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无大志(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过几年的相处,司徒三爷很清楚大女儿是个怎样的姑娘。
她头脑冷静性格坚韧处事果敢,绝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柔弱温婉。
比起他这个没什么大出息的父亲,女儿显然要厉害很多。
可每当遇到事情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想要把女儿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生怕她受到伤害。
见父亲又在为自己担忧,凤凰儿心中一暖,有心解释几句,地点却实在是不适合。
她只能轻声安抚道:“爹爹不用担心,女儿没事的。”
司徒三爷抬眼看了看在前面引路的吴公公,只能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真不是他喜欢乱想,伴君如伴虎,谁知道那老虎什么时候突然就发飙了!
父女二人走进御书房,行至龙书案前跪下行了礼:“微臣(臣女)参见圣上。”
昌隆帝望着长相几乎一模一样,气度却大不相同的父女,心里的疑惑又再次冒了出来。
这丫头胆子这么大,断不是司徒家的做派,莫非……像阮大猷?
昌隆帝觉得自己寻到了答案,略有些苍白的脸上扯出了一丝浅笑。
一旁的韩禹见他迟迟不叫起,只能轻咳了一声。
昌隆帝睨了他一眼,这才道:“都起吧,坐下说话。”
“谢圣上。”父女二人起身,随吴公公的指引在椅子上落座。
御史中丞品级不算很高,但也有了上早朝的资格。
加之司徒曜是皇长孙的准岳父,又写得一笔不可多得的好字,因此这几年面圣的机会着实不少。
但昌隆帝也说不清自己是什么心理,每次见到司徒曜就忍不住吓唬他一番。
不过……
看了看司徒曜身边那秀美无比的姑娘,他决定今后还是改了这毛病。
昌隆帝换了个坐姿,语气十分温和道:“善夫可曾用过午膳了?”
司徒三爷心里咯噔一下。
寻常百姓见面最爱问的一句话便是“吃了吗”,可这是每次见面必挑他毛病的大宋皇帝,几时也变得这么“俗气”了?
还有,圣上这是在关心自己?
他不敢多想,忙回道:“微臣谢圣上关怀,已然用过了。”
“嗯。”昌隆帝捋了捋颌下的龙须:“待会儿你回御史台,把手头的公事交割一下,从明日起到朕身边随侍。”
司徒三爷呼吸都停止了。
不久之前妻子还说过让他求上进的话,莫非被圣上听见了?
说实话,他是真不稀罕这种没有具体职位和品级的“随侍”。
就好比那一年的和谈副使,辛苦几个月屁都没有换来一个,官还越做越小。
可眼下这情形,他敢拒绝么?
他忙站起身,朝上座施了一礼:“微臣遵旨。”
昌隆帝摆摆手示意他坐下,这才看向凤凰儿:“朕听重熙说过好几次,六姑娘似乎特别喜欢读书?”
语气中竟有一丝小心翼翼的味道。
凤凰儿不免有些好笑。
果真是被自己吓到了么?
堂堂一国之君,而且还当着韩相的面,有什么话直接吩咐不就得了,难道自己还敢拒绝?
她站起身道:“臣女平日的确喜爱读书。”
昌隆帝点点头:“如此甚好。朕这御书房中藏书颇丰,今后你便每日都到这里读书吧。”

凤凰儿极擅猜度人心,可此时却完全猜不出昌隆帝是什么意思。
御书房的藏书的确丰富,可她又不是皇子皇孙,有什么资格到这里读书?
而且,重活一世的她并不打算对自己那般苛刻。
她是喜欢读书不假,可在御书房里读和在自个儿家里读,能一样么?!
昌隆帝见她不说话,嘴角微勾道:“六姑娘这是不愿意?”
凤凰儿道:“臣女不敢。只是这么做不合规矩。”
“规矩?”昌隆帝哈哈笑道:“御书房的规矩朕说了算。”
司徒三爷嘴角微抽。
难怪圣上要让自己随侍,原来是陪长孙妃读书!
然而,他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嫌弃箜儿才学不佳,不配做大宋将来的皇后?
别好笑了!
不是他自吹,单就读书这一点,整个大宋皇室也寻不出几个人能与箜儿相提并论。
可这又如何?
圣上从来不是个喜欢开玩笑的人,他既然放了话,箜儿再不愿意也必须到这里读书。
凤凰儿渐渐回过味儿来。
圣上所谓的“读书”,并非要让自己到御书房来读这些书,而是想要教自己一些本事。
可他能教自己什么?
十岁出头便随长辈们开始谋江山,他没有机会像寻常的男孩子那般接受正统的教养。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他不见得精通,但诸如帝王权谋、治国经验、驭人之术这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他却十分擅长。
如果自己是皇子皇孙,这样的机会降临到头上,一定会感激涕零。
可她是个女子,即便今后真的做了大宋皇后,也不需要掌握这些东西。
她可不会忘了,圣上当年之所以和元后闹掰,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元后太有本事。
换句话说,她就算真想学,或者真懂得这些东西,也绝不会让圣上知晓。
凤凰儿笑道:“圣上高看臣女了。臣女喜欢的是诗词歌赋传奇话本,读书也不喜欢正襟危坐。
御书房虽然好,或许也不缺我喜欢看的书,但在这里读书未免太累。”
昌隆帝微哼道:“所以你这是拒绝了?”
凤凰儿道:“臣女只是一个寻常的女子,这一生所求无非平安喜乐,没有那么大的志向,只能辜负圣上的美意了。”
昌隆帝暗叹,司徒箜太狡猾了!
这也难怪,女子干政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
尤其是他,元后的例子摆在那里,她如何肯相信?
为了打消他的疑虑,她竟说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志向。
呵呵……
胸无大志的女子,如何配得上他的长孙,如何配做大宋将来的皇后!
昌隆帝像是没有听见凤凰儿的话一般,对韩禹道:“承甫,今后你便多辛苦一些,每日抽出一个时辰教司徒六姑娘读书。”
韩禹站起身道:“微臣遵旨。”
其实他心里也是无奈得很。
聪明的孩子主意都大,其实是最不好教的。
老师想教的,他们多半早都学会了。
他们想学的,做老师的还真未必懂。
譬如说他的儿子,再譬如眼前这位准长孙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