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乾隆三大中堂 松花石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阅微草堂笔记》的最后面,有一个红色的印章。
周瑞看到了,其他人也看到了。
印章上面写着两个字——“石庵”。
这两个字不是很出名,但是“石庵”这两个字确是一个人的称号。
而且这个人相当的有名。
他就是清朝十分有名的大官——刘墉。
刘墉是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在乾隆皇帝那个时期。
有三个十分有名的大臣。
纪晓岚,刘墉,和珅,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
刘墉嗜好藏书,家中藏书既广且博,除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对于佛、道、类书、碑帖、字画、戏曲、小说、弹词、曲谱、平话之类无不收藏,此外收藏奇石、砚台、毛笔、古琴等也均称名一时。
······
书籍上面的石庵,正是刘罗锅。
如果说,原本这书价值十万,因为刘罗锅一个章,价格至少翻三倍。
没办法,名人效应。
否则为什么那么多地方争夺孙悟空,女娲娘娘,黄帝等等。
有名了,就有钱了嘛。
其他几个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都看了出来。
众人回去之后,开始商量起来。
······
周瑞不知道价值几何,他不会估价,但是他等到最后出价就行。
当然,很有可能会多花钱。
但是周瑞不在意。
他不缺钱。
鉴定完之后,他们开始给自己的老板说起来。
“十万”,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喊道。
“十三万”。
“十五万”。
······
渐渐地,价钱越来越高,但是相应的,喊的人数越老越少。
在外面,众人都在等待着。
因为大门已经被关上,所以并不清楚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是怎么了?”没有多长时间,周母便过来了。
她接到徐婶的电话,便直接赶了过来,结果没有想到,竟然还关门了。
“这还不是老六家,搞什么拍卖,怕我们看到”,徐婶说道。
她明白六爷爷的心思。
要是真拍卖出很多钱。
很容易惹人眼红。
现在这个年头,红眼病的人可不少。
······
“二十五万”,沉默了一会之后,一个人再次喊出一个价格。
六爷爷那个激动啊。
二十五万,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啊。
周瑞看了看,看到众人都有些犹豫。
知道这东西差不多已经超过极限了。
否则,众人不会这个模样。
“二十六万”,就在这个时候,周瑞出口了。
众人都不由看向周瑞。
六爷爷也不由看向周瑞。
不过周瑞没有任何的表情。
愿意看就看,反正也不会掉几块肉。
听到周瑞的价格,半天没有人回答。
一是因为价格超出他们的意料,二是因为,不想得罪周瑞。
“好,成交”。
六爷爷那个激动啊。
二十六万。
“周先生,这里需要现金交易,我看你也没有带现金,需不需要我帮忙”,朱占军提醒道。

“现金?”周瑞不有一愣,他没有想到竟然是现金交易。
这么看来,这《阅微草堂笔记》可能远不止二十六万,众人怕现金用完了,错过后面的东西。
所以才显得犹犹豫豫。
“谢谢你的好意,不用”,周瑞摇了摇头。
“六爷爷,我现在没有现金,不过我可以答应你,等这件事情结束,我可以带着庆华去银行,将钱存储起来”。
“小瑞啊,六爷爷看着你长大的,能不信你”,六爷爷看到周瑞这么说,脸上充满了笑容。
都是乡里乡亲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更何况,他知道周瑞的情况,绝对不会坑他的。
“好”,周瑞点了点头。
众人瞠目结舌,这都行。
这有人就是好办事。
看人家,啥都不用怕。
······
接着,六爷爷将第二件东西拿了出来。
这是一块砚台。
砚台十分地漂亮。
和周瑞上一次得到的歙砚差不多大小。
但是很明显的是,明显不如歙砚精美。
在砚台的下面,同样印着一个标记——石庵。
这砚台,竟然也和刘罗锅有关系。
众人心里暗暗惊奇不已。
难道这人的祖上是刘墉不成。
否则,为什么两件东西都和刘墉有关系?
周瑞深深地看了六爷爷一眼。
没听说六爷爷祖上有什么权贵之人啊。
不对,六爷爷不是和我一个祖宗的吗?
窝草······为什么?
周瑞有些懵逼。
没有多长时间,众人再次返回。
周瑞坐到朱占军的旁边。
“朱哥,你知道这是什么材料的吗?”周瑞不由询问道。
朱占军那个受宠若惊啊,没有想到周瑞亲自过来询问,还喊自己朱哥。
“周先生,这位是王老,是一位资深的鉴定专家,让王老给你说吧”,朱占军那半吊子的水平,他怕给周瑞说不明白。
还不如让王老出马。
“麻烦了”,周瑞点了点头。
在朱占军的旁边,那位老人看着周瑞,开始给其介绍起来:“根据我的鉴定,这砚台的材料是松花石,所以被称为松花石砚,又称松花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与端砚、歙砚、红丝齐名,被称为古代四大石质名砚。
这种松花石砚起源于明朝,推重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帝对松花石砚都十分欣赏,康熙帝还封它为“御砚”,一直专供宫廷使用。
康熙帝御制松花石砚双凤砚识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
乾隆帝称赞它:“松花王,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认为松花石砚完全可与名砚之冠端砚媲美。
而《格致镜源》一书云:“松花石砚温润如玉,纣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询足超轶千古。”
······
周瑞对于后面的话没有听清楚。
但是他知道,这松花石砚不如他手里的歙砚,所以瞬间,他失去了竞争的念头。
还是让给他们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