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初试武艺 第九节 李白这个骗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日早起,姚大翁亲领岳飞去雄州城游玩。
街道上,人稠物攘,店铺林立。间间店铺,挂着牌榜,家家酒肆,酒旗招扬,“雄州食肆”、“千春酒楼”、“蜘蛛酒楼”、“四方旅店”、“九洲茶馆”、“雄州缝纫店”、“去病药铺”。。。。。。
岳飞一路上指认牌榜、酒旗上的字。姚大翁窃喜:
“此子不凡,指导得当,日后必能丕振家声,光昭祖业。”
二人四处闲玩,凡店铺、茶坊、旅店、佛具店、寺院,姚大翁领他俱各看遍。行到一家书肆,两人走了进去,书肆老板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在与几个顾客交易。那几个客人身段粗壮,冠衣束带,虽然衣着汉服,尺码合体,却因缺少儒雅之气,像穿着借来的衣服似的。
那老板聪明精干,眼观八路,耳听四方。见姚大翁二人进来,抬头欢迎过了,仍旧埋头忙乎。那些人时而操着变了调的汉语,与老板交谈,时而又操起胡言,彼此商量。管你汉语、胡语,那老板却一概胡语回应。那些人买了几本书,就出门了。
见他们走远了,岳飞问姚大翁道:
“他们是契丹胡么?”
“是几个化了装的契丹胡。辽境内的契丹人常化装成汉人进入雄州,四下闲玩,购些宋货回去。”
“他们是辽南京燕京的胡官,来我店中,买了几本唐诗。”书肆老板接言参与交谈,以此来欢迎他们。
“外公,刚才他们说的是契丹胡语吗?”岳飞轻声问姚大翁道。
“正是。”
“外公,你会不会说契丹胡语?”
“雄州这地方,谁不会几句?”书肆老板抢答完,又问姚大翁是雄州哪里人,听姚大翁说是白沟镇姚家庄人,“白沟镇的人没有不会的。说得比我们雄州城的人要好。契丹语简单,一学就会。我是做边关生意才移居此地的,在生意场上半途学的。”

“此地汉人和契丹人杂居一百多年,汉人会讲契丹语,契丹人也懂一点汉语。”姚大翁亦不以为然道,“契丹语并不复杂,听多了,自然就会了。你们小孩子家学起来更易得。你在这里住一段时间,也就会说了。”
“契丹人说的是契丹语,唐诗是汉语写成的,如何好读?”岳飞又问道。
原来契丹人尽染中原唐风,秉承盛唐审美,男子以身体健壮为俊,妇人以体形丰硕为美。契丹人尤爱唐诗。不懂唐诗,即使做了官,也被人瞧不起。爱读唐诗不仅限于上流社会,即使在草原深处,也可以听见契丹牧童吟诵唐诗。官场流行文人唱和、诗赋对联,直接用汉语。普通牧民则按契丹人的说话习惯,改动后吟诵。如唐代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契丹人改成了‘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
“至于他买去怎么读,我就不关心了。”书肆老板笑道。
“汉辽文化相隔,所以,契丹人读诗,尽闹笑话。诗神李白有首诗,名为《北风行》,其中一句诗云:“幽州雪花大如席。”把这些漠北的契丹人吓得咋舌。后来南下幽州,春去冬来,未见幽州有席大的雪花,骂道:‘李白这个骗子,幽州哪有席大的雪花,他是编出来吓唬我们吧。’”
姚大翁说完,三人大笑不止。
笑势将尽,姚大翁遂笑别书肆老板,领着岳飞出了书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