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江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官身,且不达到一定的品级,就算有那么多的银子能买下这座宅子,也是没资格住的。
她们主子……
冬青和忍冬都疑惑了。
季卿没有解释,而是示意忍冬上前叩门。
忍冬压下疑惑,上前几步,抓住门环用力叩了叩。
不多时,朱漆大门被人自内打开一条缝。
“这位夫人,您是……”说话的是一名看着约有花甲之年的老妪,一边说话,她还一边打量着季卿三人,明显是在揣测着什么。
季卿没说话,直接将房契拿了出来。
当年季家获罪,季家的家产都是被抄了充公的,季卿之所以敢将这房契这般拿出来,还敢亲自过来看这宅子,是因为她手里的这张房契是白契,并非是在衙门里备过案的红契。
季卿所在的大安朝,房屋的买卖有两种,一种是私下买卖,买卖双方由中间人过线,再有见证人见证立下房契,这种称为白契。
而若是立下白契之后去官府备案,加盖官印,这种房契称为红契。
红契受官府承认及保护,但因为去官府备案要上缴不少的税,因而时下买卖房屋时,大多数人都只是立白契,算是约定俗成,倒也极少出岔子。
季卿手里的是白契,也就是说压根儿就未在衙门里备过案,如此一来,当初季家被抄家时,自然也就抄不到这宅子上来。
如若不然,就算房契还在,季卿也不敢在这时候过来的。
开门的老妪见着这张房契,先是一惊,然后面上立即带了笑容:“原来是主家来了……”
一边说话,一边将大门完全敞开,将季卿三人往里迎。
往内走的功夫,老妪还说起了当年,“……老爷当初就说这宅子是要送给姑娘的礼物,修整好了之后吩咐老奴一家看着宅子,道是过上几日就要带姑娘过来看看……”
哪里能想到,这一等就是十年。
这十年间,老妪一家也不是没猜测过,主家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但他们并非季家的家生子,而是季卿的父亲季正买宅子的时候,宅子的上一任主人留下的老仆,这一家人都还没来得及了解到他们的新主人的身份,季家就出事了,他们自然也就无从得知自己的新主人家到底出了什么事。
原以为,说不定这宅子的主人不会再来了,却没想到,这就有人上门了。
话说到一半,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老妪不着痕迹地看了季卿一眼,脸色有些不好看,眼里也多了些焦急。
季卿将一切看在眼里,却并未出声。
她现在的心思不在这些细枝末节,而是用着近乎贪婪的目光打量着这宅子里的一切。
事实上,打从跨进这座宅子,季卿就处于感伤与激动之中。
十年前,季卿的大哥季潜,二哥季深,堂哥季许,三人一起外出去了江南一带游历,归家之后为了逗季卿,在季卿的面前说成了一绝,惹得季卿又是羡慕又是恼怒的。
但再怎么羡慕,作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季卿也不可能亲眼去看一看兄长们口中的江南,也只能想象一下江南是什么样子而已。

后来,见季卿被惹恼了,三个兄长这才连连道歉,后来那段时间,三个兄长还有些神神秘秘的,季卿就没少见他们一起往季正的书房里跑,但问他们是在做什么,不管是季正还是三个兄长,谁都不肯说。
被追问得急了,二哥季深才说了一句,定能让季卿亲眼看看江南风情。
季卿当时只以为这是季深的玩笑话。
再后来……
再后来,季家出事了,她自然不会有闲心再去细想这句玩笑话了。
却没想到,十年之后,在她的父亲和兄长们都已经离开之后,在这座错过了十年的宅子里,她真的看到了父兄想让她看到的江南风情。
季卿没去过江南,但她听过父兄们的描述,也见过三位兄长的画作,这宅子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那精致绰约,甚至是精巧细微之处的风格,分明就是江南那边才有的。
她的父兄们……
是想用这样的方式让她见一见江南吗?
季卿眼眶不由一热。
这惊喜来得迟了整整十年,季家也早就物是人非,若是当年没有发生那些事,若是他们一家都还好好的,那该多好?
深色帷帽之下,季卿到底忍不住落了泪。
但很快,她就拭净了泪痕。
因为,她看出了些不一样的地方。
这宅子算不得大,就是普通的三进宅子,两侧并没有跨院,进了正门往西便是屏门,入了屏门便是倒座房。
按说,这老妪一家子既然是奉命看宅子的杂役,他们就该住在倒座房才是,但季卿路过倒座房的时候顺便看了一眼,却未看到几间倒座房有住过人的痕迹。
倒是垂花门大开着,入了垂花门之后,几间西厢房的房门都紧闭着,但东厢的三间房却房门洞开,里面明显是有人居住的。
这宅子里十年来也只有老妪一家五口在看门,这三间房里住着的是谁,自然也就不用说了。
季卿沉下了脸。
京城除了一些身份极高的权贵,普通的官宦人家宅子都不见得有多大,正房自然是当家老爷、主母的住处,东厢则是家中儿子居住,这一家五口住到了东厢房,莫不是见十年来这宅子的主人都没来,便以为自己是这宅子的主人了?
那老妪也知自己一家理亏,见着季卿面色不对,支支吾吾的也不知要如何解释,情急之下便也只能扬声道:“当家的,阿大,阿大媳妇,东哥儿,快出来迎接主家了……”
不多时,房里就传来了一个女声。
“娘,你这又在说什么浑话,什么主家,这宅子咱们都住了十年了……”
伴随着声音传来,一名中年妇人从其中一间厢房里走出来,口中的话在看到季卿主仆三人的那一瞬间戛然而止。
似是察觉到了不对,很快,又走出一老叟,一名中年男人,以及一个看年纪约二十许的年轻男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