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襄阳尚在,独不见射雕郭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争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动员、辎重、粮草,到斥候的放出、地形勘测、以及战略计划的指定,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除非你已准备完全。
比如隆兴北伐。
所以说,闪电战总是能无往而不胜,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然,最耗费时间的还是大军开动。
很多时候,人没有亲眼看见,就会想当然的以为。
觉得几十万大军都会很听话按部就班的行动。
实则不然。
尤其是在古代,几十万大军的队伍,从主帅的位置传个军令到最前方的先锋部队都要半天的条件,有多大的能力才能将大军完美掌控?
大军的开动,绝对不是主帅一句简单出发就能带过去的,从斥候到先锋到主力,哪一个不需要运筹帷幄的计划。
寻常时候,上千人的共同行动都极难协调。
何况十万大军。
人越多,就越发考验主帅的能力。
比如韩信,留下了韩信点兵多多愈善的谚语,这是帅才的极致体现。
若是寻常将领,你来掌控三十万大军的调动,不出问题才有怪事。
所以又有兵败如山倒的说法。
上万人的军队,如果前方溃败,那么后续部队就会大乱。
隆兴北伐符离之溃中,李显忠之才便不足以掌控数万人的撤退,被金人追着杀得丢盔弃甲,无比狼狈。
是以散仆中义的十万大军开动之后,大宋这边依然有条有理的进行相应布置,完全没有大军即将到达阵线的绝对紧张感。
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寻常百姓,哪里知道这些家国大事。
依然惬意的过着悠闲的小日子。
如果说在临安还有什么是李凤梧放不下的。
是自己手上那把画扇的主人,是那双淡蓝色如深海一般的眸子的主人。
那一抹异域风情。
李凤梧犹在牵挂。
一路西行前往京西南路,完全没有看见兵荒马乱的迹象。
没有千里无人烟的荒凉。
当然,也没有临安的繁华。
偏安的南宋饱经战乱,虽然如今人口略有回升,但终究达不到处处见村郭,日暮皆炊烟的盛世和平景象。
四月初夏,风景如画。
一路山清水秀,却洗不走李家小官人的苦闷。
从临安出发时,又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官家不这货不知道在想什么,竟然同意了柳相正的奏呈谏言。
朱文修通判襄阳府!
这纯粹就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啊。
柳相正奏呈朱文修通判襄阳府,明显是让他带着任务来的,就是要掣肘自己,给自己小鞋穿。
这货通判襄阳,瞬间变成了自己的上司。
蛋疼的紧。
李家小官人心情哪里好得起来。
此次赴任襄阳府,李凤梧依然带了朱唤儿和李巨鹿,并去信建康,说明了一切情况,让原本打算来临安找自己的耶律弥勒暂时不要出来。
一旦打仗就会兵荒马乱,呆在建康要安全许多。
临安到襄阳,直线距离近一千公里,再加上东绕西转,完全的行程约莫一千三百多公里。
好在大宋官道修得极其发达。
一路晃晃悠悠,几乎用了半个月时间,才进入京西南路境内。
又三日,抵达襄阳。
襄阳府城位于汉江中游平原腹地。
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一岸襄阳府,一岸是襄阳县辖境内的樊城。

当然,此时的樊城规模极小,否则也不会在绍兴五年并入襄阳县了。
襄阳是著名的历史古城。
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李凤梧有两个职官,一个襄阳府观察推官,一个襄阳知县。
赴任襄阳的邸报早一步送达。
在距离襄阳城尚有十里的长亭,襄阳县衙全部领导班子就已经恭候自己多时。
这并不意外。
毕竟自己走马上任襄阳知县,这些人都是自己的下属。
李凤梧不意外,可襄阳县的主簿、县尉却十分意外。
哎哟卧槽,咱这新任知县好是年轻。
看样子,没及冠啊!
没及冠的知县……听说还是本科探花郎,真是个大开眼界。
主簿和县尉顿起轻视之心,心中窃喜。
咱这知县肯定不如其他的县令,小小年纪,比较好拿捏。
今后的工作应该不难。
知县和县令,其实是一个职位,严格来说没什么差别,但又有细小的差别。
知县是京朝任官,县令是幕职州县官任。
从出身上来说,知县的前途远大多了。
知县很多情况下就是来镀金的,大抵熬不到三年便会被朝廷令派他用,至于县令么……自己慢慢熬吧,出头之日漫长着呐。
在一众人众星拱月之下,李凤梧来到襄阳城外。
远远看见襄阳高大城墙,汉水东绕。
李凤梧感叹万千。
襄阳在眼前,却不见射雕郭靖,也没有万能小黄书的女主角黄蓉。
襄阳,我来了!
来到城下,这下轮到李凤梧出乎意料了。
襄阳县衙全部官员出城十里迎接自己,还算礼仪之内,可此时襄阳府治的诸多大佬们出城迎接自己是要闹哪样?
自己在府治,不过是个**品的观察推官而已。
属于仅仅刚入流的幕职。
哪值得襄阳知府、推官倾城而出。
两位襄阳大佬身后,黑压压的站了一片人,签书判官厅公事、节度判官、观察判官、节度掌书记……
幕职官尽数到齐!
这尼玛的感觉好像迎接的不是一个知县、观察推官,而是一个知府!
好在京西南路的招抚使、招讨使、制置使、安抚使、镇抚使之类更高一层的官员没来,要不然李凤梧真要承受不起。
头皮一硬。
得了,既然来了襄阳,那就入乡随俗。
襄阳知府、推官如此礼遇自己,原因很简单,稍微想一下便能明白过来。
襄阳是重镇,不仅有襄阳县衙、襄阳府治,京西南路的大佬们也尽数在襄阳,招抚使治便和襄阳府治两两相望。
能在襄阳府治里当官的,没几个庸人。
大抵在朝中会有点人脉的。
距离东华门外状元唱名已经一个月,襄阳府的人不可能不知晓自己这个探花郎,更不可能不知晓自己曾和官家同桌对饮、共游金明池。
进士科探花,深得皇恩。
仅这两点原因,这些混迹官场的老手们就不敢轻视自己……不敢轻视自己的身份,能力上那要两说。
所以才会出现倾城迎探花的局面。
因为他们知晓,自己这个探花郎在襄阳绝对不会呆太久。
很可能是来镀金一层就回临安。
傻子也懂得要和自己交好。
这倒是个好消息,有了这层神功护体,自己貌似是可以和即将通判襄阳的朱文修斗上一斗。(未完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