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三大名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静带着方园进到岳州城后,寻了一家客舍住下,两人一间,倒也不怕别人说什么,要是前世的话,必定有人说这说那的。
“哥哥,我们今天晚上吃什么?”进到房间后,方园坐在床榻上问着方静。
“要不买些吃食吧?”方静懒得自己做,随便吃点就行了。
“哥哥,外面的吃食不好吃。”小丫头的嘴算是在家给养叼了,外面吃的东西,基本都下不了口了。
就在船上吃的那两个胡饼,还留着一个呢,两人分了一个吃,大部分还是被方静给吃了,方静只得无奈,这是带着个小祖宗出来旅行来了。
“那我们先去看看这岳州城有什么吃的吧,这等一会儿就要净街了,可就出不去了。”方静牵着小丫头出了客舍。
方静兄妹俩随意的看着路两边的店铺,倒也没发现什么好吃的吃食,倒是看到一些卖油糕,胡饼,汤饼的,当然也有米饭和一些煮菜,方静看的一直摇头,更不用提小丫头了。
“哥哥,你看,这些吃的都不好吃。”小丫头嘟着个嘴向着方静小声的说道。
“那就不吃吧,一会回客舍,叫伙计烧壶热水来,我们吃面吧。”方静也没啥好主意,只能吃碗方便面了,要不然,可真没啥吃的了。
方静只得带着方园往客舍回去,毕竟在外面也没啥可以入眼的,回到客舍后,向了伙计要了壶开水回到房间,又从哑巴神仙那儿要了几碗泡面来。
“哥哥,这个方便面真好吃呢,我还要吃一碗。”方园捧着一碗方便面大口大口的吃道。
“行,一会儿哥哥再给泡一碗,不过这个可不能多吃,最多就吃两碗,不能天天吃,要隔些天才能吃一碗。”方静倒不是怕方便面有毒,只是觉得小孩子还是少吃些为好。
“好的,哥哥。”方园头也不抬,继续吃着泡面,嘴里含糊的回应道。
方园算是头一次吃泡面了,这也使得这味道大大的增加了她的食欲,方便面说好一点,只是速食品,说难听一点,其实里面加了些什么谁也不知道,流水线上集体出来的面,总有哪个环节会有点小问题,方静前世就吃出过一个小铁片,还没法找谁找地方说理去。
第二天,方静带着方园逛起了整个岳州城,当然也是见识到了华夏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了。
岳阳楼,位于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原本只是巴陵城楼而已,李白的一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描述的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才使得岳阳楼流传至今。
而岳阳楼建于公元二一五年左右作为军事训练之阅军楼,历次在战火中被毁,又历次重建,而唐朝之前都称之为阅军楼,直至宋朝公元一零四四年,滕子京至岳州为官时,重修的岳阳楼,而此岳阳楼至明朝一六三九年被毁,第二年又重修,清朝时期被毁多次,又重建多次,直至一九八四年五月一日才算是现在看到的岳阳楼。
华夏江南有三大名楼,岳阳楼算是被这些古代先贤赋诗较多的,名篇也最多的古楼了,而且建成时间也是最久的,于公元二百二十年前建成的;华夏江南的三大名楼分别为岳阳的岳阳楼,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当然黄鹤楼算是被古代的文人赋诗最多,但名篇相对少一些,而岳阳楼诗多名篇也多,滕王阁诗少名篇也少。
黄鹤楼,建于公元二百二十三年后,而且当时只是作为军事建筑,并不是文人骚客们可以随意登楼赋诗,也只是到了唐宋时期才算是开放。
滕王客,建于公元六百年后,也就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由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滕王阁当时只是做为藏书以及达官显贵宴请宾客的场地,而非常人可以进入的地方。
“哥哥,下面我们要去哪里?”方园抬着头看着方静问道。
“我们去沔州,刚才我们不是看了岳阳楼了吗?一会我们去看黄鹤楼,那里也是不错的。”方静牵着小丫头边走边说,步伐轻缓,完全一副走走看看的姿态。
“哥哥,那我们还要坐船吗?能不能不坐船了?坐在船上好无聊的。”方园手里拿着个油糕吃着,嘴里还不忘说着。
“行,听你的,你现在最大,哥哥都听你的,那就不坐船了。”方静也是笑着答应着这小丫头。
想来昨日的长江之行,让小丫头有些小情绪了,一整天无所事事,又没啥吃的喝的,这对于小娃来说,自然是无聊透顶的一件事。
方静带着小丫头随既出了岳州城后,钻进一小片杂草林地,带着方园窜上天空,沿着长江往着沔州踏空而去。
沔州,唐朝时期的称呼,本是武汉汉阳,南临长江,沔州作为长江中上游最是繁华的城市,方静必然要带着方园去看看的,虽然大唐地域宽广,但人口却是少得可怜,至少方静感受到的就是人太少了,比之前世,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唐初时期到现在贞观二年,人口也只有一千几百万而已,不到两千万人口,你能想像到荒野之地何其大,何其广。

“小妹,那里就是沔州城和鄂州城了,你看,江边那座楼就是黄鹤楼了,是不是很漂亮?”方静兄妹俩站于天空之上,指着远处沿长江两岸所建的两座大城说道。
“哥哥,怎么有两座城在一起呢,那个是黄鹤楼吗?我们下去看看吧。”方园看着远处说道。
随既兄妹俩快速落下地面,往着城门走去,兄妹俩这会到真像个农村人头次进城,转着头到处看,虽然这大唐的时候,真没啥可看的,但方静只是好奇而已,为什么隔江要建两座城,这明显有些不符合正常人的理解。
黄鹤楼,原本位于位于长江边上,后世的黄鹤楼是于一九五七年修建武昌大桥时占用了原址,一九八一年重建时才迁于长江南岸的蛇山这巅的,本身建成这座楼只是用于军事的,而唐宋之后这里基本只作为一个参观的景点了,当然能让人记得的也就是李白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兄妹俩登上黄鹤楼,看着江边船码头各色船只,行行色色的,大大小小的,都忙着上货卸货,上人下人。
“哥哥,你说在方家村弄条船在小河上划好不好?”方园抬着头看着方静说道。
“你想啥呢,就方家村那条小河,弄条小船干嘛用呢?小河边还有不少的蛇虫,不怕被咬啊。”方静对于方园的这种脑洞大开的想法有些无语了。
小丫头本身不是来看黄鹤楼的,只是来随便看看,可是没有方静这种看看黄鹤楼,或者畅想一下古代先贤们的这种思绪,虽然此时的黄鹤楼没有前世那种规模宏大,也只是一座小楼而已,而且还是建在城墙基座上的一座三层半的楼阁,更不像是前世的黄鹤楼那样好几层。
“哥哥,你看,那里有卖鱼的,那条鱼好长好大啊。”方园指着不远处的一条小船上,两个中年人抬着一条不下百斤的鱼说道。
“是挺大的,在方家村可是见不到这么大一条鱼的,也只有海里能见到了。”方静向着小丫头指的方向看去。
“哥哥,你说咱家能不能养鱼啊?可是咱家没有鱼池子,要是有鱼池子的话,也是可以养些鱼的。”方园低着着头想着是不是能在家里养些鱼。
“这个可以,到时候哥哥挖口鱼池出来,也是可以养鱼的,不过,得明年了。”方静对于养鱼倒是有经验。
方静前世可是学的水产养殖的,虽然后来脱离专业了,但实习的时候还是完全做过这些事的,知道该如何养殖淡水鱼类的,当然养海水鱼就算了,方家村也没那个条件,不过可以试试养些更好的鱼类也是不错的。
方静心中其实好奇的是,为什么这里长江两边要建两座城,这才是方静好奇的地方,沔州在黄鹤楼的正西北面,而鄂州却是在黄鹤楼的后面,也就是东南面,两座城隔江而望,中间也没条桥可过,方静猜想是不是因为战争的问题而导致在这里要建两座城。
其实方静只是猜对了一小半而已,这沔州与鄂州两座城,隔江而望,长江穿两城而过,本身在这历史中算是长见的了,只是这里的位置更特殊一些而已。
沔州,武汉汉阳区,建这沔州城只是因为商贸发达,为了更多的客商行商而慢慢发展起来的一座城,临江的鄂州城,原本是军事用途,自然商贸不能集中于此,这才发展起了沔州城,再者鄂州城更多的是士族宗门的聚集地,如需要商贸,只能前往沔州,当然鄂州也是有商贸行径的,只是没有沔州城那么繁华罢了,鄂州城可不是现在的鄂州,而是武昌那一大片地域。
方静兄妹俩下了黄鹤楼,往着鄂州城中的街道随意闲逛,各式院子,各式的房屋,虽没有长安城那样的大城里的里坊房屋漂亮,但在这长江边上,也算是一景了,街道两边的店铺淋立,叫卖声不绝,时有儿童穿行于街道之间追逐。
“哥哥,那个可以吃吗?”方园指着一个摊位上的东西说道。
“可以吃,我们去买些吃看看。”方静带着方园来到摊位。
“大娘,这卖多少钱?”方静向着这位四十岁左右的摊主妇人问道。
“客官,两文钱一份,你要几份?”妇人回应道。
“嗯,来五份吧,给,一共十文钱。”方静递给妇人十文钱。
“谢谢客官。”妇人把吃食分着放在两大片荷叶上,包好后递给方静。
“小妹,给,这个应该好吃。”方静把一包递给方园,喊着方园吃。
“哥哥,好吃呢。”方园咬了一口吃食,抬着头满脸的的开心向着方静说道。
荷叶中包的其实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只是糯米加豆皮弄的一种吃食,类似于粽子,方静尝了之后,味道还是可以的,如果加些腊肉,肯定更是美味,只是在这大唐,肉类本就稀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