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猴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章太平猴魁
(今天的第三更奉上。因学校有事要忙,发晚了些,抱歉。)
“这茶没法采啊!”秦师傅仰头看着长在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棵茶树,叹道。
刘青望着山上的茶树,叹了口气。她倒不是叹这茶没法采,而是想起了她和小懒,还有周冽在山里采茶的情景,那快乐的时光真的很让人怀念。也不知周冽现在怎么样了,还有刘大春一家人,都过得还好吧?
至于这茶如何采,她倒是成竹在胸。这茶之所以叫猴魁,跟一个传说有关。据说,古时一位山民采茶,忽然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看看四周,什么也没有,再细细寻觅,原来在突兀峻岭的石缝间,长着几丛嫩绿的野茶。可是他左右年,却无藤可攀,无路可循,只得怏怏离去。但他始终忘不了那嫩和清香。后来。他训练了几只猴,每到采茶季节,他就给猴套上布套,让它代人去攀岩采摘。人们品尝了这种茶后,称其为“茶之魁”,因为这种茶是猴采来的,后人便干脆给取名为“猴魁”。
至于这传说的“古代”是“古”到何时,无法考证。现在猴坑里居住的的山民,都是北宋时,方腊的一支起义军被官兵一直追至此地,最后安居于此的。他们之也有人采茶来喝,但也只采比较容易采摘的地方,还未训练猴;制茶的手艺也很粗糙。
刘青看看山上的茶树,摸摸下巴,准备晚上跟小懒沟通沟通。
这里比起三合村来,村民更少,交通更为不便。但因为要在此长住,林掌柜倒没像上次一样安排刘青跟人合住,而是尽努力让人腾了间屋给她。一面雇用村民,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修建木屋。
晚上吃过饭,刘青便提着一壶开水回了自己的屋,冲泡了两杯茶,yin*小懒出来,然后跟它讲了训猴之事。这小家伙跟刘青的时间久了,越来越通灵性。只要不是它故意捣蛋装着没听见,基本都能懂得刘青的意思。现在它一听刘青让它干活,又开始装傻。“咕嘟咕嘟”喝完茶水,它便想窜回芥去猫着,被正防着它这一手的刘青一把逮住尾巴。
“你知道这里的茶是什么味道么?”刘青开始利诱,“听说,这里的茶,比咱们在西山峡谷里采的茶更好喝。你想不想喝?”
“吱吱吱。”小懒一听有好茶喝,顿时来了精神,点头如啄米。
“要不每天把你派去采茶如何?”无良主人恩威并施的手段又用上了。
“吱吱吱。”小懒摇头如拨浪鼓。
“那你从明天起,去山上找一群猴,让他们去采茶。”刘青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对小懒哪来的信心。她只是一种感觉,觉得这事小懒一定能行。
被威逼利诱的小懒无可奈何地点点头,垂头丧气地回芥里睡觉去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刘青又照例起了床,到野外找了处有白雾的地方开始练功。待她练完功太阳出来时,小懒便从芥里蹦了出来,朝山上飞快地窜去,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这小家伙虽懒,但还是比较敬业的。什么事情只要它答应了刘青,就一定会好好做。
白天人来人往的时候小懒是不会回来的。到了晚上大家都睡了,刘青等了一会儿不见小懒回来,正想上床时,她听到了一种异响。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仿佛这周围都被一群武功高手包围了一样。刘青挑挑眉,从窗闪身出去。
只见微弱的月光下,屋外空地上,黑鸦鸦地足有几百只猴,正鸦雀无声地呆在那里,每只猴的爪上,都提着一个用大大的树卷起来、里面似乎包着东西的包。
小懒则耀武扬威地竖着它的尾巴,来回在猴群里巡视,只要哪只猴忍不住搔首挠耳发出点声响,它就如闪电般飞快地窜过去,给人家一个脑瓜蹦儿。
“噗哧。”刘青看着小懒那小样,忍不住笑出声来。
听到刘青的声音,小懒“嗖”的一声窜到刘青肩上,小脑袋亲昵地贴了贴刘青的脸颊。它自从跟了刘青,还没有离开过她半步,这一次竟然一分就是一天,人兽俩心里都有些空落落的。刘青看到小懒亲昵的样,心里一片柔软。幸亏有这小家伙的陪伴,她一个人在这江湖上浪迹,才不至于孤单寂寞。
看到刘青,猴群里一阵骚动。小懒立即抬起小脑袋直起身来,蹲在刘青肩上,居高临下地用威严的眼光一扫视,目光所到之处,那些猴渐渐安静了下来。
“小懒啊,干得很好,你可真能干!”刘青对小懒这行径虽然哭笑不得,但还是先对它的功劳予以肯定。其实接下来的“但是”才是重点,“不过呢,如果你能教它们早上去采茶,那茶比较新鲜,味道就更好了。再说,这样人们也不会怀疑咱俩了不是?否则,这天天半夜三更在多出一堆茶来,这也太过诡异了吧?”

小懒听到表扬,那尾巴快要翘到天上去了。因此听到接下来的改进意见,倒也很高兴地点了点头,表示咱是能干的好同志,这点小意见咱还是听得进去的,从善如流才能更好地干好**工作嘛。
得意完了,小懒一挥爪,猴群便井然有序地撤退了,茶包扔抓在它们手上,准备第二天一早再来交公粮。
于是第二天一早林掌柜他们和村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个景象――一大群猴排着队,一一把手上的树包放在空地上,然后转身往山上窜去,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踪影。有大胆的村民上前去打开树包一看,树包里全都是茶芽。刘青过去查看了一下,发现茶芽虽然有些蔫巴,但却全都符合采摘标准。看来小懒监工挺得力的。
有了茶青。刘青便开始教两位师傅制作太平猴魁。猴魁茶的制作包括拣尖、摊放、杀青、整形、烘焙五道工序,制出来的茶,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刘青前世因对猴魁茶甚是喜欢,曾研究和参观过它的制作程序,所以倒也像模像样的鼓捣出明代第一批猴魁茶来。
晚上没人时,刘青便用刚制好的猴魁茶来犒劳小懒。把猴魁投茶入杯,冲上水,只见芽成朵,或悬或沉,在明澈嫩绿的茶汁之。似乎有好些小猴在搔首弄姿。端起杯来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有独特的“猴韵”。刘青看小懒满足地样,也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滋味虽还有不足,让两位师傅以后慢慢改进吧!
她忽然灵光一闪,倒有了个想法。第二天找到林掌柜,她把给制茶师傅们“创新奖”的想法跟林掌柜提了一提,即只要这些制茶师傅能改良现有的旧茶,甚至发明新茶,便可根据贡献的大小给予奖励。林掌柜听了,一通盘算之下,对她这想法大加赞赏,表示马上就写信给陆宝成提及此事。
接下来的几天,猴们每天早上都拿着茶包来交货。大家得了刘青的嘱咐,每次都准备一些吃食给猴。慢慢地,猴也不怕人了,白天里有时也会到村里来玩耍,猴与人相处得甚是融洽。刘青看了,放下心来――看这样,就算小懒离开这里,这些猴为了吃食,也会每天采茶来交的。
头批茶制完,也只有一两斤,刘青装模作样地放进包袱里,其实早已扔进了芥里,与林掌柜等人告辞,准备前往黄山一游。短短相处的日里,刘青发现唤儿很是机灵,尤其难得的是做事踏实认真。到这里后,便特意安排唤儿跟着两位制茶,秦师傅对他甚是喜爱,便收作了徒弟。刘青对林掌柜的识人之能暗暗佩服,这两处的茶园她也便放了心。
在黄山脚下转这么久,刘青还没能到黄山上去,看一看这百年前的黄山跟她后世所登的黄山有何不同。现在她终于有空能上黄山一游了。心里甚是期待。这猴坑一带也属黄山,但刘青还是回到了汤口,从那里找到了前世上山之路。当然,这路自不会是前世的石头台阶,而是纯粹的崎岖山路。
沿着崎岖山路往上走,刘青心里却很喜欢。上一世她曾随单位同事来此一游,现在这山仍是那座山,可情形却大不同――没有了满山的游客,没有了一大群同事的叽喳,没有了导游那时时喊来喊去的束缚,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让刘青心情大好;前世爬黄山时累得半死,这一次,那路虽是崎岖不平,可她身轻如燕,爬上山顶时气都不喘一喘。天都峰、一线天……纵是重游,黄山的险峻和云海也再一次让刘青赞叹不已。当晚,刘青借住在了叠嶂峰下近五龙潭处的松谷草堂里。
和尚、道士们为了修行,常常在风景名胜处结庐而居,所以黄山上寺庙道观甚多。这松谷草堂是一个道观,为宋朝松谷道人所创,环境幽静,附近有一溪潭,风景绝佳。
刘青到时天色已晚,游人借宿在这松谷草堂里应是常事,所以小道士听到刘青的请求后,二话不说便安排她住下,送上饭菜后离去,一句废话也无。
第二天刘青按时醒来,在道观旁边找了片松林,开始练拳。一套拳练完,忽听一声“好”从旁边树林里传来,刘青心里一惊。
她自武功有成以来,周围二三十米内如果有人,她必能察觉。现在却一无所知,看来,今天是遇上高人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