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出其不意的结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于未来,每次你看着它,它都会变化,因为你看着它,其他的一切也就都起了变化!
庞莫云看着他父子二人舔犊情深,心中感慨万千,自己的到来令原著中天龙的剧情有所偏差已是始料之中,但没想到差的这么离谱那个躲起来一直搞怪的慕容博也就算了,现在连萧远山都提前出来了,却不知乔峰,啊,不,现在应叫他做萧峰,却不知他该怎么自处呢?
庞莫云正自思索当中,就听李沧海道:“远山,当年听说辽帝封了你的官,你与你妻儿去中原探亲,便再无音讯,这些年,都发生了什么事?”
萧远山望了一眼萧峰说道:“启禀师父,那是二十六年前~~~~~~~~~那年峰儿周岁,弟子偕妻往外婆家赴宴,途中突遇南朝大盗……,唉,那日雁门关外,数十名中土武士跃将出来,将我们的随从全杀了~~~~~那一场恶战,弟子也没给师父丢脸,弟子是把他们全打败了,只是,师父~~~”萧远山开始时目光远凝,声音漠漠,把雁门关之事原原本本的述说了一遍,说到后来,又嗫嚅起来,望向李沧海的眼神更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般。饶是庞莫云早知事情经过,也是听得惊心动魄。萧峰更是呆立当场,脑海中一片混乱,体会到父亲当时的伤痛之情,听其讲到投崖自尽之时,虽然眼见无恙,仍不由惊呼出声,知其不但是由於心伤妻儿惨亡,亦因自毁誓言,杀了许多汉人,以致愧对师父所致,不由望向李沧海,只盼她不怪罪父亲。
却见李沧海双眉一皱,轻轻说道:“我早说了,杀几个人算得了什么!只是大宋和契丹有仇,互相斫杀,原非奇事,但这些中土武士埋伏山后,显有预谋。远山,你可知那是为了什么缘故?”
萧远山面向李沧海接着道:“当日事出仓促,妻儿为盗所害,弟子亦不欲再活人世也突地想起在师父前曾立誓不杀汉人,岂知那日一杀十余,既愧且痛,当时蛮劲发作,一心跳涯了却余生,哪知道命不该绝,坠在谷底一株大树的枝干之上,竟得不死。这一来,弟子死志已去,便兴复仇之念。这些年,弟子也查的原因所在,却是南朝之人,不知从哪来的消息,说我们是要去强夺少林武学典集,才有雁门一战。”
李沧海道:“哦,原来如此?”却听萧远山又道:“师父,当年弟子武功小成,一心一意为国效劳,树立功名,做一个名标青史的人物。辽帝对弟子也极为信任,终于让我打听到了你要找的人!不过,弟子只见过那人一面,只知道他姓柴名宗周,为辽帝拜为帝师,对其言听计从,当年那人倒也真的让辽帝下了一个命令,派武林高手前去南朝少林偷取易筋经,不过派的却是他国的和尚,并未派武士前往。”李沧海听到这,苦笑两声道:“我早该猜到他应躲在皇宫里的,我早该猜到他应躲在皇宫里的!只是他让人偷易筋经又有什么用?”
庞莫云心中不禁又是一叹,暗自盘算,萧远山冤气如此之深,让乔峰怎么面对授业恩师?这又要如何收场才好!当下开口说道:“萧~~”只说了一个字,就再也说不下去,心中一靠,这要怎么称呼他呢,D,他是姐姐的徒弟,又是大哥的父亲,吗的,乱了!“恩!!咳咳!~~那个什么,你,你现在还打算怎么样?”
萧远山呆了一呆,惨惨笑道:“嘿嘿,嘿嘿!当年我并无夺取少林寺武学典籍之心,他们却冤枉了我。好,好!萧远山一不做,二不休,人家冤枉我,我便做给人家瞧瞧。这二十六年来,萧远山便躲在少林寺中,将他们的武学典藉瞧了个饱。哈哈哈哈。”

庞莫云心中一动,此时没有无名老僧点化,这萧远山会当如何,而这少林寺武功绝技乃中土武术的瑰宝,契丹国和大宋累年相战,如将少林寺的武功秘笈一加传播,军中人人习练,战场之上,大宋官兵如何再是敌手?边关一破,百姓生灵荼炭,又会有如何的历史,难道自已转世而来,竟会给这世人带来如此的灾难吗,历史竟会改变吗?他自转世素来把大宋当成了祖国,所考虑事情皆从大宋角度出发,思及至此,不由出得一身冷汗。转念又想:好像哪里有点不对?恩,是了!为什么大宋朝有这么多有识之士而且武艺高强,却没人让高深武学在宋军中人人习练从而保家卫国?大家都说是为国为民,但战火连绵,势局动荡的环境下,还有什么比壮大军队保家卫国更好的为国为民的方法呢?这中间一定有什么纰漏没有想到!
庞莫云也不及细想,就听萧峰沉沉说道:“没想到我竟是契丹人,我是契丹人而不是汉人了,哈哈”声音极是悲苦,笑声更是苍凉,良久才又说道:“爹爹,当年杀害我母亲的凶手都是什么人?”
萧远山道:“有丐帮帮主,也有少林派高手,嘿嘿,当日害你母亲之人,大半已为我场击毙。只有智光和尚以及那个自称‘赵钱孙’的家伙,还有丐帮前任帮主汪剑通和领头的‘大恶人’少林方玄慈秃驴四人迄今健在。孩儿,你说咱们拿他们怎么办?”
萧峰闻言,又是全身一震,心中一片茫然:“少林寺玄苦大师亲授孩儿武功,十年中寒暑不间,孩子得有今日,全蒙恩师栽培……”说到这里,低下头来,已然虎目含泪,心中更是无助已极,思及往事,喃喃说道“汪帮主不是我的恩师,而是我的仇人。丐帮数百年来,从无第二个帮主之位,如我这般得来艰难。我只道恩师汪帮主是有意锻炼于我,使我多历艰辛,以便担当大任,却原来……却原来……”说到这里,竟不知这仇是如何报法,又想起自己多次与契丹为敌,杀了许多族人,一时又发起呆来话语也无法为继。
李沧海听到这时,轻轻一叹,她素来视人命如草芥,此时脸上竟也大有悲悯之色。
庞莫云眼见萧峰仍呆立不动,又见萧远山望向萧峰的眼神里隐隐有一丝不忍之意,心中一动,高声念道:“万物一般,众生平等。圣贤畜生,一视同仁。汉人契丹,亦幻亦真。恩怨荣辱,俱在灰尘。”他此刻故作高深凭记忆念出这段谒语,却用是是学自李沧海的真言之法,正对证于眼前这父子二人。却见萧远山目中怨气渐消,萧峰本是重情重义之人,只是障于自已为契丹之人,一时之间转不过弯,庞莫云这一段话,不啻于提酤灌顶。
却听萧峰道:“汉人也好,契丹人也好,又有什麽分别?爹爹,江湖上刀头上的生涯,孩儿也过得厌了,不如便到雁门关外去打猎放牧,中原武林的恩怨荣辱,从此再也别理会了。”
萧远山道:“唉,为父生平杀人,无虑百数,倘若被我所杀之人的眷属皆来向我复仇索命,虽死百次,亦自不足。况有子长成,总算是那几恶人良心发现,~~~罢了,罢了!不若在塞外草原中驰马放鹰,纵犬逐兔,从此无牵挂,你我父子尽享天伦,当真开心得多。”
庞莫云一呆,没想到自已一句话,竟引出如此结果。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