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薇薇的吆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杨永安就带着孩子们去镇上卖东西了。
就连杨世乐和杨世庆也被抓了壮丁。
不管怎样,一家人就这样浩浩汤汤的到了镇上。
因为今天杨世乐和杨世庆休假,所以就和杨永安他们一起去了集市。
为了多装一点山梨,杨永安还去隔壁借了一个背篼呢!
今天,杨雨欣没有跟来。
她年纪毕竟比较大了,所以张氏害怕镇上的人冲撞了自己的女儿,所以就没有让她来。
杨雨薇就不碍事了,她年纪小,怎样张氏都拘不着她。
杨雨欣虽然也想跟着一起去,但是一想到自家娘亲说的话,她就歇了这样的心思。
因为今天不是大集,也不是小集,所以集市上人不是很多。
杨永安虽然是第一次来集市上卖山梨,但是之前也卖过其他的东西。
虽然集市上的人不多,但是还是有人的。
镇上跟乡下不一样,所有的东西都必须买着吃。
所以,即使不是大集和小集的日子,也会有人到集市上来买东西,只是集市上没有那么热闹而已。
集市上也有以摆摊为生的摊贩。
还没等杨永安和五个孩子把东西放好,管理集市的衙役就来收钱了。
在这里摆摊,一次两文钱。
杨永安不是第一次来了,自然知道规矩,所以老老实实的把钱交了,也拿到了今天的红牌子。
之后,一家人就开始卖山梨了。
杨永安不是自然不是做生意的料,所以他也没有吆喝,就等着客人上门。
但是今天本来来集市的人就少,加上他们来的迟,摊位摆的地方也比较偏,所以老半天,他们家的山梨也无人问津。
杨世福和杨世康都面露失望之色。
杨世乐和杨世庆倒是一副正定的样子。
杨雨薇当然知道其中的缘由了,所以她比没有泄气。
而是对自家爹爹建议道,“爹爹,你看,其他卖东西的人都在吆喝,我们要不也吆喝吆喝。”
“这…这…”杨永安半天都吐不出一个字来。
杨雨薇也不想等下去了,要是这山梨卖不出去,让他们再把这些山梨原原本本的背回去,杨雨薇可是一万个不愿意的.
所以,杨雨薇也不管自家爹爹是什么答案,也不管自家爹爹是个什么表情了。
在山梨中挑了一个大的,就跑到当道的地方,大声吆喝道,“山梨,又大又甜的山梨,一文钱三个,随便挑,随便选啰!山梨,又大又甜的山梨,一文钱三个,随便挑,随便选啰!”
过往的行人都被小姑娘清脆的声音吸引了。
看见自家妹妹开始吆喝,杨世乐也跟着一起去吆喝了。
再加上两人说的内容很是诱人,就围了过来,尤其是买东西的媳妇儿和婆子。
看见来人了,杨永安就赶紧上前招呼。
其中一个老婆子问道,“你这山梨真的是一文钱三个,随便挑随便选吗?”
“是,一文三个,随便挑随便选。”自家小女儿都把话放出去了,杨永安自然不会随意更改了,古人都将就诚信待人。
自然说是多少,就是多少了。

“那行,我要十五个。”老婆子一下子就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似的,赶集挑起来了。
而且她也是个精明的,专挑大个的。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杨永安自然是好脾气的一一都回答了。
挑好后,杨永安点清了数,来人就从怀里掏出了五文钱交给了杨永安,这就就钱货两清了。
杨永安一个人自然是忙不过来的,杨世福和杨世康自然也来帮忙了。
摊位上虽然围满了人,但是实际上也就七八个人的样子。
就这样吵吵嚷嚷的,客人们心满意足的带着自己的战利品离开了。
转眼之间,山梨就卖了一半。
杨雨薇见效果不错,就专专心心去街上吆喝了。
杨世乐见状,也跟着一起去了。
不久,两人又吸引了一批人过来。
时间也这样一点一滴的过去。
杨永安和五个孩子忙的不可开交。
等送走最后一个客人的时候,他们都快累瘫了。
其实卖东西并不累,累的是心。
这买东西都是些婆子媳妇儿的,话特别多,问的问题也是杂七杂八的,什么都有。
但是为了自家的生意,几个人可是费了不少的口舌。
今天集市上的人本来就不多,所以杨永安他们今天带来的山梨并没有全部卖出去,还剩下些比较小个的,有大半背篼的样子。
杨永安自然是不想把山梨背回家了。
而且,他刚才简单的算了一下,今天的收入应该不错,应该有一百文左右的收入。
可是集市上已经没人了,有些摊贩已经开始收摊了。
杨永安见自家的山梨卖不出去了,就让孩子们收拾一下,带着他们去巷子里去卖。
自然,这价钱就要便宜一些。
而且,杨永安也不是不懂变通的人,这些山梨也可以用鸡蛋来换。
一个鸡蛋换四个山梨。
因为买的起劲,杨永安也满不在乎的学着自家小女儿和儿子一样,在巷子里吆喝起来。
杨雨薇本来还想跟着一起吆喝呢!
但是她刚刚在集市上吆喝的时间太长了,嗓子有点哑了,所以杨永安就没让她吆喝了,而是自己上。
连带着杨世福、杨世康、杨世庆兄弟三人也跟着一起吆喝起来了。
巷子里,听见吆喝声,都开门出来瞧上一瞧,因为杨永安他们卖的便宜,所以不一会儿,剩下的山梨就卖出去了。
当然,也有些人舍不得铜板,而是用自家的鸡蛋换的。
最后,由杨雨薇提着四个鸡蛋跟着自家爹爹和四个哥哥回家了。
杨家人第一次在镇上卖山梨就此圆满的结束了。
其实,杨雨薇也在想为什么村里人都不把山上的山梨拿到镇上来卖呢!
其实她不知道的是,村里当然有人那山梨来卖了,但是因为大人们不不会上山摘山梨的,所以带山梨到镇上来卖的都是村里的孩子。
村里的孩子自然是什么都不懂的,不知道在集市上摆摊还要钱。
辛辛苦苦的把山梨背到镇上,却无处可卖,之后,自然也就没人再去尝试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