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节 萧望之(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二十节萧望之(上)
张恒带着爱妻,穿梭在东市的摊贩之间,购买着各种小东西。
像是刺绣用的针线,家中照明用的灯具等等。
一个上午下来,满满的已经买下了一大包。
虽然东西买了不少,但其实算下来,也没ua多少钱,大概只ua了一万钱左右。
东西买的差不多了。
张恒跟桑蓉娘就坐上桑府的马车,回转桑家,在路过灞桥之时,张恒现,今天的灞桥好像格外热闹,人山人海。
远远的看去,张恒隐约在人群的缝隙之间看到了一些身穿儒袍的读书人走动的影子。
这令张恒感觉有些奇怪。
现在又不是长安学子远行游学之季,怎么如此热闹——一般来说,游学都是在每年的春天或者夏天开始的,这样的话,天下名山跑一圈下来,刚好冬天。
但,张恒自己认为自己也是读书人的一份子。
有热闹的话,凑一凑也无伤大雅。
于是,停住马车,对一个路人问道:“敢问阁下,此处怎如此热闹?”
“足下想来也是读书人吧?”那人看了看张恒的装束,笑着问道。
张恒点点头。
那人道:“若足下学问还不错的话,倒是可以考虑去里面凑个热闹,赚些赏钱”
“哦?”张恒一下子来了兴趣了,拱手道:“还请不吝赐教”
“涿郡太守刘明府今日在此广邀长安儒门弟子,讨论圣人经典,足下若有兴趣,可自去前面的灞桥之下,看那公示”
张恒听完,连忙拱手一谢。
然后坐上马车,对赶车的车夫吩咐道:“且先去灞桥之下看看那位明府的手笔”
是的,听那人那么一说,张恒就差不多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情了。
无非就是那位涿郡太守在为自己造势,营造一个礼贤下士的君子形象罢了。
这种事情,在后世早就被人玩烂了。
但此时却还颇为新鲜,因此惹动了长安人纷纷围观。
“手笔还tǐng大……”张恒挤进人群中,看了看那张贴在灞桥边上的一张告示以后,笑了一声。
按照这告示说,涿郡太守刘屈髦,自感自己学习圣贤的学问虽然很努力,但是因为天资的问题,所以呢无法完全的理解圣贤的精髓,因此趁着这次来到长安省亲的机会,广请天下的贤达为其解uo,若言之有理者必有重谢,若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那他刘某人必定向天子举荐之。
这张告示对于张恒来说,完全没有任何的吸引力。
他看了也只是笑笑而已。
“刘屈髦这是想做丞相想疯了吧……”张恒暗自想道。
当然,错非为了竞争丞相大位,刘屈髦怎么可能在现在出现在长安,更别提什么【礼贤下士】【不耻下问】了。
不过,这种收买人心的手段和伎俩也未免太低劣了一点吧。
就连张恒都能一眼看出他的目的所在,就更别说刘彻那只老狐狸了。
张恒不相信,刘屈髦连过犹不及这个道理都不明白。
不过,刘屈髦怎么想的,不关张恒什么事情。
既然恰好碰到了这么一场难得一见的儒门辩论,张恒当然要进去观摩一二。
于是,就回到车上,跟桑蓉娘说了一声,让她先回家。
桑蓉娘知道自己的丈夫就喜欢这种热闹,因此也就笑笑,叮嘱张恒早些回家。
目送桑蓉娘离开之后,张恒就随着人流,到了灞桥上的辩论会现场。
此时,辩论会已经开了许久了。
张恒到的时候,台上的士子正忙着辩论‘王道’。
张恒听了一会,直觉有些昏昏yù睡的感觉。
这些人说来说去,都离不开《洪范》的那几句,而且还大都是些老生常谈。
倒不是说《洪范》不好,事实上为政者不读《洪范》就没资格秉政,正如读书人不知周公、孔子一般。
但是,总得有些新意吧?
总不能开口闭口都是‘王道dangdang,无偏无党。’
总得有些引申吧,有点新意吧?
事实上,张恒的要求确实有些高。虽然说,民间自古多贤才,草莽之中不知道有多少大才在蛰伏。
但,在关中这片地界来说的话,大凡有点名声的读书人,都或被辟为秀才,或被某个大臣看上,充为幕僚。
老实说,怀才不遇,这种事情在关中是很难出现的。
事实上,关中的社会风气,深受秦代的影响,只要有才能,就很难被埋没。
像过去的枚乘、司马相如等,都是在关中才功成名就的。
既然有才能的都去当官,当幕僚了。
剩下的,自然是些读死书的一类人或者是脑袋不是很灵活的。
但是,张恒转念一想,人家刘屈髦也不过是作秀而已,因此这场辩论会的质量高低倒不是他所会考虑的。
张恒听了大约半个时辰,终于撑不下去了,以为这次算是白白浪费了时间。

刚准备转身,张恒就听到了在自己左手边一个穿着打扮同样是儒生的男子,鼻子里哼了一声,用张恒勉强才能听清楚的声音道:“三辅士子不过如此,真是令某大失所望”
张恒转头看了看那人。
此人身穿着一件厚厚的旧儒袍,衣衫虽然干净整洁,但袖子和衣领子却明显的有着浆sè,kùtuǐ附近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补丁。
他年纪大概约莫比张恒大上一两岁,目光炯炯有神,身材高大,颇有些张恒在后世所看过的有些传统古典小说中怀才不遇的书生模样。
不过,他说出来的话,却让张恒眉头一挑。
什么叫“三辅士子不过如此……?”。
这可是活生生的打脸
虽然台上的演出者,战斗力不足五,但也不能因此抹杀了其他人啊地图炮都不是这么开的
“尊驾慎言”张恒笑着对他道:“自古以来,关中就是八百里秦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尊驾岂可一言而决?”
这倒并非是张恒想要装逼又或者觉得翅膀硬了,想要学学螃蟹。
而是实在是,似这种事情,不出头不行。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由一个个阶级,一个个地域所组成的。
身为关中士子的一员,张恒天然的就拥有捍卫自己这个群体的名声和利益的神圣职责。
虽然那人只是低声自语。
但张恒既然听到了,就没办法坐视不理。
“果如足下所说的话,何以孔子是鲁人?战国百家诸子,何以无一人乃是关中所出?”那人微微一笑,却不以为意的反问。
他这么一问,张恒倒是稍稍有些尴尬。
确实是那样的,关中,或者说是故秦之地,在文化范围上,天生不如关东诸国。
在商鞅变法之前,关中被关东诸侯视为野蛮之地,大体上相当歧视。
为此,秦人做了无数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形象,像是跟关东的文明之国晋国联姻等等。
但收效甚微,直至秦始皇一统天下之时,关中在中国文化的地位上一直就不高。
直到汉朝建立,这种状况才得到改变。
但跟关东相比,底子还是太差了。
张恒微微一笑,反问道:“足下何以如此说呢?”
“足下即熟知典故,当知,在下的话是没错的,昔年,文王在关中演八卦,周公乃做系辞,百家之源,天下学问之始《易经》也是最早由关中流传开来的”张恒微微一笑,拱拱手,朝未央宫方向揖道:“更何况,当今圣人天子也是关中人……”
那人微微一愣,被张恒这么一反问,顿时有些哑口无言,找不到说辞的感觉。
周围一些围观的群众,听到张恒这么一说,也都纷纷鼓掌欢呼起来。
确实是这样的,在关东人面前,关中人在文化上的短板是很难弥合的。
对于一切能问倒或者说难倒关东士子的人,关中人是不分好坏,一律大力支持的。
那人微微失神之后,笑了笑,道:“不管怎么样,关中最近数百年,没出什么贤达,这总是事实吧”
对于未央宫中的那位圣天子,他自然是不敢加以评判的。
在这种问题上,他还是很敏感的。
“足下错了”张恒笑着道:“关中的贤才,多的乎足下的想象,便是用汗牛充栋形容亦不足为过”
“还请赐教……”此人现在虽然身处嘈杂的环境中,但却保持着相当的冷静。
“就随便举个例子好了……”张恒微微一笑,道:“前几日,在下乘船泛舟于渭水之上,听一老船夫言: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张恒揖问道:“未知先生以为如何?”
“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人有些失神了。
“无知竖子”人群中,一个男子叫道:“吾关中人杰地灵,所出豪杰岂尔所可知?不说旁的,尔可知道南陵张二郎?”
听到有人提起自己的名字,张恒即便脸皮很厚,也有些受不住。
“正是”另一人道:“你可知道张二郎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你可有这个志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而避之”那人高声大叫道:“你可有张二郎的这份决心?什么都不知道就出来乱说,小心风大闪了舌头”
人群中爆出一阵哈哈的大笑。
张恒也没想到,自己的这句话竟一下子传了出来。
他却不知,这句话是在刘彻的推bo助澜之下,才传播的如此之快-
o-o-o-o-
今天就这一更了。
今天想了好久的大纲,因为江充挂了,基本上是完成了初期的故事,那么接下来该怎么想,我得好好想想。
恩,明天一万二补偿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