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教训族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毓已经改变了初衷,心思斗转。
:“乐宣君。”
众人不情不愿,纷纷行礼。
杨毓侧目看着他们,面带讥讽,笑着道:“诸位,怎么不下地?”
为首的是杨劲大兄,杨勇,前些日子刚在琴仙亭公主府大闹了一番。
杨勇道:“天热。”
杨毓笑着看着他道:“好啊,我琴仙亭公主府的冰室凉的很,杨氏阿勇,自今日起就在冰室中悔过,若是不将我说服,就别出来,在里面凉快吧!”
杨勇怔怔的道:“你怎敢!”
杨毓冷哼一声道:“我有些怀疑,是否先前对你们太客气?我这人向来愿意给人留脸面,但这脸面你偏偏不要,那便别怪我收回来了!”
杨勇看着杨毓这一身杀气,身子不禁缩了缩,再没有刚才的狂妄,想起面前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小姑子,身子又挺了挺:“你凭什么!”
杨毓笑着道:“就凭你吃我的,喝我的,入了我这一宗族谱,还敢处处给我为难!”
她美目流转,笑着道:“杨勇,你不是看不起我一个小小姑子身居高位?那你怎么不领米离开?离了我,你衣食不济,也不愿靠自己的双手安居乐业,你既归在我宗下,容不得我不管教!”
杨勇面色登时通红,胸口不住的起伏着,不知是理亏还是羞恼,低着头道:“我不会耕地。”
:“不会?”杨毓更抬高了几分声调。
周围的族人纷纷垂头,噤若寒蝉。
:“为何不请教农户?”
杨勇脸色更红了,低低的道:“我身为士族,怎能对低贱之人请教。”
杨毓沉了一声气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圣人之言,不耻下问,还敢说自己出身士族。”
杨勇微微蹙蹙眉道:“是我错,乐宣君,我若去了冰室,我家儿郎阿信,我夫人,还有庶妹便无法过活了。”
杨毓微微顿了顿道:“若是有农户指导,你们可愿虚心学习?”
杨勇握了握拳道:“愿意。”
:“大丈夫一言九鼎。”
:“是。”
她抬眸看向其他人问道:“你们呢?”
众人垂着头,相互交错目光探问着。
:“愿意。”
杨毓抿抿唇,一扭身,走了。
:“天哪。”一个青年郎君面色粉白,长舒一口气,瘫坐在地上。
另一人道:“这小姑子,太也凶狠,我连气也不敢喘了。”
:“是啊。”
杨勇微微蹙眉道:“难怪她能撑起一家,行事到底与寻常小姑不同。”他目光复杂道:“堪比丈夫。”
杨毓上了马车,沉着脸道:“去村舍里正家中。”
刘叟应了一声,驱车往村子里去,村口处七八个老妪一起坐在树下谈天,刘叟拱手问道:“敢问几位,里正家在何处?”
一老妪笑着道:“是贵人来啦?我家二郎现下去县里了,下晌才能回来。”
杨毓挑开车帘道:“妪,我姓杨,寻你家二郎有好事商讨,能否先带我家去?”
老妪笑着道:“贵人不嫌弃,那敢情好啊!”
另一老妪笑着道:“贵人女郎,她家二郎是个耙耳朵,你若有事商讨,便寻他家妻子就是!”

说着,哄笑一片。
蜀地俗语,耙耳朵,形容男子耳根软,怕妻子的意思。
杨毓也跟着笑了笑道:“哪有男儿郎真的怕妻子的,不过是爱重罢了。只凭着一分珍惜与爱重,便说明二郎是个好丈夫。”
老妪笑着道:“天哪,贵人女郎真是会说话,我家二郎的确耙耳朵,不过啊,我蜀地民风如此,家家皆是这般!”
杨毓又是笑了笑,请了老妪上马车,马车继续往村里走。
杨毓的马车从不过度奢华,在庶民看来,却是天宫般的华贵。
乍暖还寒的季节,车里铺着雪白兔毛的软榻,紫檀木雕刻走兽文图的小几,翠玉茶盏,熏香味暖。
老妪坐如针毡,看着自己带着泥土的鞋子将木板踏脏,身上的炉灰又蹭的兔毛黑了一片,面色又红又白。
:“妪,喝茶。”
祺砚斟了杯茶,送到老妪手上。
老妪颤颤巍巍的接了过来,垂着头道:“小人夫家姓李,贵人唤我李婆子就好。”
方才杨毓是挑开半边帘子,老妪才敢大着胆子说话,此刻见了全貌,别说是杨毓,就是垂着头看着祺砚伸出的纤纤玉指,也是惊叹不已,这股子毕生难忘的馨香,让她仿佛置身天宫一般,噤若寒蝉,不敢高声。
杨毓笑着道:“李妪言重了。”
她的声调一如平常缓慢而悠长,清亮而绵软,李妪还是心里颤了颤,脸上抽了抽道:“贵人就是贵人,说话声都这么好听。”
杨毓心里明白,无论自己说什么,也是不能改变李妪的态度的,索性笑而不语,李妪倒能自在些。
刘叟问道:“妪,岔路口,该左行还是右行?”
李妪仿佛得到解救一般,赶紧轻轻放下茶盏,生怕打坏了,垂着头道:“贵人,我到车外指路可好?”
杨毓点点头道:“善。”
李妪逃也似的离开车里,坐到车外,指着左边道:“这边。”
刘叟一边扬鞭,一边笑问:“李妪怎么出来了?”
李妪连连摆手道:“在这儿舒坦。”
刘叟恍然明白了,笑着道:“我家女郎性子好,你不必怕。”
李妪摇头道:“哪能不怕?若是放在往常,便是远远看一眼贵人,也是要叩头谢恩的,哪敢这般亲近?何况你家女郎那般天生高贵呢!我是不敢哩!”
刘叟朗笑一声,也不再解释,不过半盏茶的时间,马车停了下来。
李妪赶紧跳下马车,疾步走进院子里,高喊着:“家里的!快收拾炕席!家来贵人哩!”
一个小妇人一身浅色麻布衣裳,头上绑着麻布做的抹额,怀里抱着一个嘤嘤哭泣的婴孩,面带笑意的道:“阿母,是谁来了?”
身后跟着出来两个女孩,两个男孩。
年纪大概都在七八岁,却都是精瘦的。
有了孩子,院子一时间吵闹起来。
一个略长的男孩拉着李妪的衣袖道:“祖母,阿翁何时回来?”
另一个男孩道:“祖母不是去接阿翁?阿翁呢?”(未完待续。)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