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两个人的想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人多就算是热闹了,也没啥好看的。
林杨刚走到就没有了看热闹的心思,又没人惹事,能看啥?
还是到西瓜摊上跟三伯唠嗑吧。
华夏人就是会想办法能变通。
子秀三伯家的旧房修缮进度太快了,不小心倒掉的房子又重新起来了,也不会有谁去较真儿那房子是不是移动了多少距离,心照不宣。
林子秀一提起这事就乐的合不拢嘴儿。
搁谁也得这么乐,破房子不花自己一分钱变成了青砖大瓦房,不光是房子,装修家具啥的一概配全,人家住的时候还给房租。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天上掉馅饼吗?
说实话,当初小曾老板说的时候,林子秀几乎认为这家人是不是疯了。
“立秋就能都完事儿?”,林杨好惊讶啊,再看自家的茅厕工程,真是没对比就没伤害。
林杨都不好意思再问了。
正发愣,他电话响了,是老妈。
没别的事,就是夸儿子包的饺子好吃,那开心绝不是假的。
她告诉林扬,昨天姐姐一家也一起吃的,都吃撑了,还给姐夫家带了一些过去。
林扬就希望如此,“您以后想吃什么了跟我说,做好了我让人带过去,又不费事。”
这是林扬没在跟前儿,不然他妥妥看到老妈眼睛湿润了。
电话里老妈惦记着林杨的方方面面,生怕他照顾不好自己,只有亲妈才这样。
放下电话,林扬嘿嘿笑了笑,话筒里,老娘嗓门不小的。
林子秀切了块西瓜递给林扬,看看左右没有其他人,低声问林扬,“我看承江他们在你家后院边儿挖土,你知道不?”
这是怕承江欺负人,林扬赶忙点点头,有些话是不能说,但也不是全都要瞒着,免得有误会发生,村里人宗族能力还是很强的,承江就算有钱,要是不讲理也得被教做人。
见林扬承认了,林子秀不再说什么,他以为承江一定是给钱了,他很难理解林扬压根就瞧不上那种钱,林扬要的是他自己很难完成的建设,比如挖塘引水。
有些事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必须要机缘巧合,还得碰上对的人,也许只有胆大妄为的承江才敢,换其他人就未必了。
啃着西瓜,林扬跟子秀三伯说着闲话,别看还不到九点,天气已经热得待不住人,这夏天真够呛,还好湖边儿稍有凉爽,游客们自然就蜂拥而至。
说实话,他们能玩儿的不多,也就是趟趟水,钓钓鱼,吃点农家饭,其他的一概没有。
林扬觉得总这样,消费光了热情,才有点眉目的农家乐会不会消褪。
人就不该闲着,一闲下来就胡思乱想。
不远处跑来一个后生,到了跟前,林扬认出来了,是小军,庆本的儿子,半大小子,老早就辍学在家,幸好他爹强势,他没成二流子,平时没事儿让他爹当通讯员使唤。
庆本这人比较古板,甭管什么事,总认为面谈更妥当,好像电话里不算数一般。
“三爷。”
别看人不大,这小子知道该喊什么,林子秀是他爷爷辈儿的,必须先打招呼。
林子秀点点头算是答应了,他也会办事,直接拿了块西瓜递过去,说,“你看你跑这一身汗。”

都在不言中,做人是讲技术的。
林扬大概猜到是来找自己的,就顺嘴儿问,“你爸找我?”
小军军已经一大口西瓜入口,顾不上回答,只能急急的点头。
林扬摇起蒲扇来,模样颇有诸葛亮身居卧龙岗那仙风道骨的意思。
“在村里呢?”
小军军摇头。
“你家?”
还摇头。
林扬不问了。
小军军把西瓜咽下去,指了指远处,“在小伯伯你家门口儿呢。”
哟,事儿不小啊,林扬站起身来,拿了自己东西,说,“你玩儿去吧,我自己回去就行了。”
小军军巴不得呢,“唉,我知道了。”
林扬走到后门附近时,看了看施工进度,心里那个美,距离自己目标越来越近了。
来到前院,打开院门儿,庆本正蹲在门洞里,拿着草帽不停的扇,那是热的,没办法,他端着干部架子,长袖衬衫加裤子,不热才怪。
“大哥快进来,院里凉快。”
庆本嗯了一声,站起来跟着林扬进院子,马上他就能感觉到一丝凉意,心里忍不住羡慕老伯的本事,这个院子修的真好。
没有寒暄,庆本很直接的进入话题,第一个就是承江那个工程,在林扬家后院门口挖土的事,他当然看得出其中猫腻。
林扬才不二,就算明知是人家清楚,他也不能承认,他很含糊的说,“承江跟我提了一句,我看也不碍事,就没说什么。”
庆本看了林扬好一会儿,才叹口气说,“你小心点,承江办事儿太孟浪。”
林扬笑着说,“我年轻,啥也不明白,有事儿就问问老爷子,有他老人家把着呢。”
甭说那些乱七八糟的,咱也有老爷子呢,林扬一刀清场。
果然,林庆本不再说了,人家态度很明确,不掺和。
坐到葡萄架下,接过林扬递过来的矿泉水,他喝了好几口,解了不少暑意,换个心情说,“咱村里现在情况看上去还行,我总觉得不踏实,想听听你的想法。”
林扬诧异了,这算心有灵犀?他想哭,千万不能如此说。
出主意?
要谨慎,林杨想法有,只是他自己吃不准,这个社会太多端。
别的林杨没办法知道,有一条见识了,庆本执行力很强,有了主意立即行动,算优点么?
不好说,结果好可能是,不好就是毛病!
林杨不敢说,万一惹祸了呢?还是小心些好。
庆本走的时候有点无奈,白来一趟,林杨嘴严,心思也缜密了。
他没跟庆本说,却告诉承环他们几个本家近的侄子,可以开放自己家的菜园子,让游客自己摘菜,或者卖自家养的鸡鸭鹅,价格高些不没关系,一定要拿住了不打农药这个框子。
来前苏村的都是滨城市区的人,回去带些新鲜放心蔬菜回去,再有土鸡什么的,很有吸引力。
这就是农村的优势资源,只要有意识的开发出来,收益不会底,跟其它的结合起来,前景应该会好。
让村民们自发做起来比村里强制以商业化运作更纯朴,更对游客的胃口。
正因为这个小心思,林杨没和庆本说这个。手机用户请浏览www.xiaoshuodaquan.com.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