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庆金枝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汴京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是任何事都能传得满城皆知。 更新最快
这些日子,官僚贵戚们最爱谈起的,自然是鲁国公府夫人七十大寿的宴会了。
就着为鲁国公夫人祝寿的由头,有脸面的世家子弟皆纷然而至,小娘子们也多爱凑热闹。
虽说是老人家的寿宴,借机看看别家的小郎君小娘子,若定个什么亲事,自然是皆大欢喜的。
二郎作为谢府长子,少不得替父亲应酬,五郎自是惯爱这样的热闹。
陈酿本无心去的,奈何二郎盛情,也不好拂了他的美意,遂也应下了。
谢府小娘子们则随朱夫人的车驾去,二房四郎一家与周夫人一处,仪鸾宗姬自有车驾。
这样的场合,七娘自是惯了的,只许娘子是头一回。来此之前,七娘特意与她嘱咐过一番,像是国公夫人的喜好,将会在场的夫人娘子……
七娘年纪虽小,这些应承也是见惯了的,叮嘱起来头头是道,许娘子也佩服起来。
想她一个豆蔻年华的孩子,竟懂得这许多,到底难得。
府门前,七娘瞧了一眼五郎,一身绫罗光彩熠熠,风流世家子的模样。
她摇摇头,正欲上车,却见陈酿也骑着马过来。
他一身鸦青长衫,胯下一匹雪白的马,微风吹起他的衣角发带,好一位意气风发少年郎。
七娘忙拂开阿珠、琳琅的搀扶,向前行了几步,兴奋道:
“陈小先生也去?”
陈酿闻声,策马过去,见七娘头戴幕篱,周身华服灿若云霞,小小的身子隐在镶嵌珍珠的斗篷里。
他躬下身子,牵起她幕篱的一角,恰只他能看见。这样的宴会,她必是精心装扮过,胭脂比往日浓些,像个留有鲜花余香的白瓷瓶。
七娘见着他来,自然开心,只冲着他笑。陈酿一恁,也笑了笑。
“自然去了,出门在外,小娘子可要听大夫人的话啊!”
“知道了,”七娘嗔道,盖下他掀起的幕篱,“七娘乖呢!”
说罢,便自入了马车,只留陈酿在车外浅笑。
二郎见着好奇,策马过来道:
“陈贤弟,可是七娘又淘气了?”
陈酿想着方才,又笑了笑:
“没有,小娘子最得‘天然’二字。”
鲁国公府今夜格外热闹,如今老鲁国公不涉朝政,但皇亲国戚的架子却不减分毫。
府中虽不是奢靡堂皇,到底世袭爵位,自有一番天家气派。
身为长孙的赵廷兰正在堂上应酬,有相熟的小郎君,便上前寒暄几句。
至于那些官高禄厚的大人们,自有几位叔伯安排。他的几位叔伯皆在朝廷混个寄禄官,虽无甚权势,倒也靠着国公府的庇佑过得安稳富贵。
只是赵廷兰在汴京名声不好,是个众所周知的纨绔,有几位小郎君也不大爱搭理他。
二郎本也不必理他的,从前多是与他叔伯照面,见他正过来,少不得要应酬几句。
从前他灌七娘吃醉酒,五郎心中很是气他。他在袖里攒成拳头,恶狠狠地盯着赵廷兰,若非二郎在此,怕是要出事的。
赵廷兰却似不懂五郎的表情,只热情地迎过来:
“是谢家兄弟啊!怠慢了,怠慢了。与五郎自上元偶遇,便再未见过,五郎一向可好?小谢兄弟可有来?”
五郎紧咬着牙,忍无可忍,只敷衍地抱拳行礼,便转头走开。
赵廷兰一脸莫名,只向二郎道:
“这是怎么了?我得罪他了?”

二郎亦不知五郎发什么疯,只敷衍笑笑:
“他这些日子病着,不爱理人,赵小郎君不与他计较就是。”
“谢二哥如此说,我便放心了。”赵廷兰笑道,“上元那日我把小谢兄弟灌醉了,那时五郎就生气,还当他气没消呢!”
“小谢兄弟……”二郎沉吟片时,“他酒量浅,怨不得你。”
罢了,二郎又道了“恭喜”,便由赵廷兰领着入座。
小谢兄弟?七娘最喜扮作小郎君出游,又惯了的没规矩,除她还能是谁?竟与陌生男子醉酒!难怪五郎那副样子!
二郎强压着火,只盼宴会早些结束,好回家教训这一双不知天高地厚的弟妹。
谢家的夫人娘子们,则由鲁国公府的当家长媳迎进屋去,听闻才封了淑人,也是个端庄稳重的。
众人歇息片时,便该与鲁国公夫人拜寿。她今日七十大寿,人生七十古来稀,又儿女双全,众人都盼着沾些喜气。
谢家女眷去时,只见鲁国公夫人身着命妇服制端坐堂上。
堂中围满了人,各家都瞧着她们,七娘偷看见朱家表姐也在,还有几位相熟的小娘子。
至于那些小郎君,除了自家与王家兄弟,多是不认得的。
祝罢寿辰,鲁国公夫人满目慈祥,只笑道:
“你家老夫人一向可好?”
朱夫人道:
“劳您挂心,母亲近日嗜睡,未能来祝贺。”
“无妨无妨,”鲁国公夫人道,“我们都老了。”
七娘见鲁国公夫人可亲,上前笑道:
“才不老呢!夫人与婆婆都是老当益壮,满满的福气!”
鲁国公夫人瞧着堂下说话的孩子,她一身锦衣华服,行动有度,又不失天然可爱。
老人家一时高兴,遂笑道:
“这是谢七娘子吧?许久不见,出落得越发标致了。快上前我瞧瞧。”
七娘微笑着至鲁国公夫人身边,作一万福:
“给您祝寿。”
鲁国公夫人拉过她的手,手上一对金约腕倒是别致,再上下打量,瞧着哪处都好。
七娘生的好,打扮又出挑,怨不得旁人羡慕嫉妒,这谢府的人,到底是不同的。
众人见七娘得老寿星喜欢,都瞧过来。听闻谢家小娘子向来谨守闺仪,深居简出,若非这样体面的宴会,哪是能轻易见的!
一时众人皆看着七娘,艳羡的、妒忌的、好奇的,比比皆是。她像一颗明珠,照得旁人黯淡。
朱夫人笑了笑,唤七娘道:
“七娘快回来,别去闹老寿星。”
“是。”七娘又向鲁国公夫人行一礼,便回母亲身边去了。
谢家郎君们亦在一旁瞧着,见七娘的表现,二郎满意地点点头,这孩子倒越发会哄人开心了。
想起陈酿来之前,她还与陌生男子醉酒,此时却知礼温顺。到底是教好了。
也罢,权当七娘年幼无知,且饶她一回。
二郎遂向身旁的陈酿道:
“父亲果然好眼光,陈贤弟教得很好。”
陈酿望着七娘,不觉间,教她读书已半年了,当真是白驹过隙。他只道:
“小娘子天资好,任谁教她,也是一样的。”
二郎只笑笑不答。
七娘倒似听见他们说话,转过头一看,正对上陈酿。
他一双眸子像水一样深,包容万象,深不见底,是桃花潭水深千尺。
七娘一时恁住,这也是她第一次感到,陈小先生的心里,应也有许多心事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