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季同又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侍郎这一个月的地牢没有白白受苦,说出的消息,足以让秦王,甚至让大唐的局势扭转不利的局面。 更新最快
在书房里听秦王与幕僚们商量军国大事,章锦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当她开始行医的时候,还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若说济世救人,也只是遵从师祖的医训。
现在,通过唐大人逐步透露出来的重要事件,她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疾病面前,生命都是平等的。
在国家面前,不同的人的价值对于这个国家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从秦王府回到杏林馆,章锦重新给自己制定了目标,一个更具体,让她更有动力的目标。
因着皇太后的丧事,杏林馆也顺势闭门谢客。
周子瑜每天早上都过来杏林馆,接上章锦,送她到太医署,自己再去秦王府。
章锦还不敢麻烦别人,只悄悄的去孙博士的百草园。
谁知,不过两三天的功夫,陈医令居然也得了信,不管不顾的跑回太医署上班,就为了跟章锦多聊几句。
陈医令最大的心愿,除了向章锦学驳骨术,还要学养生术。
作为回报,陈医令将自己书房里的医书,无条件向章锦开放,任看任拿。
结果,本想去太医署求学的章锦,变成了陈医令的特别助理,每天都在陈医令的书房,翻看那些各式各样的医书,简直都看痴迷了。
章锦每天往返太医署的马车上,医书越来越多。
每天回到杏林馆也是手不释卷,竟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好在唐侍郎和唐夫人的身体,在章锦的精心调治下,都恢复了健康,两个人都能像正常人一样,不用别人搀扶,也能稳稳当当的在院子里走上一圈了。
遗憾的是,唐侍郎还不能公开露面。
而唐夫人,干脆以杏林苑为家,说是要等唐侍郎回到长安城,她亲自去城外迎接,再一起回唐府。
有事情做的时候,时间都过得飞快。
转眼之间,一个月的国丧期就过去了。
七月的长安城,气候炎热,湿毒漫延,许多孩子长了头疮,或者皮肤红肿溃烂,或者发烧,各家药铺医馆,专治小儿疮毒的药材十分畅销,生意忙得不得了。
章锦每天只坐着马车来去,在车上也抓紧每分每秒的在看书,对外面世界的变化,一概不问不闻。
倒是张婶,经常带着几个小丫头出去采买,对市井之中的新鲜事,知道的还多一些。
不出门还好,一出门,只要看到有小孩子生病,张婶就想催章锦赶紧的把千金堂给张罗起来。
张婶甚至还怀疑,衙门里是不是把千金堂的事儿给忘了。
这天,章锦在杏林馆等着周子瑜过来接她一起出门。
等来等去,没等到周子瑜,等到了季同。
季同为了秋试日夜苦读,他们国子监七侠客,都没怎么聚会娱乐了。
刚好中元节,国子监放假三天,季同一得了空,立即就先往杏林馆来了。
章锦听到动静,却不是熟悉的马蹄声,走出书房来看是谁,季同从门外走进来,双手作揖:“章小娘子,季某这厢有礼了!”

“原来是季公子!你今天怎么有空?”
“国子监放假三日,季某特来向章小娘子请教几个问题。”
“季公子是国子监的高材生,不要说请教,只要是孟章知道的,言无不尽。”
章锦刚尝到读书的乐趣,就是那种不是单纯的跟老师学,而是跟同窗一起讨论问题,琢磨出重大发现的那种惊喜。
季同跟着章锦进了书房,拿出自己随身带来的书。
一册是《内经灵枢》,一册是《周易参同契》。
这两本书,也是章锦最近正在钻研学习的。
“咦?季公子,这是你在国子监学的书么?”
“不是,是我自己找来学习的。这两本书,在太医署才有。”
“季公子不是就要参加秋试了吗?还有心思看这些书?”
“自打季某被章小娘子救回一条命,就对这些医书开始感兴趣。”季同有些腼腆:“可是这些书,我只能看个大概,还不是很理解书里面提到的一些问题。”
章锦把书桌上自己正在看的书推到一边,找出一幅经络图,摊在书桌上。
这幅图,还是孙圣手所画,虽然人体的比例失真,但是人体的十二经络以及奇经八脉的循行位置,都画得十分清晰,做为医科教学用的教辅,在当时是一件非常稀有非常奢侈的东西。
图纸上的人形,就是线条描绘的,性别特征都没有画出来,章锦看了好几年,奉读书就要拿出来温习的。
季同却闹了个大红脸。
这些标着经络的图画,画得还不如他看过的那些春*宫*图。
章锦抓了一支毛笔在手上,将笔翻转过来,用笔头隔空在经络图上比划:“季公子,你看,你当时摔下马来,这里会痛,然后这里这里也都有淤血。”
说白了,经络出了问题,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季同好奇的看着,章锦的笔端指到哪儿,季同的手就下意识的跟着按到自己身上相应的部位。
“季公子你看,你当时这里破裂,血流出来的时候,就会影响这条经络,”章锦指着脾脏大致的位置:“所以我这就点按经络上的穴位,给你止血,让脾脏上的伤口不再扩大,让体内的淤血顺着经脉的流动而消散。”
“要是没有及时止血,会怎么样呢?”
“要是没有及时止血祛瘀,破裂的地方,会继续流血,流经脾脏的脉络都会被堵住,伤口会越来越大,容易失血过多而死。”
季同心有余悸的拍拍胸口,长出一口气:“我这条命就是章小娘子捡回来的,以后季某任凭章小娘子差遣。”
这要是放在现代,季公子这话就有求婚求偶的意思。
可惜,咱们的章锦章小娘子,根本就听不出来。
两个人在书房里你问我答,说了一个上午。
直到晌午的时候,周子瑜才急匆匆的赶过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