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Facebook上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像在硅谷设立研发机构,建立风投基金……
这些投资类的行为,都是受到硅谷当地政府欢迎的。
但要是想要在美国创办公司,尤其是涉及到信息安全的搜索、社交类互联网公司。
开始没什么,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方面是非常开放的。
尤其在硅谷这个高科技、互联网创业天堂,成立一家公司非常容易,也不引人注意。
但只要你的业务发展起来,做大之后,影响力到了一定的地步。
就会有很多监管部门,把目光关注到你!
尤其是隋波的目标,可是对标着Google和Facebook这样,在未来全球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公司。
所以在这方面的布局,需要非常的小心和谨慎。
百度(美国)公司的成立,非常低调。
办公室就在硅谷桑尼韦尔(Sunnyvale)的一栋办公楼里。距离Google的办公楼并不远。
初期的员工,除了陆奇、周枫之外,只有二十几个员工。
其中有三个,是陆奇在雅虎时的同事,被他挖来了百度。
其中陆奇的好友,前雅虎搜索业务市场主管,道格·库克(Doug Cook),更是被隋波直接任命为百度(美国)公司COO。
隋波需要有个美国人,代表百度美国抛头露面……,这个人选非常合适。
另外最重要的一批员工,
则是隋波和周枫分别从帝大北加州校友会、水木硅谷校友会,以及华源科技等一些硅谷华人组织里,邀请加盟的华人。
这些人现在大多在苹果、惠普、雅虎、Sun、Oracle等公司中担任工程师或者市场、管理职位,都是资深的业内人士。
其中包括宓群、赵勇、郭去疾、王怀南、罗青山、崔颖惟等……
隋波还从Google挖来了周哲,这也是一个比较意外的惊喜。
周哲是Google的103号员工,写出了Google第一行的Java代码。
他也是谷歌Adwords广告系统的第一个工程师,写出60%的Google AdWords代码;是Adwords广告系统上线时唯一运维工程师。
在隋波亲自邀请、华人同胞、高薪、高期权,更广阔的职业上升空间……等因素下,周哲终于从Google“跳槽”,担任了百度美国的副总裁兼工程总监。
此外还有几个斯坦福和加大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的学生。
这都是这段时间里,隋波和周枫在学校,通过周围人的口碑和介绍,以及亲自接触后,精心挑选的人才。
他们无一不是痴迷于技术和代码,同时有着创业精神的技术高手。
可以说,百度在硅谷的起步,人员方面都是真正的精英!
隋波也将百度(美国)公司,当做一次“重新创业”。
除了在资金上的支持之外,一切都是从新开始。
百度美国在股权上,也并不是完全由百度(中国)直接持股。
而是百度(中国)持股51%、流波基金(SWF)持股49%。
当然,所有加入百度(美国)公司的员工,都同样享有百度在线的期权。
同时,隋波还通过家族信托,额外给予一些核心骨干,如陆奇、周哲等人,一些易趣的期权。
这部分期权是隋波从自己持有的股份中拿出来,作为额外的激励。
毕竟目前只有易趣上市了,而且股价在不断上涨,这是比较现实的利益。
之所以对百度(美国)做这样的股权划分,还是出于未来考虑。
适当的淡化“中国”元素。
未来,甚至可以对美国公司单独融资,剥离上市……
这也是以防万一的举措。
毕竟搜索背后的庞大数据,实在是太具有影响力了。
在搜索技术上,百度基本上比较完善了。
所以美国公司更多的是做本地化的优化(语言、分词框架等)、服务器的布局;
以及针对隋波提出的“地图”和本地商业化服务,做一些开发和资源积累。
Keyhole的卫星数据地图,隋波不准备在一开始就推出。
这个同样太敏感。
先把面向“消费者”的生活地图搞出来,前期已经足够新意,来突破Google和雅虎等公司的市场了。
系统抓取、积累数据,人员熟悉业务,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百度(美国)公司成立后,依然默默无闻,只是低调的做着产品上线前的准备工作。
但硅谷业内,已经有很多人听说了这件事。
毕竟无论隋波也好,还是陆奇、周哲这些加入百度美国的华人……
在硅谷也都不是无名之辈。
……
相比搜索业务,可以用“百度”成立美国公司来承载……
社交方面,隋波在考虑了很久之后,依然拿不定主意。
这个社交网站,到底是自己来开创呢?
还是找几个比较优秀的人才来创业,自己投资。
他是打算复制Facebook的成功路径,先是以大学这个相对封闭的社区来开始。
硅谷这里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塔克拉拉大学、西北理工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圣何塞州立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等十多所大学。
并不比小札当时创立Facebook时,所在的哈佛大学周围,波士顿地区的院校少。
而他现在正好在斯坦福进修,这是个很好的条件。
问题在于,隋波留在硅谷的时间不多了,他很快就要回国。
如果自己来创建这个网站就不太现实了……
他更倾向于让周枫重操旧业。
当初校内网就是周枫一手打造的,他对建立社交网站非常有一套。
正好可以让周枫在加大多进修一段时间,或者干脆完成博士学业。
这样,他就可以作为易趣系在美国的负责人。
无论是XFI、流波基金、百度美国,还是社交网站,都可以兼顾。
也能够和张婉琳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但唯一的担忧就是,周枫也是华人。

这一点在后期,社交网站做起来后,同样面临比较麻烦的问题。
隋波给周枫的建议是,从YC孵化器申请人中,挑选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来作为社交网站的合伙人。
至于网站的名字,就叫Facebook!
和周枫谈了一下后,周枫也觉得不错,反正百度美国公司和XFI这边有陆奇加盟后主抓,他也闲了下来。
正好可以搞这个社交网站!
周枫是校内网的创建人,也有着多年校内网发展经验,甚至EM最初也是他牵头弄的。
在社交领域,周枫算得上是易趣系里的大拿。
所以,他对隋波所设想的这个名为“Facebook”的大学社交网站,理解的很透彻。
这不就是美国版的校内网吗?
话说,真正算起来,其实隋波前世时的校内网,才是Facebook的高仿。
现在反而倒过来了……
所以,周枫对建立这样一个网站,简直就是驾轻就熟!
大学社交网站是典型的熟人社交。
最有吸引力的一点就是真实:
有照片、有真实姓名、有兴趣爱好,有现实中的朋友列表,有正在学习的课程,有同学和朋友的评价……
同时,因为美国大学网络的普及,这将会是一个始终处于连接状态的网络!
即使当电脑处于休眠状态,社交网络也是醒的。
它不是静止不动的,是流动的,也是简单的,完美的!
而有趣的是,
尽管在中国,校内网已经非常火爆了。
但在美国,竟然没有一家专门针对大学群体的社交网络……
也不知道这是美国人的傲慢,还是他们对大洋彼岸的中国,真的一无所知。
周枫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
而且他现在的技术实力,也和几年前相比,强悍了很多。
仅用了一周时间,他就开发出了Facebook的第一个版本。
网站架构有了,但是没有内容啊……
这也好办。
他先通过程序脚本,抓取了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照片数据库。
然后通过邮件向所有这两所高校的学生发送邮件,邀请他们来加入这个网络,分享和评价朋友的一切。
周枫这是借鉴了,当初曾令校友网一举成名的“校花”评选活动……
用美国学生喜欢的字眼,那就是:
“谁是校园里最热辣的女孩”?
一夜之间,如病毒传播般,Facebook在斯坦福和伯克利分校中火了!
这一下,周枫自己也懵逼了……
这只是在产品上线前,他习惯性的做了一次小规模测试。
要知道,
就算在国内校内网推出时,那也是经过了一系列全国性的大型营销活动、海报张贴等等线下活动后,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
他忘了,在美国,大学校园的电脑普及率有多高!
而两国学生在风格上,也是截然不同的!
相对于国内大学还是相对淳朴、以学习为重的象牙塔;
美国的大学,派对、社交,乃至Sex的需求,几乎就是大学最重要的文化之一!
隋波听到这个消息,也有点失笑。
老周这次有点操之过急啊……
不过既然已经开始了,那就继续吧。
隋波亲自出面,和斯坦福校方、伯克利校方沟通。
捐赠了一笔奖学金的捐款,用来弥补Facebook擅自入侵学校数据库,并抓取学生照片的行为。
并保证,将Facebook中现有的照片数据全部删除。
消弭了校方的怒火后,
隋波对周枫笑称:“这算是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吧……”
随后,Facebook在首页登出一则公告。
首先是向校方和学生道歉,称不该擅自将学生的照片放在网站上。
网站上所有的学生照片,将在12小时内全部删除。
同时宣布,Facebook将正式上线,并开放注册。
目前仅限斯坦福大学、加大伯克利分校的学生、教授、校友注册。
人们可以自由上传照片,添加个人信息,例如出生地、年龄、兴趣爱好、正在学习的课程等,并邀请好友加入自己的在线社交圈。
虽然有很多女孩,并不喜欢自己的照片被人评价和指点。
但美国妞里,还有更多是喜欢展现自己魅力的,尤其是之前疯传的“辣妹”评选中,排名靠前的那些女孩。
在校园里瞬间名气大涨的经历,令她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享受和荣耀……
于是,她们成为了Facebook第一批注册并主动上传自己照片的用户。
而且比起学校数据库里的那些照片,她们上传了更多的私照和生活照,更是火辣无比。
还有什么比美女更吸引人的?
没有,这就是美国校园的现实!
而且学生们很快就发现,Facebook上的信息非常有用。
像个人资料里,包括了入学年龄、专业、高中的毕业院校、家乡、俱乐部、个人签名、好友列表、学习课程……
此外,还能够看到有谁来访问过自己,看过自己的资料,能显示你在寻找什么,感情状况如何,兴趣爱好等等。
这几乎就是美国大学生活的核心:
从派对到教室到宿舍,是驱动校园里每个人社交和生活的引擎。
很快,Facebook的注册用户开始暴涨。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几乎90%以上的斯坦福和伯克利的学生,加入了Facebook社交网络……
这个速度,让隋波也有点瞠目。
他想到了Facebook会受欢迎。
但没想到,没有了小札,时间也提前了两年,竟然还是能这么受欢迎……
美国的这些大学生对社交,还真是刚需啊!
这样一来,他的计划表又要变动了。
必须尽快在离开硅谷之前,给Facebook配备好核心人员,安排好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包括能够对外抛头露面的高管,通过融资引入更多的利益方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