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晚来得子 第十节 附有咒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大瓮随水漂去。
姚氏坐在瓮中,惊魂不定,心想:
“若手中没得这个儿子,投水死了算了,免得恐惧。”
看看孩子,倒是安详,不曾啼哭。又转念一想:
“横竖是一死,索性随它去漂。”
大瓮所过之处,只见男女老少像猴子一样,蹲在大树顶杈上躲水。洪水之大,非巨树不能避。那些在矮树上躲水的人,水淹人没,不幸做了水鬼。
漂了半日,天已昏黑,时仲春初旬,早晚仍凛冽极寒,姚氏又饥又寒,坐在瓮中,生怕倾翻,不敢动弹,俯首闭眼任其漂泊。如此大瓮在水面上团团转转,漂了三日三夜,直淌到河北路大名府内黄县麒麟东村,方始近岸。
话说这麒麟东村正在黄河东岸,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大弯,形成水流迂回处。
西岸决堤,东岸的人哪里敢睡,整日整夜派人轮流看守水情。是日,天微明,岸边巡视水情的几位村民,忽然看见大浪打来黑呼呼的一团东西,在水流迂回处一摇一摇地靠岸缓缓停下。他们看不清是何物?是财宝还是水怪?猜疑不下。
内中胆小的人,害怕那团东西是水怪,想多来几个人壮壮胆,向村里喊道:
“来人啦,有东西漂来喽!”
几个胆大的人不悦,想抢先去捞,责备不已:
“莫喊,莫喊,你就大惊小怪咧,哪里有什么水怪?是哪个富贵之家的财宝,也未可知。”说完,拔腿就跑。
有个人在他们背后喊道:
“莫急着跑,莫急着跑。”
那几个胆大的人立住了,这人跟上去严肃说道:
“古人云:遗下的不捡,漂来的不要。”
“此说法何解?”
“别人掉在路上的,哪怕是珍珠;大水漂来的,那怕是钱引,都叫便宜。便宜贪不得,上面都是附有咒语的。”
那几个胆大的人,听这人说得有道理,便回船转舵说道:
“先前去看看到底是何物,总不会拐场。”
众人便一起前去探看。有几个腿快的,早已跑近那团东西,一看是一只大瓮。有人再走近几步,踮起脚屈身往内一看,赶紧回头对后面的人招手,神秘道:
“快来,快来。”
他压低声音,蹑手蹑脚,转身望岸上走,尽量不弄出动静来,生怕惊动那团东西,它会神秘地消失。
待后面的人跑了拢来,低声道:

“宝贝不见一个,贵人倒有两位。”
随后赶到的这几个人伸头一看,见瓮内一个妇人怀中抱着一个婴儿,道:
“一个半老妇人,一个不知睁眼的小厮,怎么说是贵人?”
顷刻,四周已集拢不少人围观。见瓮中一个妇人怀中抱着个婴儿,众人咸异之:
“啊也!这大瓮是从何处漂来到此的?她一个大人,怀中还抱着个孩子,坐在瓮中,竟然漂流不死。古人云:‘大难不死,必有厚禄。’这孩子长大来必定做官。岂不是个大贵人。”
木然坐在瓮中的姚氏,听见说话声,睁开眼睛见岸上有人,欲挣扎起身出瓮上岸。大瓮开始有些摇晃,险些倾覆。几位村民赶紧踩水前去抓住大瓮,扶她出瓮上岸,至一棵桑树下靠坐了。
“这位安人姓甚名谁?住居何处?”众人七嘴八舌,连问几次,全不答应。哪知姚氏生产才过三日,人已虚脱,又忽遭此大难,洪水之中漂了三日。见人搭救,惊扰悲恐,一时攒集,加之饥寒,已昏迷厥晕。
见姚氏昏晕,众人急得不知所措,反复道:
“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有个略懂医理的人道:
“这位安人昏晕,是饥寒惊恐所致,终不碍事。快取热汤灌救,就会醒来。”
那人言罢,有个十五六岁的小女孩,拔腿跑进村里讨热汤去了。
这个进村讨汤的小女孩,径直朝一户人家走去。这户人家主人,姓上官名福,年过六旬。浑家左氏,乃春秋贤士左伯桃之后。左伯桃就是那位雪里脱衣,饥中并粮,以全他人,最后饿死冻亡在枯桑之下的仁义之士。这左氏亦以厚道,著称村里。
左氏倒汤时,这个讨汤的小女孩,对她翁妪二人道:
“你们快跟我去看热闹。希奇!一个半老妇人怀抱一个不知睁眼的小厮,坐在一个大瓮中,不知何处漂来。水在她门口像是长眼睛的,你说一只瓦瓮,在这样横流的大水之中,不是倾翻落入水中,也会撞破沉入水底。他们两个坐在内面,不知漂了多远,竟然好好的。”
翁妪二人也觉希奇,道:
“活了这一大把年纪,洪水倒见过好多次,这等异事,莫说亲眼所见,听也未听说过。”
说罢,翁妪二人兴致勃勃地跟着前去看热闹去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