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下皆乱!英雄倶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武安国取出双锤,粗着脖子道:“潘凤,某武安国要与某较量一二,来取兵器!”
潘凤摇头道:“尚无趁手兵器!”凤虽然醉酒但是心中异常清醒:“自己前世并未练武,哪里敌得过这常年练武的武安国?稍有不慎,性命不保。”
“哼,欺我武安国不成?谁不知潘凤力大,持开山钺少有敌手?”武安国闷声道,脸上略有遗憾。
院落的周围已经围满了围观着,纷纷睁目盯着倒于院落中的柳树。
“酒家,这虎皮赠与你,可抵这树钱否?”潘凤拎起虎皮对酒馆掌柜说道。
掌柜脸上冒汗连声说道:“抵得,抵得!”
武安国已经将双锤收起,披上衣,摇晃出门。
潘凤只觉脚下不稳。
围观者纷纷让路。
两大汉走后,围观者纷纷小声议论。
“潘凤当真力大,不愧无双二字。”
“此二人,当真比猛虎还要凶猛!”一围观者盯着被食之三分之二的巨虎。
“果然海量,如此大的酒量,世间少有。”围观者盯着满院的酒盏狼藉。
“那光头大汉面目真是凶恶,那一只铁锤少说也要有四十斤。”
潘凤与武安国并肩走在路上,行者纷纷避让,两人身上俱是沾满虎血。武安国道:“今日能遇潘凤,是某一大幸事,饮得痛快。”
正在此刻,一人自远处抱拳道:“无双兄,总算找到你了,恭喜,御史大人亲自拜访。”
潘凤抬头,只见远处一白面书生向自己拱手。
“你是何人?”武安国见远处有一个书生与潘凤答话,便喝声先行问道。
“我乃颍川辛毗,字佐治,前来向潘兄报喜,敢问壮士是何人?”辛毗仔细打量武安国,暗道:“又是一猛将,如收入主公帐下,主公必如虎添翼。”
“某乃武安国。那个御史是何人?”
“御史大人乃是袁绍,袁大人,素有大志,愿结交天下英雄。”辛毗道。
潘凤听到袁绍二字,心道,张角起义了吗?
“无双兄近来可好?”辛毗虽见潘凤与武安国浑身血浆,却丝毫没有惧意。
“甚好。”潘凤敷衍道。
辛毗暗想:“某与潘凤曾有数面之缘,知其素有大志,并熟读兵书,战册。乃是帅才,请其出山,当还要费上一番口舌。”
此时,天色已经渐晚,西天上飘起红云。
潘凤想起三国中,袁绍乃是十八路诸侯之首,乃是一方霸主,如果不是因为后期好谋无断,天下必被其所得。这次亲自来请凤,恐怕只是路过吧。看来这潘凤当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自己这是得了潘凤的身体,但是潘凤的文武一分都没有继承下来。只有这一把子力气,和稍稍熟知的历史。跟随袁绍早晚有被灭的危险,不去也罢。
潘凤想到这里道:“凤素问袁御史大志,御史手下人才济济,武有颜良文丑,文有审配,田丰,凤乃是一白身,又无大志,还望佐治兄转告御史大人一声。”
潘凤说完,武安国重重的拍了一把:“不如跟我走,咱们游名山,逛大川,结交天下英豪。白日则同盏饮酒,夜则同寝而眠。”
辛毗听到潘凤的拒绝,心中并无怒意,但凡有大志之人,一般都自视甚高。看来还要请主公亲自来请,早期袁绍胸怀大志,不像中年一般,好谋无断,不听忠臣劝阻。
早期,袁绍为请颜良文丑,俱是亲自出马。
“无双兄,御史大人正于贵府等候,某这就向御史大人传信。”辛毗说完,手一招,身后一仆已飞奔而走。
不大时间,一快马而至,马上飞下一人,只见此颇为威武,年纪在二十五六岁左右。
辛毗拜服道:“主公壮士便是某常提起的潘凤,无双兄,这位是武安国兄。”
潘凤仔细打量袁绍,只见此人眉宇间有一股傲气,此刻袁绍也在打量潘凤,袁绍心道:“这潘凤衣衫如此有这般血迹?”
武安国此刻酒劲上涌,吼着道:“潘凤,某要先寻个地方睡上一觉,莫要来扰。”他刚刚说完,疾奔两步,飞身竟窜上袁绍来时所骑之马。
那马匹大惊,双腿登空。
武安国俯身爬于马背之上,呼声如雷,任马如何翻腾,武安国如粘在马背上一样,丝毫不动。
袁绍见武安国登上自己的马匹并未生气,见醉后的武安国没有从马背上掉下来,大奇,再见武安国背后那双锤,心道,如此猛将某定当收之。
此马从鼻息喘出粗气。
袁绍道:“某闻无双兄心中有天地,今日有事特来求教?”
潘凤心道:“求教?求教我也没用,你也是早晚被灭,看你也是英雄,怪就怪你的对手太强大,而你又不听别人劝,若是听田丰一句劝,天下就在你手中。”
袁绍见潘凤并不说话,心道,想来这潘凤是试探于我,于是拜曰:“昨日张角起义,起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兵。”
潘凤闻言神情一滞,这八州之兵,我现在所在之地便是青州,这里如何还没有什么动向?难道是这里比较偏僻,尚未波及。
“张角叛逆,人人得而诛之。”辛毗在一侧说道。

辛毗与袁绍仔细盯着潘凤,稍有异象便能察觉,刚刚潘凤神情一滞便被二人捕捉到。
“这里非说话之所,还请无双兄随我来。”袁绍说完,便拉起潘凤沾满血污的左手,丝毫没有厌恶之情。
辛毗看了一眼马背上的武安国,吩咐一仆人牵马。
袁绍将潘凤拉进一家大户,此院落内刀枪剑锤摆放于两侧。
进入正房,袁绍将潘凤让于上位道:“当今天下大乱,某袁绍当尽己之力,救大汉江山与人民于水火,前五次来寻潘兄,据失之交臂,今日定当与潘兄促膝长谈。”
“我乃白身,不敢当兄,某胸无大志,还请袁大人去寻别人,马背上睡卧之武安国,天生勇猛,大人可去请他出世。”潘凤推脱道。
袁绍吩咐辛毗摊上一张地图,声惬悲伤的指着地图上八个红圆,三十六个红点道:“初时,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呪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数千。昨日叛乱,百姓受其所累,皆苦!天下乱矣!”
“张角无能,起兵不义,天下英豪尽皆抗之,一年之内必灭。”潘凤说完,不单袁绍大惊,连辛毗也在旁边听得大骇。
张角起义后,一日之后数十万人揭竿而起,头蒙黄巾,声势浩大,所到之地所向披靡,短短一日,天下皆黄巾军。
袁绍道:“某愚钝,还请无双兄指教。”袁绍一躬拜倒。
“黄巾必败有三理由,张角起义,看似声势好大,但起义之兵乃是百姓,多被迫起义,只要稍稍打击,便会溃败,这乃其一;张角内部有三十六方,权力过于分散,不利于合围打击,勾心斗角谋取权利必有之,这乃其二;这其三便是,天下多御史一般的英雄,豪杰。十日内,天下英雄俱出,黄巾军灭亡之日不远矣。”
辛毗听完大悟。
袁绍听完之后起身下地,拜于潘凤面前:“某愿请无双兄为将,统领某冀州军三军之中任一寨七千人马。”
潘凤站起身将袁绍搀起:“御史大人使不得,凤乃小民,又无大志。”
“御史大人,凤举一人,重用此人,可保十年安稳。”潘凤心中想起一人,此人勇猛,并善于部兵作战,指挥精细,有预见之名,其后多次阻挡诸葛亮步伐,少有败绩,乃是不可多得的帅才。
“何人?”袁绍问道。
潘凤站起身,转身出了门,袁绍,辛毗紧随其后。“此人乃是御史大人帐下,张合是也!御史大人留步吧。大人手下竟皆能臣,重用之,可平天下。”
“无双兄当真不能与某共抗黄巾?”
潘凤转身,见袁绍神情甚是惋惜,道:“御史大人当敢作敢为,不得优柔寡断,否则,大祸必当临头,某再举一人重用此人,或者可以安天下。”
“何人?”袁绍与辛毗共问道。
“田丰!”
潘凤说完,见武安国还在马上酣睡,冲其喊道:“武安国那厮,拿命来!”
武安国猛然跃起,背后双锤已取于掌中。
潘凤大笑:“武兄果然耳聪!”
袁绍与辛毗相望,想刚才使数仆人唤武安国。而韦不醒,潘凤一句话,武安国便大惊而醒。
“某命,你是想取便取吗?取你之斧,与某大战数百合!”
武安国说完,翻身下马,马匹大惊,双蹄飞起。
潘凤转身离去,暗想,以后跟随了袁绍,还不知道遇到什么样的境况,还不如自己游览三国各处名胜,观三国各大战役,亲眼看看那些勇猛的武将,还有当世的枭雄。
潘凤出门后见这座山脚偏僻小镇依然平静,似乎黄巾起义并未影响到这里,或者被灭之时,这里刚刚有一些波动吧。
十个月后,黄巾起义将失败,届时天下将大乱,群雄争霸局面开始,吕布,董卓,刘关张,曹操,孙坚,将登上历史舞台。
关羽,当真威名,不知现今是否还会像历史上演义的一般,自己被斩,而关羽将华雄斩掉。
潘凤脱口问道:“武兄知道关羽否?”
武安国晃晃大秃头道:“关羽是哪厮?某未曾听过。”
潘凤又道:“那颜良呢?”
“颜良?当世之英雄,双臂有千斤之力。武力超群,某正要与他比试比试。”武安国说完,见潘凤双眸似乎闪烁着一种**。
“颜良真英雄,但恐被一人所斩!”凤曰。
武安国道:“何人能斩颜良?”
“关羽,关云长!”
“那厮是何人?能斩颜良,那厮与你相较,又当如何?”武安国问道。
潘凤摇了摇头,并未说话,武安国停下脚步,看着潘凤背影,暗暗记下了一个名字。
不知关羽现在是否已铸青龙偃月刀,不知那冷艳锯锋利否。
想那情节,历历在目,关羽,某潘凤当真还要成为你登高的垫脚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