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刨腹的废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书网 www.xiaoshuodaquan.com 提供文字章节) 啊!”突然,一声惨烈大喊声从正阳门城楼下面响了
正阳门城楼上的人立刻意识到下面有生什么事情了,他们停止了相互之间推揉,都不约而同地朝城门楼下面看去。书.书.网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狼狈不堪的日本军官踉踉跄跄地走过前门大牌楼,来到正阳门城楼下面,有人认出这位军官就是入城仪式先头部队鹿岛部队的部队长鹿岛一柴大佐。鹿岛一柴大佐一手握着手枪,一手提着自己的指挥刀,站在城门前的空地上。两个日军手臂上佩戴着十字袖套的军医,正不知所措的跟在鹿岛一柴大佐的身后。
就在正阳门城楼上乱作一团的时候,鬼子的救援部队就已经赶到了,他们连同原本就在正阳门外大街上警戒的鬼子士兵们立即投入了救援行动。不过现场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好救援的了,除了周围被波及的人之外。被“暴风”火箭炮的火箭弹覆盖过的地方,除了满地的弹坑和尸体,已经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救援了。赶到袭击现场救援的鬼子军官、士兵和军医们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么惨烈的袭击的现场,除了其中的某个军官曾经参加过十里堡军火物资中转站救援之外。现场的鬼子指挥官原本想要向生还的鹿岛一柴大佐询问袭击情况的,但鹿岛一柴根本就是无言以对,只是呆呆地瞪着地上的弹坑和尸体。无奈之下,鬼子指挥官只得让鬼子们对周围一公里之内的地域先行实施紧急戒严。同时,他还命令把正阳门外大街上一家布店的白布全部搬了出来,将爆炸现场围了个严严实实。这是个非常聪明的做法,对于鬼子来说这时严密封锁消息已经成了要的工作。他们非常清楚,如果是一次有预谋袭击的话,袭击这时候早就远遁几十里外了,根本没办法追捕,更何况追谁都不知道。询问现场的其他人,每个都是语焉不详,根本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鹿岛部队时受到了远程炮火的猛烈打击。第一个赶到现场的鬼子少将军官非常有经验,他没有瞒着清理现场,而是立即将现场还负伤的人员进行了转移,同时命令救援部队不要集中在一起,免得遭到再一次远程打击。
与此同时,参加入城仪式的后续部队也派来的联络官也赶到了,询问到底生了什么事情。鬼子少将能说什么呢,他立刻下令后续部队停止入城,除了派出一个大队继续向东交民巷阅兵现场进之外,其余部队立即协同周围的警备部队,对正阳门外1o公里范围内进行:剿。不管怎么样,先把样子做出来,北平的入城仪式不能不继续进行,打破牙齿也只能先吞下来再说,否则在那么多上官和贵宾面前大日本皇军也显得太窝囊了。鬼子少将忙得满头大汗,竟然将鹿岛一柴大佐给忘得干干净净,丝毫也没有觉他已经离开了爆炸现场。鬼子少将把现场事情交给了一位同来的大佐军官,便坐上军车朝城内急驶去,他要向正在东交民巷阅兵现场焦急等待的香月清司司令官汇报查勘现场的情况以及自己的临机安排措施。
鹿岛一柴踉踉跄跄地向正阳门走去的时候,现场忙碌的鬼子没有人注意到这个情况,即使现了也没有人去管他。袭击现场那么多半死不活的人都管不过来,哪有心思去管一个神情恍惚衣衫褴褛的人呀,尽管他是个帝国6军的大佐军官。
鹿岛一柴站在正阳门城楼下面,神情麻木地昂着头,不知道是在看上面的城门楼,还是在看北平上空的浮云。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没有悲伤也没有愤怒,就像是一具僵尸一样静静地站在那里。过了一会儿,鹿岛一柴的眼睛一眯,脸部的肌肉突突地抽搐了一下。他慢慢地举起了手枪,让枪口顶在了脑门上。
“啊!”鹿岛一柴大佐忽然大叫了一声,这惨烈的声音引来了两个鬼子的军医。
“大佐阁下!”军医慢慢地靠了过去,伸手想要躲下鹿岛一柴的手枪。
“啪!”鹿岛一柴突然向军医的脚底下开了一枪,吓得军医赶紧跳了回去。
“大佐阁下?!”军医忽然现鹿岛一柴的眼睛居然在出血。
鹿岛一柴没有去看军医,他慢慢地跪在了地上,把手枪轻轻地放在了自己的身边,然后拔出了自己的指挥刀。书.书.网此时的鹿岛一柴决心用武士最尊严的方式来了断自己的生命,以此来求得天皇陛下对自己的宽恕。只有用这种方式了断,才能保处他作为一名帝国高级军官的名誉,才足以承担自己的责任。也只有采取这种方式,才能保住家人的未来,否则他的父母、妻子和儿女将永远生活在人们的耻笑和藐视之中。刨腹自杀在日本和日本的军人中间并不稀奇,但鹿岛一柴此刻的刨腹却没那么简单。为了保住自己的军人荣誉,这叫名誉刨。为了承担作为指挥官的责任,这叫引责刨。而为了保住家人的生活和未来的前途,请求人们不要因为自己而责怪他们,这叫商腹刨。鹿岛一柴不是不想活着,但他此时已经想得非常清楚,他自己必须得死,而且要死得轰轰烈烈。
这就是大和武士地传统。这就是日本军人地宿命。这就是他作为一个男人地尊严。
看到这一幕地所有日本军人都是知道鹿岛一柴大佐想要干什么。而那些西方新闻记们则一个个张大了嘴巴。莫名其妙地看着跪坐在地上地鹿岛一柴。他们哪里见过什么刨腹地场面呀。刚才地火箭弹袭击场面已经足够让人震惊了。而周围日军军人地凝重神色也多少让一些脑筋转得快地西方新闻记闻出了一丝异样地味道来。
“天哪!这个军官这是要刨腹自杀!”一个新闻记终于明白了眼前地一幕到底是怎么回事。顿时惊叫起来。
“肃静!”旁边地日本军官恶狠狠地冲着他瞪起了血红地眼珠。
“来人!”正阳门城楼上军衔最高地鬼子少将军官挥了挥手。“把这些西方新闻记们都给我轰下去!”
“哈依!”
立刻就有十几个如狼似虎的鬼子官兵冲了上来,三下两下就把正阳门城楼上的西方记给轰了下去,根本就没有什么礼貌可讲。不过这时候这些金碧眼的新闻记们已经不
这些小事了,他们正在肚子里面思考着怎么组织今天大事件的新闻稿。入城仪式、日军、袭击、伤亡惨重、刨腹等等一系列字眼纷纷出现在新闻记们的脑海里面,有的记甚至已经考虑好了对今天的新闻评论。遗憾的是,新闻记们的脑袋里面根本就没有给那位正在刨腹自杀的日军军官留下什么位置。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在他们看来,对这个可怜虫能说些什么呢,总不能把整个刨腹的过程作为新闻稿出去吧。真要是这样的话,估计总编还没有审阅完稿子就已经吐得一蹋糊涂了。更何况,读们对这些也不感兴趣,不就是一个侵略中国的日本军人闹心得想不开自杀而以嘛,这种事情虽说没见过也不想见,但在变态的日本帝国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日本爱玩这个就让他们玩去好了,新闻嘛就是新闻,才不管这种愚蠢到了极点的事情。
小麦克维尔跟着西方新闻记们一起被鬼子士兵轰下了正阳门城楼,他四处张望了一下没有现自己助手雪梨小姐的身影。小麦克维尔拍了拍手中的摄影机,不由得嘴角挂起了得意的笑容。开头在城楼上见机得快,让雪梨偷偷取走了胶卷,把一盘空带子交给日本人,否则这种珍贵的影像资料就算跟自己说拜拜了。
“年轻人!”小麦克维尔的身后有人轻轻地点了一下他的肩膀。
“什么?……原来是斯诺先生,您吓我一跳!”小麦克维尔回头一看,原来是国内的同行《纽约日报》的驻华记埃德加斯诺先生。
“别紧张年轻人,呵呵!”斯诺左右看了看,微微一笑,神秘地伸出手指摇了摇。
“呵呵!”小麦克维尔笑了起来。“斯诺先生,这种事情见多了,没什么好紧张的,你说是吗?”
“不不不!”斯诺也跟着笑了起来,他用手指了指小麦克维尔手中的摄影机。书.书.网“我指的不是这个,而是……嗯哼!年轻人的脑子就是好使呀,呵呵!”
“斯诺先生太客气了,您关于中国陕北红军的报道照片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对于您的高度敬业精神,我可是满怀着深深地敬佩呀!”小麦克维尔想了一下,他不敢确定斯诺先生的话里面是否有什么含意。“我们芝加哥观察家周刊的宗旨就是让事实说话,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您的职业精神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呵呵!”
“呵呵!”斯诺不置可否地笑着拍拍小麦克维尔的肩膀。“走,边走边谈,我请你喝咖啡怎么样?”
“您不去东交民巷阅兵现场采访了吗?”小麦克维尔问道。
“不去!”斯诺挥了挥手。“正阳门外生了这么令人惊讶的一幕,你不觉得那个什么阅兵仪式已经根本不重要了吗,呵呵!”
“那倒也是,您的职业观察力非常……”
“好了,年轻人!”斯诺打断了小麦克维尔的话。“难道你的新闻报道里面总是包含那么多的恭维语言吗?”

“斯诺先生……”
“实话实说吧,年轻人,我们就不用兜圈子了,好吗?”斯诺笑眯眯地再次打断了小麦克维尔。
“那您的意思是?”小麦克维尔的神色一紧。
“共享!”斯诺笑了。“年轻人,我希望能够与你共享你那位美丽的助手所带走的东西。”
“共享?”小麦克维尔暗自松了一口气。
“对,共享!”斯诺点点头。“不过有一点你完全可以放心,我的报道角度不会与你冲突的。而且,那个纪录胶卷的所有权我也不会染指,怎么样?”
“我同意!”小麦克维尔很干脆地点了点头,小辫子还在人家手里面,能不答应嘛。再说了,埃德加斯诺的名声在美国新闻界也是有口皆碑的,小麦克维尔信得过。
“那就谢谢了,呵呵!”斯诺冲小麦克维尔笑了笑,然后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张名片。“这是我在北平的住址和电话。”
“好!”小麦克维尔接过名片。
“年轻人,我们就去前面的这家咖啡馆如何,我知道里面的炭烧还算不错。”斯诺指了指不远处路边的一家咖啡馆招牌。
“行,如今的北平能喝到咖啡就算是不错了,呵呵!”小麦克维尔点头道。
斯诺所说的咖啡馆并不大,十来张桌子,客人也不多,不过环境倒还可以,整洁光亮。咖啡馆的老板娘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国女人,看起来很有些文化修养,脸上总是带着似有似无的微笑。老板娘穿着一身点缀着小碎花的丝绸旗袍,耳朵上还佩戴着一副精致的丁香耳环,给人一种中国女性特有的舒心感觉。
“斯诺先生,有几天没见您来了!”见到斯诺和小麦克维尔两人推门进来,丁香耳环的旗袍女人盈盈地走了过来。
“是啊,有几天没喝到你煮的炭烧,这不就来了吗,呵呵!”斯诺显然跟旗袍女人比较熟悉。“林太太,请给我和我的朋友找个好位置。”
“当然,您两位这边请!”姓林的旗袍女人笑着点点头,把两人带到了窗边的座位上。“那就还是这个老座位吧?”
“谢谢,林太太!”斯诺朝林太太谢道。“年轻人,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丁香咖啡馆的老板娘林太太。林太太,这位是我的同行,芝加哥观察家周刊〉的驻华席记小麦克维尔先生。林太太煮咖啡的手艺在北平城里可是屈一指的,我最喜欢喝她煮的炭烧了,呵呵!”
“斯诺先生太客气了,小麦克维尔先生,您别听斯诺先生替我吹嘘的。其实呀,斯诺先生只不过是看中了我这里的咖啡比其他地方便宜那么一点点而已,咯咯!”林太太咯咯地笑了起来。“好了,小麦克维尔先生,斯诺先生,我就不打搅你们两位谈正事儿了。两位想喝点什么,我这就为你们准备去。”
“我还是要一杯炭烧吧,你呢,年轻人?”斯诺笑了起来。
“既然斯诺先生说林太太的炭烧很不错,那我也来一杯好了。”小麦克维尔说道。
“那好,两位慢慢聊,我就不打扰了。
”林太太盈盈地来又盈盈地去了。
东交民巷,日军练兵场阅兵仪式现场。
“八嘎
军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的脸色一会儿青一5说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正阳门袭击事件无疑是在他这个司令官的脸上狠狠地扇了一巴掌。
“司令官阁下,情况就是这样,鹿岛先头部队的大半个大队完了。”鬼子少将沉痛地说道。“据现场勘查,袭击鹿岛部队的是远程活力,估计是火箭弹,不过还有待于进一步鉴别。卑下已经临机下令部队严密封锁事现场,并且命令部队对正阳门外一公里范围内进行地毯式清剿。”
“很好!”香月清司中将咬了咬牙。
“不过,卑下以为,恐怕袭击早就已经远遁了,清剿行动估计不会有什么结果。”鬼子少将遗憾地说道。“而且,我刚刚得到事现场的报告,说鹿岛部队的部队长鹿岛一柴大佐已经在正阳门城楼下面刨腹尽忠了。

“鹿岛?!”香月清司中将吃了一惊,但随即明白了鹿岛一柴为什么要刨腹自杀。“也好,尽忠了也好,也只能这样了。桥本君,鹿岛已经用一个武士尊严的方式承担了他应有的责任,接下来的事情你知道该怎么做,我就不多说了。”
“哈依!”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少将点头道。“司令官阁下,卑下认为这阅兵仪式绝对不能停下来,我已经命令一个大队的部队继续赶到这里来咱家阅兵仪式。”
“是啊,阅兵仪式不能停!”香月清司中将叹了一口气。“不过,一个大队的兵力太少了。这样吧,你去通知片山纪泽,让宪兵队也派一个中队的部队来参加好了。”
“哈依!”
香月清司虽然对鹿岛一柴的刨腹自杀感到惋惜,但是这并不代表他真的就为此感到难过,相反却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自杀了也好,反正有这个废柴一样的蠢货垫底,这件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不至于对自己产生什么太大的不利影响。
“桥本君,除了这么大的事情,这件事想捂是捂不住的,你有什么看法?”香月清司中将揉了揉脑门。
“的确无法遮掩了,当时有很多西方记郑在正阳门城楼上采访入城部队通过的情景。”桥本群看了香月清司一眼,点头道。“这件事情很明显是支那人对皇军占领平津的报复行动,想要挽回他们丢失北平、天津这两座华北重镇的面子,否则他们的政府很难国人交待。现在,我们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立刻加强北平城内的安全保卫措施,严防再次出现类似袭击事件。第二,立即采取反报复措施,卑下建议立即处决宪兵队监狱内关押的支那抗日分子和关押在俘虏营内的29军战俘,以此震慑支那人。第三,下令情报部门尽快查清制造正阳门惨案的元凶,以便采取进一步行动。至于……至于如何向军部交待,这个……卑下以为可以按照事故来处理。您看这样是否可以,就说鹿岛部队违反安全规定,擅自携带弹药参加入城仪式为北平城内残留的支那抗日分子所乘,以致年成重大事故。”
“嗯,我看可以,军部那边就有我来解释吧!”香月清司中将点点头。“不过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再不能出现类似事件,否则,你我都很难向天皇陛下和军部交代,你知道吗?”
“哈依!”
“通知下去,阅兵仪式结束之后,立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研究部署此次正阳门事件生后的策略!”香月清司的再一次转回了铁青色。
埃德加斯诺很欣赏眼前这个年轻的同行,他有着与年龄不相符合的敏锐头脑,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也非常透彻。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位《芝加哥观察家周刊》的席驻华记能够以一个美国人的眼光来看待东方所生一切,这对于他将来的展前途是非常有利的。
“维尔,你说得很对。”斯诺赞同地点了点头。“东方的这片土地上所生的一切并不适于我们美国人完全无关,只有目光短浅的政治家才会对中国的抗战熟视无睹。”
“是的,斯诺先生。”小麦克维尔说道。“来到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所拥有的自己独特的文化遗迹这种文化所具有的感染力,我看到这里的中国人具有一种非常令人惊讶的隐忍耐力。我想,这样的一个民族肯定蕴含着尚未开出来的无穷力量,一旦这种力量得到释放的机会,世界将会为之惊讶。”
小麦克维尔很自然地想起了自己的老板戎瑞,在他的身上就具有典型的中国人思想特色,敏锐而又深沉,含蓄又不失豪放。当初在大学学习的时候,还不理解自己的父亲老麦克维尔怎么会突然变得有活力起来,现在他明白了,这是因为老板戎瑞的缘故。
“在想什么?”
“噢,没什么,对不起!”小麦克维尔刚想说老板戎瑞的事情,但随即想起父亲的忠告,老板不希望成为公众人物。尽管他在美国国内无论如何都已经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了,民主党和罗斯福总统的座上客,据说在美方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你刚才说的倒让我想起在陕北红军根据地时所看到的一些事情。”斯诺不在意地笑了笑。
“噢?您能说说一些红军的事情吗,对于他们的事情,您在新闻界已经是权威人士了。”小麦克维尔感兴趣地对斯诺说道。
“关于红军的具体情况,我的纪实小说〈红星照耀中国〉快要出版了,到时候你可以看看的。”斯诺喝了一口咖啡说道。“不过,有一点我非常赞同你的看法,中国人天生就具有一种非常令人惊讶的隐忍耐力,这种奇特力量在红军及其领导的身上尤其突出,而且的确是一种世界将会为之惊讶的力量。”
“要是有机会能像您一样到的红色根据地去看一看就好了。”小麦克维尔笑着说道,作为一个新闻记,他不可能不对这方面感兴趣。
“或许将来,你会有机会去的,呵呵!”斯诺的眉毛一扬,其实他正在酝酿着要再次到陕北走一趟。(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6,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泡书.书.网 www.xiaoshuodaquan.com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