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好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嫂……”杨春花欲言又止。
“春花,别担心诊金和药钱,既然薛大夫没特别说药钱,那这药咱们就吃的起。钱的事,你别担心,我先给你垫上。”
“二嫂,我替小康谢谢你。”杨春花真的很感激张氏。
“没事,我先出去了,你就在这儿照顾小康。我让你二哥去拿药。”张氏温柔的道。
“嗯。”
之后,张氏就去自己的房间拿钱了。
不久,杨永安也进来了。
“他爹,你来啦!”张氏刚刚把装钱的匣子拿了出来。
“嗯。”杨永安点了点头。
“需要多少诊金和药钱,你问了吗?”张氏看向自家男人问道。
“问了,差不多一两银子。”杨永安轻声的回道。
“喏,把钱收好。真是苦了孩子了。”张氏感叹道。
“他娘,别想那么多了。我先去拿药了。”杨永安劝慰道。
“好。”我收拾一下,就出去。
“嗯,那我先去了。”
“好,你先去吧!”
之后,杨永安就出去了。
另一边,等张氏出门后,杨春花就对张大力道,“他爹,你待会儿和二哥一起去薛大夫那里拿药。”
“我知道,诊金和药钱我都会记下的。”张大力当然知道自家媳妇儿的意思了。
毕竟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
“嗯。那你去吧!”杨春花道。
“好,他娘,我先去了,你照顾好儿子。”
“知道了,去吧!”
“好。”然后,张大力就出房门等杨永安了。
杨永安一出来就看见了张大力。
“大力。”
“二哥,我跟你一起把拿药吧。也能知道药该怎么煎。”
“那行。”杨永安倒是没有想那么多。
张大力虽然平常不太说话,但是也是一个通人情的人。
之后,二人就去薛大夫那里拿药了。
每天都会有孩子来杨家换糖。
所以,张氏收拾完后就出来了,之后,她去厨房端了水给杨春花。
然后才在院子里做针线活的。
家里没有什么事了,张氏就打发孩子出去了。
因为杨永安不在,杨世福、杨世康兄弟二人就带着杨雨薇去河边钓螃蟹捉鱼了。
杨雨欣留在家里陪自家娘亲。
毕竟草料还没有收上来。
杨世福、杨世康和杨雨薇三个孩子今天的运气比较好。
钓了不少螃蟹还捉了两条小鱼。
杨永安和张大力拿药回来后,给杨家送草的孩子就来了。
杨永安把药罐子找出来,张大力就去熬药了。
之后欧,杨永安去帮忙收草了。
之后,张氏让杨永安去兔子房里选一只兔子,中午好好招待小姑一家人。
小中午的时候,张小康才喝上薛大夫开的第一副药。
杨春花把药给儿子灌下去后,就一直守着儿子,真的是寸步不离。
张大力把药端给杨春花后,就出来洗药罐子了。
不久,孩子们就回家了。
因为张家人的到来,张氏今天做饭做的早。
所以孩子们回来的时候,张氏的饭都做到一半了。
螃蟹中午肯定是吃不上了。
只有两条小鱼,张氏准备留给侄子补身体。

毕竟,现在侄子就只能喝一点鱼汤什么的了,连喝粥都有点困难呢!
鱼张氏就交给杨永安处理了。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过去了。
午饭,杨春花是在杨雨薇的屋子里吃的。
张大力和杨家人在厨房里吃的。
两条鱼也被张氏用酒和姜片、葱腌制了两刻钟,然后用罐子熬汤的。
火是还没有烧完的红木炭,所以基本上都不怎么加柴。
张大力和杨家人吃完饭,就去看熬的鱼汤了。
杨永安带着杨世福、杨世康、杨雨薇去兔子房打扫了。
张氏又去看了看侄子的情况。
杨雨欣在前院做绣活了。
等张氏出来之后,就陪着女儿一起做绣活了。
家里虽然有事,但是杨家人的生活还在继续。
下午的时候,张小康的烧就完全退了。
人也能喝汤喝粥了。
这下,其他人算是送了一口气。
不久,张大力就给孩子熬药了。
其他的药是每天吃三次,早中晚各一次,饭后吃。
按照薛大夫的交代,杨春花并没有离开儿子,一直都陪着儿子的。
张氏看她有点撑不住,就让杨春花在一边睡下,换自己来照顾。
到做晚饭的时候,张氏才叫醒了杨春花。
另一边,杨永安和孩子们收拾完兔子房,就去田里了。
孩子们今天捉了不少螃蟹,就留在家里蒸螃蟹了。
家里就只有杨世福和杨世康敢上手,所以处理的比较慢。
等张氏做晚饭的时候,孩子们的螃蟹已经出锅了。
杨永安也没有在田里呆多久就回来了。
大家伙儿就一起吃螃蟹了。
张氏还特意留了一些起来。
杨春花和张大力不知道孩子的病情还会不会反复,所以夫妻二人商量之后,决定让张大力回家。
牛车是借别人的,今天必须还回去。
所以,夫妻二人必须要一个要回去。
今天,儿子是肯定不能离开杨家村的,所以杨家这里也要留人。
因此,杨春花就留下来照顾孩子,张大力回家,毕竟女人总是比男人要细心的多。
吃过晚饭,张大力就回家了。
张氏把留下来的螃蟹交给了张大力让他带回家给家里人尝尝。
张大力走之前,张小康就醒了,虽然虚弱,但是能看出来,没什么大事了。
张大力走了半个时辰就到白河村了,把牛车还了之后,他就往家里赶。
张大力把儿子病情好转的消息告诉家里人,这一场风波才算消停了下去。
杨家,送走了张大力,张氏就让孩子们洗漱去学习了。
杨春花也和儿子洗了洗。
晚上,杨春花也不准备睡觉。
张氏看不过去,就陪着小姑子一起守夜了。
杨家的孩子学完后就睡下了。
杨雨薇今天只能去自家二姐那里凑合了。
黑夜笼罩了大地,皎洁的月光洒了一地。
杨雨薇那间屋子的灯一直燃着,一夜也没有灭。
晚上,张小康又发烧了。
杨春花和张氏发现的早,所以很快就用烈酒把温给降下来了。
之后,姑嫂二人也没有睡,一直守到了天明。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