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兵回长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达了赤壁,眼前的景象再次让我们大吃一惊:空荡荡的营寨外是汹涌的浪涛,里面偶尔夹杂着一些烧焦的船木碎片。
我们在那里又搜索了一遍,确定那里真的连一个敌人也没有的时候,在附近驻扎了下来。
赤壁营寨空无一人,对面的乌林却还在不停的冒着黑烟,江边不时可以看到残破的战船。虽然不愿意相信,但我方水军似乎受到了重创。甚至可能已经溃散四逃了。
我和林童带人四处查看了一遍敌军的营寨,发现并没有战斗的痕迹。林童不无担心道:“阿风,你发现没有,我们一直都是在被对方水军牵着鼻子走!他们这是主动撤离的。”
我从地上拽了一根长颈草,在手里揉搓着,喃喃道:“这个周瑜真是个捉摸不透的家伙,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
林童叹道:“我有个大胆的猜测,不知道准不准?”
我点头道:“说说看!”
林童道:“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必定有其战略目标。刚开始我以为,江东的战略目标就是占领江夏,依靠坚城抗击我们的援军。等我们后援不继,必定后退,那时他就可以从容的控制长江咽喉,占据主动权!”
我奇道:“难道不是吗?”
林童摇了摇头道:“事情到了现在,我发觉自己的猜测错了,他们的战略目标恐怕不是江夏,而是长沙!”
“长沙?怎么可能?长沙离这里要远的多,再说他要长沙有什么用呢?”
林童道:“分析孙策平定江东的战略时,我发现,孙策用的最多的两条便是声东击西和围城阴援。这次他占据江夏之后,即没有趁机消灭蔡瑁的残部,也没有继续从江东调动援军入城,我就感到有些奇怪。”
林童向我看来,问道:“当时江东大兵围困蔡瑁,结果将他的五万兵马赶出了江夏城,当时孙策的兵力至少五万以上。你可知现在江夏城中有多少兵马?”
我想了想道:“苏烈曾经说过,他们数次攻城,感觉敌人最多两万人马!”
林童道:“不错!刚到长沙城下的时候,我曾问过一些人,他们说长沙军赶到的时候,江东军士正在撤走,似乎是畏惧黄忠将军的威名,放弃江夏城,已经走了一大半了。我军突然而至,他们猝不及防,孙策领兵仓皇的向夏口逃跑,结果被我军拦住,一通厮杀,孙策无法突破,不能从夏口上船逃跑,于是便龟缩在了江夏,蔡瑁的部队听说我军到来,两军还合力进攻了一次江夏,差点破城。之后,蔡瑁驻兵武昌,我军驻兵夏口附近,断绝了江夏从江上的援兵。所以现在江夏士兵才这么少。但是你信孙策会放弃江夏逃跑吗?”
我摇了摇头。
林童道:“以前我也不信,可是找不到合适的原因解释他们的兵力为什么会一下少了这么多,而且还没有援兵。现在算是明白了,他们这是故意以孙策和江夏作为诱饵,希望将我长沙军牢牢的吸引在江夏城下。”
“你是说他们故意示弱?这又有什么用呢?”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林童指了指江对面道:“他们一方面示弱,一方面却用水军打压黄祖,拦截我们的水上粮道。目的并不是要断我们的粮草。而是给我们造成错觉,使得黄忠将军下令将长沙水军调过来,这才是他们的目的!”
我奇道:“我们把长沙水军调过来不是对他造成更大威胁吗?他们怎么会希望我们增派水军呢?”
林童道:“黄祖在周瑜面前也许根本不是对手,所以他们才如此大胆!他们想要进攻长沙,五万精锐部队已经被吸引在了江夏和夏口附近。唯一能够阻拦他们的就是洞庭湖中的一万长沙水军了。如果他们直接攻过去,胜负且不说,肯定是要很长时间的,那时黄忠将军便可从容的退军或者派兵回长沙驻守。但是他们巧妙的利用了我军的盲目自信,以为靠长沙水军加上江陵水军,便可重新夺回长江水道控制权。兵法的作用就是让对手将兵力部署到自己希望他们去的地方。周瑜做到了这一点。”
我仔细揣摩他说的话,不禁道:“你是说,连我们的到来,其实都是在他的预料之中?”
林童点头道:“我们根本是无足轻重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水军!他们冒着被水陆两面夹攻的威胁,赶走黄祖占据赤壁。他的目的,恐怕是只要让我方水军可以进驻乌林!”
“他们冒这么大的危险竟然只是为了给我方水军腾出驻扎的地方?”
林童道:“所谓的地利便是如此,原本驻扎在乌林的周瑜占领赤壁后故意再让我方水军攻破乌林。但是那里恐怕早就预先留有一支奇兵埋伏着。现在虽然盛行东南风,但昨天晚上的大火,绝不是偷袭那么简单,这应该是早有预谋的。”
我点了点头,任何一场胜利的背后都有着更加艰苦和长期的战斗准备。
林童道:“周瑜如果现在率水军进攻长沙的话,已经没有任何阻碍了。他不愿意再浪费兵力来阻拦我们就说明了他要快速的直击长沙,而且要一击必中!如果长沙被攻克,你觉得我们会怎样?”
那时,我们不但没有退路,连后援补给都没了,又没有船过江,我们就彻底败了。我不禁打了个冷颤。
我决定赶紧去把这件事向黄襄将军报告。林童把我拦住道:“也许是我多虑,你向黄襄将军报告之后,当务之急便是赶紧回师长沙。至于黄忠将军那里。他若知道我方水军被灭,肯定会第一时间想到长沙的安危,定然会退军。可孙策是不会让他回师的。我有预感,那些隐藏起来的江东兵马,那个时候就会行动。”
我大惊,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的话,我们将一败涂地。原以为打了几场胜仗,谁知都在对手的预料之中。

我赶紧去营帐找到了黄襄将军,把林童的猜测说了一遍,黄襄将军也担忧起来。命令传令兵将这里的情况快马向黄忠将军报告。接着大军行动,离开赤壁江边,回到山外的大路上。
一夜急行,天亮时分才到达山外的大路。黄襄将军下令大家安营休整,并派出了向长沙的传令兵。
我向将军建议,现在应该尽快地将军队调回长沙,而不是在这里停留。对方的战船,十天后应该就可以到达长沙了。我们即使夜晚不休息的前行,也得十几天才能到,这个时候怎么能够再浪费时间呢?
黄襄将军叹了口气,耐心道:“我心里也很着急,但是没有军令私自撤军,这是死罪啊!万一我们的猜测出了错误呢?还是等军令来了再前进吧!”
我也很无奈,可一直等到了中午,江夏方面还是没有一点消息,按说传令兵昨晚出发,又骑着马,应该早就可以回来了啊。黄襄将军又派出了几组传令兵。却一直到了晚上还没有消息。
我觉得事情有些奇怪,便自告奋勇带着徐悠两人骑马前去江夏探听消息。
我们仗着月光,一路飞奔,大约走了一半路程,经过一个小树林的时候,马头忽然下沉,继之马儿一声嘶鸣向前载了过去。我一惊,难道是绊马索?接着急忙抖掉脚上的马环,单手用力在马身上一按,跳了起来。
身体还在半空中的时候,便听见利箭破风的声音,长刀出鞘,迎声斩去,破坏了射向自己的三支箭。双脚一落地,便就地一滚,到了草丛中一动不动。
夜黑看不见敌人的情景,那倒不如躺在地上来的安全。
徐悠倒是艺高人胆大,从马身上跳下来,大斧子一挥挡开箭头,暴喝一声,紧走两步,将一个躲在树上的射手双脚斩断,那人跌了下来。
徐悠这一吼不要紧,立刻招来了数十支箭的袭击。我仔细辩听箭的来源,悄悄地摸了上去,到了跟前便是一刀。
就这样,我们一个在明,一个在暗。终于冲出了小树林,找到受惊的马匹,赶紧上马,继续赶路。
一路上又遇到了几次阻拦,但好在我们有了防备,却也没人能拦得住我们。翻过一个小山岭就到江夏城外,我大军驻扎的地点了。忽然发觉北方的天空一片通红。翻过山岭,居高临下,看到江夏城外一片火海,杀声震天。
我们驱马急奔,不久遇到了从江夏方向逃来的士兵,听他们说,我军半夜遭到了对方的袭击,损失惨重,黄忠将军也在向这里逃来。
他顾不得和我们再多说,我们也懒得再听。我觉得这样逆行容易造成误会,于是找了一个草木较多的小林子,在那里下马等待。
一旦将军们从此经过,那是和普通士兵是不同的,最大的区别就是马蹄声,只有将军们才有马骑,我们只要听到马蹄声出去询问即可,只要找到黄忠将军任务便完成。
一直等到天色放亮,我们才看到黄忠将军的身影,他正向这里纵马奔跑,手中倒提血刃大刀,背上强弓,可腰间的箭壶却是空的。他的身边是副将黄其,身后还有三十多个卸掉重甲的黑牛卫。
这时,从他们背后追上来一队骑兵,领头的赫然正是猛将太史慈,还有一个没有见过的老将。众黑牛卫劝黄忠将军先走,黄忠将军不忍让别人代己而死,大刀一挥,反身向敌骑兵冲去。众黑牛卫见状各个感动,也杀了过去。
我和徐悠看的分明,也急忙上马冲了过去。黄忠将军奋战了一夜,力量受损极大,立敌二将有些吃力。我和徐悠杀入战团。徐悠大斧三斩逼退太史慈,黄忠将军压力顿减。独战那老将,老将不是对手,渐渐落在了下风。
徐悠一直在养精蓄锐,太史慈受不住他的大斧之力开始败退。我和黑牛卫攻击骑兵,对方不敌败退而去。我们凭空又多得了十几匹马。
敌军退走,我向黄忠将军说明情况,黄忠将军边行边道:“此消息,昨晚便已传到,是个传令兵临死前传到的。我当时便命一个骑兵队传令你们即刻启程回长沙,难道一直没有消息?”
他顿了顿又道:“是啊,你们来的时候尚有敌人埋伏,我的一队传令兵肯定也是遇难了。”
我询问接下来该如何?
黄其道:“如今敌人已经先我军两天赶奔长沙。水军虽然是逆行,但是船只航行速度不慢,且日夜不停。九天之后便会到达长沙城外。我们大军即使从现在起整顿兵马,一天只休息两个时辰也需要十五日才能到达。维今之计是选一些能干之人骑快马,尽快赶回长沙布防,坚守城墙,等待我们大军回援。”说完向黄忠将军看去。
黄忠将军点了点头道:“我不能去,各营的统领需要安抚人心也不能去。其儿,看来这里最适合的就是你了!”
黄其在马上行礼道:“伯父请放心,侄儿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长沙不失!”
黄忠将军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我也不再多说。我身边骑马的亲卫,你全部带走吧!”
黄其也没有客气,躬身领命。
我见状也言道:“将军,我在巴陵尚有千人,他们训练有素,应该有用。我虽不才,也愿同往!”
黄其笑道:“有风校尉相助,我定能成功。”
黄忠将军点头应允。我们点好人数,拨马便要前行,黄忠将军喊了一声“其儿!”欲言又止,默默地点了点头。
黄其回头笑了一下,纵马而去。我和徐悠紧跟其后,经过黄襄将军大军的时候,我又借了几匹马,带上林童、徐悠、魏延和周泰,直奔长沙而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