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敲诈资本 敦煌遗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楚云秋猜的没有错,当年确实发生了一些事情,后来被一些人给捂了下来,然后统一口径,改变了现实。
所以从此之后,众人便知道了另外一个版本。
在一四八一年年初的时候,达·芬奇受托为圣多纳托的奥古斯丁修道院绘制一幅大型祭坛画,该修道院位于佛罗伦萨城外的斯科皮托村,村子与普拉托门相距不远。
当时宗教的权利十分大,神权高于王权,王权的加冕,都需要通过教皇。
可以说,当时的教皇才是真正的主宰。
修道院财大气粗,在同年三月份,修道院和达·芬奇双方签订了最初的协议。
协议规定,达·芬奇完成作品必须在两年之内,最多不能超过三十个月,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能完成,他已创作完成的部分就会被予以没收,他们有权随意处理完成的部分。
除此之外,合同支付酬劳的方式也有些特殊。
合同规定,达·芬奇不会提前拿到现金,而是获得“德埃尔莎区一份房产的三分之一”,这是弗朗切斯科修士的父亲西莫内遗赠给修道院的。
这份房产不能让与他人,但三年之后,他可以选择以三百弗罗林的价格将房产再卖给那些修道士。
这份奇特的合同算到最后,修道院要支付达·芬奇一百五十弗罗林。
······
协议签订三个月之后,创作遇到的困难日益明显起来。他不得不要求修道院预支上面提到的神职款,因为他说自己已入不敷出,而且时光飞逝,情况对他们越来越不利。为了完成这幅画,达·芬奇欠了修道院二十八弗罗林。
他的收入还因修道院为他购买了颜料又扣除了一些。
他买不起颜料;他借钱买了谷物和酒;他还为修道院做一些零活儿,赚了一些柴火。
这就是达·芬奇当年的生活状况。
随着夜幕降临,祭坛画的轮廓也渐渐出现在一块白杨木画板上。
这份合同,以及达·芬奇克服经济困难所绘就的作品就是《三博士朝圣》,是达·芬奇早期最后在佛罗伦萨创作的,也是最伟大的一部。
《三博士朝圣》是他所有架上画中最大的一幅,有八英尺长,宽度也几乎是八英尺。画的尺寸和其不多见的方形样子大概反映了圣多纳托祭坛上空间形状。
据瓦萨里记载,他将此画存放在他的朋友、吉内弗拉的哥哥乔瓦尼·德·本奇的家里。
此画不知什么时候被美第奇家族收藏,现在它成为乌菲奇美术馆中最负盛名的画作之一。
但是在乌菲齐美术馆收藏的《三博士朝圣》图准确地说只是画过底色而已。
画板上已经出现整幅画的复杂架构,但细节部分却只是草草画上,这图尚处于草图阶段。
画的颜料是将稀释的胶水和铅白与灯黑放在一起搅拌而成。画上有用褐色颜料复绘部分,但最近有人怀疑这些痕迹是否是达·芬奇所画。整幅画的黄褐色色调是因为后涂上的几层清漆褪色造成的。
······
想到这里,楚云秋似乎明白了什么。
“乌菲齐美术馆收藏的《三博士朝圣》图一定不如我手里的作品,这个才是真品,或者说是精品”,想到这里,楚云秋兴奋极了。

他不知道当年达芬奇先生为什么会给修道院一个赝品,或者是样品。
或许是出于报复,或许是发泄不满,或许是就是为了坑对方,达芬奇先生给了修道院一个“次品”,而将真正的《三博士朝圣》图保存下来,并且流传了下来。
楚云秋对于这些不敢兴趣,楚云秋只知道,自己手里的才是当年达芬奇先生绘画的真正作品。
······
想到这里,楚云秋美滋滋地将其收了起来。
又有敲诈的资本了。
即使敲诈不成,楚云秋也可以自己收藏,将其放到九层古塔之中。
接着,楚云秋将《三博士朝圣》图放到锦囊乾坤袋之中,然后看向下一个物品。
这是一把兵器,是一把西洋剑。
而且还是一把西洋佩剑。
很多西洋剑客,都会有这么一把西洋佩剑。
十分地锋利。
楚云秋在一些电视剧、电影之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佩剑。
而且在现代奥运会上,也有“击剑”这一项运动,他们用的正是西洋剑。
击剑也是一项从西方普及而来的运动。
不过楚云秋手里的佩剑明显和电视剧中的佩剑不一样,那是道具,这明显是杀人武器。
即使经过了岁月的切割,仍旧锋利如旧。
和奥运会上的西洋剑也不一样,奥运会上的剑,没有见过人血,但是他有。
楚云秋伸出手,将西洋剑拿到自己的手中。
不是很沉,很明显和华夏的古剑无法相提并论。
楚云秋在空中耍了两下,发出“嗖嗖嗖”,如同切割空气一般的声音。
西洋剑普遍为双刃结构,剑身比一般剑细很多。
所以剑身比较长时,横放会有轻微的弧度。
不过不是很大。
西洋剑可以同时用来割与刺,剑法强调进攻;不到万不得已,剑手不会有封挡或闪避的动作。
剑尖是西洋剑中最致命的部分。
“好锋利啊”,楚云秋忍不住赞叹一声。
国外的工艺,有时候也是不得不赞叹一下的,人家确实有可取之处。
楚云秋耍了两下,然后放入剑鞘之中,扔进锦囊乾坤袋中。
如果是华夏的古剑,楚云秋肯定会仔细观摩一番。
第四件东西还是华夏的,是一本本的书籍。
而且楚云秋看了,一些都是梵语和莫名其妙的文字,看不懂。
楚云秋再次用多宝瞳鉴定。
结果显示的信息让楚云秋大吃一惊。
“竟然敦煌莫高窟里面的书籍,真的假的”,楚云秋心里不由一惊。
敦煌莫高窟太有名了,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被称为“西北璀璨的明珠”。
楚云秋曾经去过这里,深表震撼。
可惜的是,后来经英吉利、法兰西、扶桑、美利坚、俄罗斯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造成华夏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未完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