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建议(1/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祝大家新春大吉,万事如意)
从艺术角度来说,王家卫无可挑剔!
绝对是时代还建在的几位大师级导演之一!
都知道中国的功夫片风靡全球,但是在欧洲却卖不出去,但是王佳卫是仅有的几个在欧洲打出牌面的中国电影人。
这是很罕见的,香港电影人除了大哥成的功夫片,也就王家卫的文艺片能卖到欧洲…
但是从商业投资的角度来说,王佳卫绝对不是一个好导演的,永远都不会是一个好导演的。
《一代宗师》拍了八年,这样的拍摄模式,在正常工业流程下显得太不专业。
你又不是卡梅隆那种技术狂魔,为了3D技术成熟磨了十二年…
对于投资人而言,这是一场灾难!
工业化的生产模式,产品是需要卖出去的!
好莱坞所推行的类型片就是手段之一,它让观众对电影提前存在一个期待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电影的发行。
其次是严格的分工,一部电影的上映往往是这样:
制片人有了一个故事,然后他会雇几个编剧写剧本,当剧本完工,导演和摄影指导会参与进来制作分镜;
前期筹备完成以后,实拍,胶片时代导演得第二天才能看到画面,所以他只看演员表演,摄影会负责灯光,同时进行拍摄。
一旦剧组开机,就是在烧钱。
胶片时代几乎过去了就不说了,数码电影时代每天的器材钱,全组的开销,场地租用费用等等也是十分可观…
前期拍摄之后会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备份分类整理素材,分别移交特效,调色,剪辑部门。
通常摄影师会跟后期调色流程,这样有利于画面风格的协调。
剪辑师因为不在现场,所以很少会受到来自现场的干扰。
好莱坞很多导演没有剪辑权…
剪辑是最终成片的决定者,终剪权往往属于制片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导演沦为了技术工种,成为生产线的一环。
但也恰恰是这样的环境,让好莱坞电影成为了最标准化的电影。
好莱坞是制片人中心制,宝莱坞是明星制,中国以前是导演中心制,之后是混乱之治,谁有钱听谁的。
如果中国电影能实行真正的工业化生产,对于电影的发展没有坏处。
所谓艺术的开拓与导演的自我表达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生产中实现。
如果他想投入市场销售,还是要投入标准化的工业流水线。
张父是商人,并且有自己的发行渠道。
他如果做电影,完全具备充分的大制片厂的制片能力,所欠缺的也只是工业化的生产。
所以,他需要的导演应该就是那种标准化工业流程线上的导演!
至于王家卫,这么说吧,除了艺考班,几乎没有影视院校会以他为蓝本。
毕竟电影行业里可以有很多斯皮尔伯格,很多诺兰,很多盖里奇,很多埃德加赖特。
但是像毕赣、王佳卫这样的,有那么一两个就够了,如果整个电影市场全是王佳卫,那投资商早就离开这块市场了。
所以,张俊生一点也不看好王佳卫!
“你要是想进军文娱行业,我到建议你不如把梦工厂动漫买下来,顺便跟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合作,一起开发项目…”

“梦工厂动漫?”
“对,好莱坞排名前三的动漫制作公司,旗下拥有好几十个原创动漫IP!”
张父认真想了想,然后问道:“那国内呢?”
“…国内,你要是有钱,就把旺达买了…”
“王坚林的旺达?”
张父有点无语的看了眼自己儿子,这也太坑爹了,旺达的市值至少3000亿人民币,张父就算有心并购,也没那么多钱!
“没钱?那我就爱莫能助了,除非你成立一家新的电影公司,挖来一批能征善战的管理层,一切重头开始…”
张俊生耸了耸肩…
他不是很看好互联网企业拍电影。
都是一群玩数据的,能说出‘阿狸影业的方式完全是颠覆性的,以后不会再请专业编剧,而是邀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也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那个人写的最好,给予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
这明显就是用大数据驱动创作!
内容创作跟大数据有关系吗?
肯定有,但是绝不能依照大数据拍电影!
就好像所谓的公式相声…
如果,相声真有公式!
最会说相声的应该是——阿尔法狗!
张父还是有点不死心:“你就这么不相信董评?”
“…反正我是不会花100亿买一个公司的!”
“…那你觉得国内的哪家公司适合并购?”
“光鲜、博纳…博纳不行,他背后有红杉资本,那就新力传媒、海闰吧!”
张父认真听了儿子的建议,然后问了一句:“我要是把东阳传媒买下来呢?”
“…你给他们送钱?有意义吗?”
“也不是送钱,东阳传媒毕竟是咱么内地第一家民营传媒公司,品牌价值是有的!”
张俊生不以为然:“得了吧,他们这次上市,市值能超过100亿,我就把悦华交到你手里!”
“真的?”
“…我开玩笑,咱们吃东西吧,宝儿也饿了!”
股价这种事很容易产生波动,只要张启年放出声,淘宝会收购东阳传媒,它的股价肯定会蹭蹭往上窜!
……
“光鲜电影出人的副总,张召是个很有想法的电影管理者,我打听过了,他想离开光鲜,自己创业,如果你能联系到他,给他百分之五的股份,让他担任淘宝影视的副总,你能省很多事!”
“百分之五的股份?淘宝的股份?”
“…怎么可能?我说的是电影公司的股份!”
有毛病啊,张俊生就只有百分之六左右的淘宝股份,还不知道被稀释成啥样了…
凭啥给一外人那么多股份?
张启年记下了这个名字,接着问道:“还有呢?”
“曾茂军还有宋歌都是顶尖的管理者,投资眼光很好…”
“这两是谁?”
“曾茂军是旺达影视的战略负责人,宋歌是旺达影视的总经理”
张父犹豫了一下:“…你让我挖旺达的人?”
“…难道你想挖我的人?”
这不是很正常的现象嘛,同行之间本来就是你挖我,我挖你,真正的人才肯定是要抢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