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熟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室主半躺在榻上,目光似乎黏在帐子底上,对郭圣通的问话一点反应都没有。
她的情绪极其低落,就像完全陷落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样。
郭圣通大胆试探道:“您是不是常恍惚得见神异?”
室主听了这话,终于有了些反应,她偏过头来,目光像冷冰冰的刀子,“出去。”
郭圣通没有生气,转身退了出去。
她心中对室主的病根已经有了定论,只是还需要最后确定。
一到外间,等候的邑城郡主便解释道:“姑姑近来脾气古怪,不喜欢治病的时候还有别人在场。”
郭圣通点头,表示了然。
邑城郡主又问道:“姑姑的病如何?”
郭圣通道:“可治。”
邑城郡主面露讶然,她不知道郭圣通是真有把握还是盲目自信。
姑姑病了几年,没有一个医者来了之后能说出这样肯定的话来。
她站起身,想提点郭圣通一二。
话说太满,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郭圣通目光中满含着轻松之色,仿佛这真就是一个小病,没有什么好害怕担忧的。
邑城郡主忍不住想,难道她真有办法不成?
就在邑城郡主怔仲的瞬间,郭圣通已经唤过宫人:“把室主吃过的药方子都拿来我瞧瞧。”
往常来的医者们时常也会这般要求,宫人很快就找出了室主吃过的全部药方子。
郭圣通数了数,一共是四十二张药方子,全都写在赫蹄纸上。
简牍笨重,丝帛珍贵。
赫蹄纸是用丝绵所制,比简牍轻薄方便,又比丝帛易得,正适合书写。
郭圣通摸着柔软光滑的赫蹄纸,霍然想起母亲曾说起的曹宫来。
成帝懦弱又狠毒,为了赵合德竟生生逼死为他生育皇子的曹宫。
成帝写给曹宫的绝命书就是用赫蹄纸所写,信中成帝温柔地唤曹宫的小名“伟能”,嘱咐曹宫努力饮下随书信带去的毒药。
成帝已去,飞燕合德亦化作了白骨。
只有这赫蹄纸还在,深宫内院的血泪也还没有断绝,室主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郭圣通叹了口气,回过神来,仔细翻阅起药方子来。
这几十张药方子,有养血安神的,有疏肝解郁的,有健脾和胃的,有清热泻火的,有活血化瘀的……
很显然,看出室主的失眠是因为心胆气虚的不在少数,为此开出的方子有镇惊安神的,有养血清热的,也有养肝宁心的,都很是对症。
郭圣通来开方子也左不过是这些了。
但这些都试过了,室主的病还是没有好起来,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要么是室主根本没有吃药,要么就是室主忧郁在心,脏腑功能失调,以致外界药物的治疗速度跟不上失眠加剧的速度。
王皇后日夜悬心室主的病,时时问询,室主没有可能不吃药。
那便是后者了。
这也是郭圣通的结论。
虽说心病还须心药医,但药物的帮助还是必须的。
郭圣通吩咐宫人准备纸笔,她要开药方子。
邑城郡主见她这般胸有成竹的样子,便把话咽了回去。
少顷,药方子写就,郭圣通递给宫人。
宫人接过后,并没有立时就去抓药,而是转身去了中殿。
邑城郡主解释道:“太医令和太医正都在中殿。”
郭圣通面露了然。

只怕宫外医者所开的药方子,都要经过宫中御医们的商榷方可施用。
她缓缓跪坐下来,立时就有宫人奉上热茶来。
郭圣通轻抿了口茶,望向邑城郡主,“若是药方子可用,还要请郡主再帮我一个忙。”
邑城郡主目露疑惑,药方子如能用,煎药给姑姑服用就是,还要她帮什么忙?
郭圣通笑道:“我还要再去求见一回皇后,请得皇后同意。”
邑城郡主本想说有御医们同意即可,但转念一想兴许郭圣通就是为了保险,才要求得皇祖母的首肯。
左右也不是什么难事,当下便点头应了。
…………
中殿中,太医令和太医正奉召而来。
都说同行是冤家,为了不有所偏颇,他们并不知道今次的医者是谁。
太医令看罢药方子递给太医正。
太医正接过细看:
白术,补脾益胃的。
当归,甘温补五脏。
白茯苓,渗湿健脾。
远志,安神益智。
木香,散滞气,调诸气。
炙甘草,散五脏六腑寒热邪气。
黄芪佐人参,可健脾补肺。
五味子、柏子仁,养心安神。
方子虽好,只是——
太医正在心中反复琢磨后,抬起头来。
太医令问道:“以为如何?”
太医正道:“失眠跳不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的范畴,这方子对五脏六腑俱有覆盖。
只是——”
太医令不等太医正说出后面的话,便道:“吾以为可用,不知太医正以为如何?”
太医正心下略有不解,但却从善如流地点了点头。
宫人听得如此说,便看着太医令和太医正联袂在医案上签字后方才捧着药方子回去。
室主不喜外男留在承明宫内,是以结论一下,便有宫人来请太医令和太医正出去。
两人出了宫门,在宫门前分手。
太医令独自一人往椒房殿去回话。
太医正想必是觉得那药方子眼熟,是啊,怎么能不眼熟呢?
王自和曾经开过一张和这差不多的药方子。
没想到今天又有人拿着这张略作增减的药方子来了,也不知是从哪寻来的。
这医者难道不知道王自和就是因为这张药方子才远走他乡的吗?
王自和口口声声说什么因无家室之累,又心软见不惯生死,故不再诊脉转而传授学生,都是说的好听。
实际上就是因为没能治好室主,在常安城中跌了声名。
正好王自和当时又有个肺痈患者病重死去,声名愈发不堪。
其实公道来说,肺痈委实是重症。
但彼时世人并不这么想,都觉得王自和是名不副实。
再后来,王自和便没了音信,听说是四处游历去了。
没想到又有人从他那拿了这药方子来治室主。
说不得王自和就躲在这后面,等着看结果。
他这还是对从前的事耿耿于怀啊!
太医令方才本也想否了这药方子的,但想想究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王自和从前还是深受皇后信重的,要是他见方子被否了索性进宫去闹。
说起医理来,不还是太医令理亏?
是,较真说来这方子是该有大效的。
只是几年前铁一般的事实已经告诉了王自和,那药方子偏生就是不奏效。
既然他不肯死心,太医令便只好叫他再死心一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