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进一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锦端上来的是红豆羹汤圆。 更新最快
祠部郎中马庆丰是吴越人士,对红豆羹极有好感,对汤圆更是喜爱。
马郎中夫人在家里,也经常让家里从吴越老家带来的厨子做汤圆做糍粑等小吃,以慰思乡之情。
寻常人家做的汤圆,都是小指肚大小,碗里满满的漂一层。
章锦端上来的汤圆,是铜钱大小的,一砂锅却只有六个,分到小碗里,一人只能吃一粒。
这也是章锦的药膳的配方之一,除了食材和烹制方法以外,食物的外形、颜色,乃至配数,都是用了《素问》之术。
寻常之人,眼里只有色香味。
就连张婶,都看不懂章锦可凑整可拆零的配数。
雪白柔软的汤圆,躺在暗红色发亮的红豆汤里。
有了前面的感受,几位夫人纷纷品尝碗里的红豆汤。
刘主薄夫人率先舀了一个汤圆入口,一咬之下,汤圆里竟然流出浓浓的芝麻糖汁来。
章锦介绍道:“这是昨天在西市采买的胡麻,是今年新晒的。”
西北冬天没有蔬菜,只有面食肉食,对于经常从事体力劳动以及强健的士兵来说,营养是足够的。
对于娇生惯养不事生产的管家夫人们来说,肉食和面食,很容易造成积食不化的问题。
胡麻当时刚刚通过西域通关之路大量进入汉地。
胡麻本身就有活血乌发的功效,《本草》里亦有记载,久服可润肠通便,以至美颜童颜。
汤足饭饱,几位夫人仍是意犹未尽。
陈博士夫人抚着肚皮笑道:“今天好生奇怪,我吃了这么多,比平时几乎要吃多了一倍的份量,可是并不觉得很腻很撑。”
高郎中夫人笑道:“咱们再订下一顿的吧。可惜每个月只有三天是专门招待女客的。”
陈博士夫人看着章锦:“锦儿,我们要预订下一次,是什么时候呢?”
章锦垂首答道:“最快也要等到来年的正月十七了。”
再过两天就要过小年了,长安城里人人忙着洒扫,准备过年的节礼。
杏林馆原本跟随大流也闭门谢客。
现在章锦另有图谋,只恨不得天天开门接生意,只求比刘青快一步。
但是,又不能急于求成,过于急切的结果必定是忙中出错。
周夫人听了章锦订的时间,略感失望,她好不容易开心一点,此刻更是恨不能天天来餐餐来。
陈博士夫人与她心有灵犀,替她问了:“锦儿,你的老家是哪里的?过年要赶回老家吗?赶得及吗?”
章锦轻轻摇头:“锦儿从小就失去父母,是跟着师父长大的。师父不在终南山,锦儿就留在长安城过年。”
周夫人眼睛一亮:“那杏林馆这段时间可以接饭食生意吗?”
章锦按照和张婶事先商量好的说辞,道:“如果夫人有需要,可以派人过来说个时间,杏林馆好预备食材。”
马郎中夫人插嘴道:“周夫人,你若是定下来,一定要叫上我的,不然我可是要生气的。”
周夫人高兴的连声说:“好,若是订了餐,马上送帖子去各位的府上。”
章锦亲自送夫人团出门。
周夫人的贴身丫鬟捧着貂皮风帽过来,周夫人才想起来:“芙蓉,你们吃了东西没有?”她是临时过来的,杏林馆给她准备饭食,那是必须的,丫鬟婆子跟着好几个人,只怕吃得就很马虎了。

芙蓉笑得好开心:“杏林馆的道长给我们端了地瓜粳米粥,还有胡麻酱辣酱拌面。”
杏林馆如此周到体贴,周夫人对杏林馆的服务大为满意,深感不虚此行。
章锦回到厨房,抱着张婶,撒娇:“张婶,我好紧张,腿肚子还有点发抖呢。”
张婶表扬她:“锦儿,你做得极好,完美,无差错。”
这些不卑不亢的气势,都是血液里传下来的。
就是宫里的那些专门教授礼仪的女官,能做到锦儿的这种气势程度,起码也要一到两年时间。
乘胜追击,张婶又教了章锦如何分辨夫人们的话,哪句是真,哪句只是客套。
听得章锦直感叹,人际关系,比药理还要难上十倍啊!
到了晚上,竹青将白天来吃饭的几位夫人的各自家庭,都打探清楚了,过来报告给章锦。
其中,祠部郎中马庆丰,在礼部主管医药。
马郎中夫人今日吃得高兴,回去定会将章锦的言行,转述给自家老爷。
更何况,章锦做的红豆羹汤圆,得到了马夫人的满口称赞的。
现在,章锦就等着周夫人派人过来定时间了。
......
章锦并没有等很久,周夫人在过小年的那一天,派人送了帖子,从年二十八,一直到年三十,都有空。
张婶一看就笑了:“周夫人这是年夜饭都想在杏林馆吃啊。”
章锦问:“张婶,要是周夫人想在这里吃年夜饭,您做不做啊?”
张婶摇头:“周夫人始终都是要管周府的,就算府里只有她一个人过年,也要守在家里的。家里只要有个女主人,才算是家啊!”
竹青道:“周夫人那天回去,跟陈博士夫人进了陈府,就没再出来,周夫人的身份,还没有打探出来。”
竹芯道:“周夫人问过锦儿,说她来吃饭怎么就没见过锦儿。”
竹影奇道:“我对自己过目不忘的本事想来自豪,不要说来杏林馆吃过饭的大人们和夫人小姐们,就连那些跟着来的丫鬟婆子,我只要见过一次,就都能认出来,怎么我也没有印象见过周夫人呢?”
章锦只顾研究周夫人送来的帖子,对张婶他们几个人的对话,没有怎么留意。
“张婶,就定腊月二十九这天的时间吧。”章锦忽然说道:“竹风,你写个回帖给周夫人,就说杏林馆定于腊月二十九巳时,准时恭候。”
竹风答应一声,去找纸笔写回帖送帖子去陈博士府上不提。
章锦安排竹影:“你去找两把小刀,磨得越锋利越好,到时候要用。”
“张婶,你带竹芯去西市,把牛羊肉各买半边回来,”章锦有条不紊的做计划:“我带竹影去制药间,我要做点新药出来。”
竹青主动请缨:“锦儿,我做些什么呢?”
章锦笑:“竹青师兄,你去打听一下,太医院在过年期间的轮值情况,越详细越好。”
......
章锦再次接到周夫人预定腊月二十九的客人名单时,就知道,事情的走向,已经开始按照自己预计的轨道在一步步行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