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回 全面反击(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打华文帝国立国以来,外来兵力还从来就没有任何一支兵力能打到中平镇,而这次虎磐王朝在两名军事统帅下却先后打到了中平镇,要知道,即使华文帝国内的军事统帅也不可以率领超过一万名士兵开赴中平镇回盛京城的,可铁真和野狐榇却先后率领十几万大军逼近中平镇,这不亚于在华文帝国的头上撒了一泡尿,这也算是对华文帝国皇帝和各级官员一次严重的打击吧,但幸好这次,李成明在叶知秋的提醒下做好了相应的军事防御准备,虽然盛京城内并没有多余的兵力来牵制中平镇战事,但华文帝国毕竟是一个主权国家,李成明仍然可以从帝国其他地方调遣地方驻军勤王,虽然勤王军的实力远不如野狐榇手上的百战之师,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住野狐榇的进一步军事行动,而且盛京城中还有部分城卫军和禁卫军以及早就没有了往日那份雄心的皇家护卫军,结合这些兵力,周朝恩就算是被动防御,也能将野狐榇成功的狙击在中平镇外。同时帝国雍亲王也率领手下残余的近十万大军赶到了中平镇,虽然李成林并不是一名合格的军事统帅,他在军事指挥才能上更是一个“白痴”,他手下士兵更是一群“惊弓之鸟”之辈,但他手下毕竟还有他的亲信“三华”将领,虽然不敢说能牵制住野狐榇进攻的步伐,但起码可以影响到野狐榇军事作战计划。更重要的是,叶知秋也已经调派了一个兵团在中平镇外待命,虽然这个兵团的加入还没有让李成明、周朝恩和李成林获知,但只要叶知秋暂时解决了外部战争后,叶知秋定当会命令陆青鹰率领所部的巨蝎兵团进行必要的攻击。
野狐榇率领军队打到中平镇后却意外的被牵制在中平镇外,再也无法前进一步,这让野狐榇的心中很不是什么滋味,尤其是野狐榇获得了铁真战败并自刎于酒兰城的消息后,野狐榇整个人的精神和情绪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打击,不过野狐榇的心中也清楚,如果不能向前冲锋,只能向后撤军,但向后撤军首先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虎磐王朝莽古托岳的最新作战指令,但莽古托岳并没有撤军的想法,相反,却是要野狐榇不断前进,甚至还希望野狐榇能将华文帝国的盛京城拿下,这让野狐榇很难做出选择,是根据现实的情况做出撤军还是要听从莽古托岳现在这个无法实现的作战意图;二是要考虑的是,如果撤军回虎磐王朝只有一条通道,就是娘子关,但如今的娘子关却在卢筒王国的秋中基的手上,可以说,向后撤军也是需要激战一番后才能杀出一条血路的,同时还要适当考虑叶知秋这个不稳定的因素,但这条路总比把手上兵力全部赌在与华文帝国一战上。野狐榇虽然有这个明知的认识,理智上也告诉野狐榇必须要向后撤军,但野狐榇的情感上以及莽古托岳的军事指令上都告诉野狐榇只能选择向前冲锋。
野狐榇在中平镇已经组织了三次对中平镇的冲锋,但三次均告失败,虽然失败,但野狐榇的损失并不是很大,而华文帝国的损失却远大于虎磐王朝的损失,这是因为李成明虽然做好了作战的准备,但这个准备却是非常的仓促,尤其是军中将领之间的相互磨合和配合,以及士兵的调遣和彼此默契作战以及军备物资供应上都显得很不充沛,而且自从上次叶知秋在中平镇将铁真成功打退后,李成明根本就没有对中平镇这个通往盛京城的军事咽喉上做任何的军事防御设施准备,换句话说,李成明虽然做好了防御作战的准备,但这个准备也可以说等同于无。中平镇内虽然有帝国曾经闻名遐迩的军事将领周朝恩统一指挥,但这些将领彼此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信任可言,也做不到任何的默契,更别说怎样统一规划和指挥了,这也是周朝恩无法克服的难题。而这点正是李成明考虑欠佳的地方,因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造成各自为战的局面,谁也指挥不了谁,甚至下层将领和士兵根本就不知道要服从谁的命令。
野狐榇三次进攻基本上都采取的是试探性进攻,也可以说是麻痹中平镇内的军队将领的三次进攻。幸运的是,野狐榇的目的达到了,中平镇内的各级将领此时正为了怎样防御中平镇这个根本目的吵翻了天,这也算是能归功于李成明的“绝妙”安排吧,李成明虽然重新起用了这些老将们,也让早已经退隐并有着相当影响力的老将周朝恩统一指挥,但李成明心中对这些将领压根就不放心,生怕他们通过这次作战又重新站在华文帝国的权力圈子上,李成明更担心这些个老将会投入到李成林的怀抱中,因为李成明心中很清楚,论到阴谋诡计和拉拢人心什么的,他根本就不能和李成林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既然这样,那李成明就干脆将这些个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当然,李成明还有另一层考虑,这些老将中有两个是李成明更注意的人物,一个是叶知秋的父亲,帝国的镇北侯叶少堠,一个则是叶知秋的老丈人,帝国的威武大将军夏信,两人和叶知秋都有着至亲关系,如今华文帝国的半壁江山正在叶知秋的手上苦苦支撑着,如果李成明再重用叶少堠和夏信,从另一个层面上说,叶知秋手上掌握的军队就更多了,李成明掌控叶知秋也就更难了。别看李成明一直对叶知秋非常的看重和信任,那是叶知秋能给李成明所掌权的国家带来一种安全,更重要的是,李成明知道叶知秋是军中少壮派的精神领袖人物,在帝国眼前多事之秋,李成明不得不暂时重用叶知秋,让其率领所部击打外国兵力,一旦等帝国的局面稳定了下来,李成明该如何安顿叶知秋,这也是李成明很头疼的问题,不过不管再怎么头疼,李成明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但这些都是后面的事情,现在李成明就是要在打好帝国防卫战,其他能给叶知秋就给叶知秋,能打压的也就打压。身为君王就一定要讲究个平衡策略。
正因为李成明知道叶知秋的军事指挥能力以及在军中的影响力,同时李成明也要做好了怎样对叶知秋今后的安顿工作,所以李成明这次组织中平镇防御作战就显得有点消极,更重要的是,李成明知道无论叶少堠还是夏信都是防御中平镇的最佳军事统帅,一是他们正处于壮年,二是他们有着丰富的军事作战经验,而帝国内其他的军事老将也能胜任,但总体上还是要比叶、夏两人稍微欠缺一点。但李成明并没有用叶、夏两人,而是用了帝国内一名年龄将近七十的老将周朝恩,还美其名曰为:老将出马,一个顶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李成明给这个老将名义的时候,并没有给他实际的军事指挥权力:兵权,或者说是兵力。同时又将帝国内其他的一些将领一股脑的塞到了中平镇,并允许这些将领可以自带家将,这就造成了中平镇的军事指挥是个十分混乱的局面。李成明这些考虑中,也许还有另一层含义:李成林一直觊觎着李成明**下的宝座,这些李成明不是不知道,只是朝中的大部分官员都投靠到李成林的怀抱中,李成明即使要做出反抗,李成明手中也没有这个能力的,他也只能一直“扮猪吃老虎”,等待恰当时机爆发出来,而帝国的危机就是一个很适当的机会,首先军中会遭到清洗,不过李成明是借助敌人的力量来清洗军中实力的对比,果不其然,叶知秋迅速在军中崛起并成为了军中少壮派的精神领袖。而第二次中平镇会战又是一次机会,这次机会,李成明可以将朝中站在李成林一边的官员进行一番清洗,甚至还可以狠狠的打击一下李成林的实力,所以李成明才会听从叶知秋的建议将李成林从青海府城调回。

先不管李成明的心中是做何想的,中平镇一战再次打响了。野狐榇组织了三次试探性进攻后,他基本知道了中平镇的大致情况,野狐榇有信心能拿下中平镇,除非有特殊情况的发生。当然,野狐榇发动对中平镇的军事进攻,他并没有将手上的鸡蛋完全放在一个篮子中,他还是分出了七万士兵防御身后的李成林所部,甚至是主动进攻李成林所部,用手上另外七万多的兵力攻打中平镇,轮番进攻,不断进攻,让中平镇内的将领和士兵得不到任何休息的时间,这点也算是从叶知秋身上学习到的经验吧。不过野狐榇还是忽视了一个致命因素,那就是叶知秋麾下的巨蝎兵团,虽然这只是个新兵团,士兵的战斗力也不怎么强大,但在战争后期,这支势力并不怎么强大的兵团定当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成庆府保卫战也已经进入了尾声,司徒龙的军事防御根本就没能抵挡的住许成宗的全面进攻,也许是司徒龙一直将军事重心放在了主动进攻上,而没有注意到军事防御上,同时司徒龙驻军所在地也是一马平川的,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防御设施能抵挡许成宗的主动进攻,唯一能用来抵挡的则是士兵的作战实力。但再强大的士兵也有疲惫的时候,不是吗?而此时的司徒龙所部的士兵正是处于这个状态,不仅是身体上,更是精神上的。
许成宗根本就没有给司徒龙任何休息的空暇,魔狮兵团虽然是主攻力量,但魔狮兵团的任务就是不断对司徒龙所部进行骚扰,不给司徒龙任何休息的时间;而枪骑兵则是要不断的对司徒龙所剩不多的军备物资和粮草进行骚扰甚至是焚烧,只要司徒龙有一丁点的失误和防御漏洞,就会给枪骑兵一次机会;而天狼兵团和雄鹰兵团却在正面牵制住司徒龙的大部分兵力。许成宗的这些军事安排让司徒龙有种应接不暇的感觉,司徒龙手上虽然兵力还很充沛,但士兵的士气并不高,司徒龙应对了正面战场上的天狼兵团和雄鹰兵团,他必须还要应付他身旁的魔狮兵团,更要抽调相当的一部分兵力主动寻找枪骑兵的踪迹,当步兵和枪骑兵相遇时,吃亏的无疑是步兵,即使是司徒龙手上的骑兵遇到了袁世生的枪骑兵时,在兵力不在绝对优势的前提下,骑兵也会吃亏的。同时,司徒龙的身后还有叶知秋麾下最能打硬战的黑豹兵团,这个兵团也让司徒龙感到十分的头疼。但这些都不让司徒龙真正头疼的,真正让司徒龙头疼的地方则是冷锋兵团配合暗夜分队对司徒龙手下的将领进行刺杀行动,这种行经完全是属于小人行径,也是让司徒龙很不理解的地方。司徒龙实在想不到以叶知秋这么有名望的军事统帅怎么会走出这种小人行径的手段。不过这小人行径却有着相当的实际效果。
两军此时正在成庆府的城外展开了最后的决战,许成宗经过之前多种渠道的准备,终于将司徒龙士兵的士气降到了最低点,而这个时候,许成宗发动了对司徒龙的最后攻击。司徒龙也明白今天一战已经是他率军以来的最后一战了,今天一战后,大陆上再也没有一名军事统帅叫司徒龙了。不过司徒龙似乎并没有丝毫的不满,因为这一战,司徒龙可以说是输的心服口服,因为对手竟然能从不同的渠道来打击自己手下士兵的士气,让士兵再也产生不了丝毫作战的念头,惟有投降才是上策。但这些并不是司徒龙现在所要思考的,司徒龙现在要思考的地方则是他在今天这个局面下要怎样带领他手下的儿郎走出去。但许成宗会给司徒龙这个机会吗?
面对泰阿铜的猛烈军事进攻,汤恩来站在嘉峪关的城墙上冷静的观看着,此时的汤恩来心中虽然已经有了把握让泰阿铜这次进攻又将成为泡影,但汤恩来今天一点有没有丝毫大意的思想,他和身边的作战参谋胡水火两人密切关注着泰阿铜在嘉峪关下的任何一个细微的军事变化。可以说,此时汤恩来此人心中虽然还有那份微妙的骄傲情绪,但此时他很清楚:如果这一战打不好,不要说敌人是否会放过自己的小命,叶知秋肯定不会饶过自己的,直到此时汤恩来才明白在自己的身边一定有叶知秋留下一些人员监视自己的一切言行。
汤恩来心中清楚,只要观察到,甚至把握住泰阿铜的任一细小变化,今天这战也就变相的意味着泰阿铜攻打嘉峪关失败了,因为只要抓住了敌人在军事细小变化的细节,无论汤恩来还是胡水火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狠狠的打击一下敌人进攻的态势,就算是他们手上并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主动进攻,但适当打击一下敌人的气焰还是可以的。
泰阿铜站在中军已经将近两个时辰了,说句实话,泰阿铜面对今天的进攻丝毫也不满意,手下儿郎们分成了好几个梯队轮番进攻,却并没有取得效果,嘉峪关城墙上的士兵不但没有见到丝毫疲惫的状态,似乎却变得更有精神,而泰阿铜手下那些进攻的士兵却一批又一批的倒了下来。
汤恩来可不管泰阿铜是否用那些从商周联盟弄来的攻城器械:抛石机,汤恩来下令只要敌人进攻,就用手上最强大的武力给敌人一次一生永难忘记的画面,同时汤恩来对今天防御的兵力也做了一个调整,一个飞龙兵团带两个民团士兵,这样就节省了很多的兵力,以防万一,至于剩下的兵力则作为物资运输大队及时运送作战所需的装备物资。
叶知秋虽然并没有在前线或者居中指挥作战,但叶知秋却时时关注着战场上最新态势的变化。叶知秋自从明白了他和李成明的那种“微妙关系”后,整个人变得更加的轻松了,或许是叶知秋身上的压力没有了,他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展示一下这次战争的指挥艺术,同时叶知秋也希望这场战争早点结束,他就完全可以带着身边的亲人离开这些是非之地了,过着他想要过上的日子。叶知秋心中同时也明白,这场战争不结束,他就无法实现他心中的梦想:平淡的生活。但战争一旦结束后,李成明是否会甘心让叶知秋安然的离开,不再防备叶知秋的用心和实力,现在也不得而知,但不管是个怎样的情形,叶知秋必须要努力为之奋斗。再说了,叶知秋虽然不明白李成明是个怎样的人,但叶知秋脑海中的知识经验毕竟有着上千年的画面和沉淀,他深深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李成明能坐上皇帝龙椅上长达三年而安然无恙,尤其是华文帝国内还有一群不安定份子的存在,李成明都能泰然处之,或者说能周旋其中,这并不是一个弱者所能做到的,同时叶知秋回头想想李成明在他取得中平镇大捷后的所作所为,叶知秋如果还不能有个清醒的认识,那叶知秋也就不是叶知秋了,他也不可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迅速崛起,成为新一带的神话。但不管事情今后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叶知秋心中都明白一个道理,防患未然是上策,但在事实还没有任何明朗化或者没有确实证据前,叶知秋只能装着什么都不知道,一心一意打好帝国保卫战,为自己辖区内的百姓贡献一下自己应有的能力。
PS:未完,还有更多精彩的内容在www.cmfu.com中,如果喜爱本书的大大们,可以登陆观看阅读,谢谢!还有就是票票支持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