即刻启程,连夜赶回广县。你的任命,我回到广县后,会先行安排妥当。”
长安的局势,瞬息万变。
刘枭想坐稳太尉一职,必须在王允兵败之前抵达,然后扭转长安的局势。否则,他慢悠悠的抵达长安,等到抵达的时候,如果李傕、郭汜等人已经攻破了长安,一起就晚了。
刘枭要抓紧时间。
安排完事情,刘枭带着典韦和张飞,率领少数骑兵直接离开了。至于纪灵、田楷等人,则交给太史慈再处理了。
刘枭昼夜赶路,短短两天,就回到了广县。他风尘仆仆返回后,立刻把糜竺、田丰等人召集起来,宣布了对太史慈的任命。
众人自是遵从。
而刘枭去长安,众人也都赞成。
刘枭遣散了众人后,单独和糜竺谈话,说了些让糜竺注意的事项。处理好事情,刘枭又前往书院,见了郑玄,把去长安的事情说了一遍。
刘枭去长安,郑玄也支持。
只是,郑玄担心刘枭的安全,让刘枭小心。
刘枭辞别郑玄后,回到州牧府,把前往长安的事情和糜环说了。他暂时不带糜环去长安,等局势稳定后,再让糜环去长安。
各项事情交代妥善,刘枭就启程了。
启程时,刘枭带上了管亥。
跟随刘枭前往长安的人,有田丰、管亥、典韦和张飞,以及调集的八百骑兵。队伍浩浩荡荡的离开,直奔兖州,从兖州去长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