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双手校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路上和杨云谈得很投机,后来我干脆也暂时不回巴陵了,而是和他一起到了长沙。
到了之后,他自去拜访黄忠将军,我则去问候黄襄将军,之后便去找苏烈请教一些问题。
为什么要找苏烈呢?其实我是想让他教我几招斩马刀的招式。
通过上次的比武,我发现,斩马刀对阵的时候勇猛刚烈,攻击力非常之强。
我们刀兵在各种兵种之中防御力是最强的。可也正因如此,我们的盾厚,刀短,更适合防御反击,而不是主动进攻。
在狭窄空间内,比如,树林、城墙、街道、峡谷等地进行肉搏时,刀兵自由灵活,也会占到一些优势。可它对于士兵个人搏击能力和武艺要求很高。
在这次战斗中吃的几次亏,让我也发觉,在相同的训练强度下,刀兵的配合最差,战斗力也最弱。要想取胜,必须有比对方更久的训练才行。
而枪兵和戟兵因为兵器较长,战斗的时候,可以在远距离内配合集体攻击,使敌人近不了身,所以,他们对士兵们个人的武艺要求不是很高,更注重的是配合。
但有时候,面前的局势,绝不是一个兵种就可以对付的,比如这次攻城的时候,我们刀兵攻上了城头,可以用盾牌防备敌人的弓弩手,却挡不住敌人长矛阵的集体攻击。而长戟兵攻上城头虽然可以抵挡敌人长矛兵的进攻,却无法防御弓弩手,这个时候,就必须两个兵种互相配合,共同进退。
可问题是,两个兵种之间的配合实在太差了。
兵种进行明确的划分,确实有利于训练和集体配合。从数次对敌的战斗中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的部队在相同的时间内,素质提高是最快的,原因就在于进行了明确的兵种划分,除了在一起训练增加配合默契外,每次打完仗或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因为大家练的都是同一套武功,用的相同的兵器,交流起来也更加顺畅。
可有利就有弊,将全军化成刀、枪、戟、箭、弩五大兵种,虽然使得士兵更加专心于修炼属于自己的那份武功,从而更加精炼,但在五个兵种的配合上往往不尽如人意。
我发现军中每个统领的私心都很重,比如黄襄将军,他早就把刀兵营当成他自己的刀兵营;戟兵营统领向邦也将戟兵营当成了他自己家的财产。
在这种情况之下,怎么还能奢望他们之间亲如兄弟般的互相帮助?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兵种之间的分量不够平衡。无论是神箭营还是劲弩营,他们在战场上的作用绝对不比任何一个兵种小。可是神箭营统领赵翎,劲弩营统领顾同,他们在五大统领之中,地位是最低的。就因为他们的兵种在战场上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所以,在几个月前征伐不听号令的零陵时,是黄襄将军领兵五千,赵翎率三千弓箭手副之。后来又征讨桂阳的时候,是戟兵营向邦为主帅,劲弩营统领顾同率五千弩兵为副。
虽然同样是掌管万人的大统领,待遇却有此差别。
也许从兵种划分完成的那时起,他们的配角地位就已经决定了。因此在我们大军中谁是除了黄忠将军外的第一号人物,只是在黄襄将军和向邦之间游移。赵翎和顾同只是他们两个拉拢的筹码罢了。可他们两个真的心甘情愿吗?
枪兵营统领许成,为人低调,从来不参与这些事情。关于他的传说也比较少。
原本应该互相配合的兵种间有这么多不和谐,在黄忠将军的威压和指挥调度下,可能还不会出问题。但是定南军一天天的壮大,这几个统领迟早都是要独当一面的,可以现在的这种兵种划分来看,任何一个统领靠自己的一个兵种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我在巴陵也算是小小的独当一面了。在只有刀盾兵的情况下,很难取得成效。
所以,我打算将千人队中的一部分人,变成手持长柄大刀的大刀兵,他们的作用就相当于枪兵和戟兵。
再将一部人变成手持双手斩马刀的校刀手。他们将放弃刀兵所有的防御,全力进攻,是肉搏时的锋利尖刀,直插敌人胸膛。
因此,我向黄襄将军说出了我的这个想法,为什么不把刀兵营中一部分人变成长刀兵呢?但出乎我意料的是,黄襄将军否决了这一提议。
他给我的理由是:花费太大。
确实,单是打造那些长柄兵器,一柄斩马刀至少得有十斤重,比起苏烈的兵器来,实在是节省多了,可也要四十两银子;一把木柄长刀,重量也在十五六斤以上,至少要六十两银子。要装备刀兵营数千人,花费便高的惊人。这还不包括训练和以后损坏修理的费用。
但我总觉得,这不是重点,花费再高,只要可以提高战斗力,也都是值得的。但黄襄将军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就说明,绝不是花费的问题了。
个中原因,我猜不出来,也懒得去想。
虽然黄襄将军以花费太高没有同意在全营推广,可也没有明确就说不让我自己给我的部队装备这些兵器啊,反正我也不要他出军费。
打定主意,我便去苏烈的住宅拜访。自从长沙城破,大军也都安顿了下来,特别是数月前征伐零陵和桂阳回来以后,大军也闲了起来,将军们都纷纷从军营搬到了城里的豪华大院里居住。
我向苏烈说明来意,他也很高兴,丝毫没有其他将军那样对自己的武功闭口不谈的忌讳。想来他也是从战场上自己领悟出来的战技,所以才这么大方,没有忌讳。

他听说我要在巴陵训练一支三百人的校刀队,全部使用他的这种斩马刀,立刻要求跟我回巴陵。最近没什么战事,他在长沙城里也挺闷的,正想着找个人出去走走。
我笑着要他不要急,现在人员和兵器都还没有打造好,他去了也没法教。更重要的是,我听说黄忠将军快要过五十大寿了,他怎么能够在这个时候离开。而我也得赶紧回去为黄忠将军准备寿礼。
苏烈觉得也对,便决定半月之后黄忠将军的寿诞过了就去巴陵拜访我。
我笑道:“恭候大驾!”
其实,我这么拒绝让苏烈跟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李默大哥,他就要和刘姑娘成婚了,这个节骨眼上怎么能让苏烈去呢?
从长沙回转巴陵因为有雪龙马的缘故,第二天下午就到了。回到营中,我和大家讲了讲这几天的遭遇。之后便打趣李默大哥什么时候成亲,大家也都在旁边催促,这事阿四比较灵活,这件事我就让他去为大哥操办,反正现在银子不缺,房子城里的县衙有许多空房子,就缺这个准备了。
几天下来,李默大哥的婚事虽然办的有点仓促,却也体面,全城的闲人都来看热闹,酒席也大摆了三天。
可李默大哥的婚礼结束之后,阿四这小子反而有些反常了。
我走过去,看到他在那里低着头想事情,便弯下腰瞅他的脸,笑道:“阿四,你这家伙怎么了,脸红得这么厉害?没见你喝多少酒啊?”
阿四苦笑道:“大哥,你以后能不能别老叫我“阿四”、“阿四”的!”
我哈哈大笑道:“好的,阿四!那我叫你什么呢,阿四!”
阿四向医师房看了一眼道:“其实我姓霍,相传几百年前还和膘骑将军是一家呢?”
我也感到很好奇,问道:“那你叫什么名字呢?这么久以来,我怎么从没听你说起过?”
阿四苦笑道:“我从小流浪,只知道自己姓霍,却没有名字。”
我面容严肃的思考了一会儿,比起阿四来,我还是幸运多了,至少有个完整的名字。虽然没有像那些文人一样还有一个表字,但已经相当不错了。这个世上苦难的人真多啊。
想到这里,我拍着阿四的肩头道:“我将自己姓名中的“风”,送给你做名,你愿意吗?”
“霍风?我以后就叫霍风吗?我阿四以后也有名字了!我也有名字了……”阿四显得很激动,我却觉得很辛酸。
激动过后,我发现阿四老是一边念着名字一边朝医师房方向瞅。也不知他在看什么。
第二天,他就在军营里把自己的名字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让人`生出揍他一顿的感觉。但也有例外者,那就是懒鬼阿三,他满脸崇拜的站在那里,脸上说不出的羡慕。
之后不久,阿三也来找我,他的比较干脆,因为他原本姓卫,但和卫青大将军没有一点关系,更和河内卫家扯不上任何关联,但为了省事,我干脆给他取了一个与“青”相对的“红”字,可“红”有些女性化,于是改为“宏”。
之后,在军营里搂肩搭背逢人便告诉名字的两个人开始横行。
但我私底下还是比较喜欢喊他们阿四和阿三,觉得这样亲切,之后便开始准备校刀队的事。
现在巴陵有士兵两千五百人。其中五百是甘宁的水军。一千人是巴陵招的民兵。平时训练,农忙的时候耕作。和水军一样,军饷全部由我个人支付。还有一千人是我的正规部队,他们是靠长沙的军饷养活的,战斗力也最为强悍。
现在实行的管理办法是每个百人队带领一支百人民兵队伍,负责他们的训练。民兵百人队只设五十人长,不设百长。里面的人员安排全部由正规部队百人长安排。
也就是说,现在一个百人长下辖四个五十长,计两百多人。
我的计划是这样:水军和民兵不算,他们还需要大量的基本练习。正规千人队中,我的嫡系百人队全部转成骑兵,由徐悠和周泰领队。后来考虑到江南的情况,我觉得统领由龙飞担任更加合适。
骑兵百人队全部装备大盾一面,搭在马鞍前方左侧。加长的环手刀一把,坠在腰间。一张黑漆弓,三壶箭被在背后。战斗的时候以灵活袭击敌人队形侧翼为任务。正因此,冷静地龙飞,一针见血的性格,比起勇猛好战的徐悠和周泰更适合这种骑兵队的作战特色。
剩下的九百人,其中三个百人队保持不变,依然是大盾加环手刀。他们的主要作用是防御和稳固阵形。因此一向稳重的张成、郭用、黄笑成了首选。
三个百人队集体转化成使用一丈二尺长的木柄大刀的大刀兵。它的作用就像是长枪和长戟一样,远距离攻击敌人,并运用集体推进的方式,像一面刀墙,压制敌人,打乱敌人的队形。一向喜欢投机的阿三、年轻好胜的陈恒,还有原本李默大哥属下的一个百人长成为首选。
最后三个百人队集体转化成使用三尺木柄四尺铁身的斩马刀的校刀手。它的作用就是舍弃一切防御,全力进攻的尖刀,他们将会冲进敌人的阵形内部,斩杀面前的一切敌人,尽可能的制造恐怖。魏延、徐悠和周泰是最佳人选。
大概确定之后,我便让兵器坊开工,巴陵虽然铁矿不多,但好在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换来这些也不是太难,只不过时间上要长一些罢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