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脑子出问题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大队一直都处于备战状态,常备的压缩军粮一直都是军中常备之物。 那压缩军粮就是张墨在闲暇之余根据后世的营养配比研究出来的,用小麦粉做主料,将面粉炒熟以后,里面加上熟猪肉晒干后磨成的粉,再加上核桃粉、田七粉和党参粉以及盐,然后用石头压紧压实,再切成寸许大小的一块,吃的时候只要一块,用水泡发了即可,简单而且很有营养。 宣王和方阔眼看着张墨把一块军粮扔进一个大碗中,然后不停的搅拌,不过就是几十息的时间,就变成了一大碗的面糊糊,热气腾腾的,一股香味扑鼻而来。 方阔用木勺子挖了一勺尝了一口,赞道:“二郎,这味道真的不错。这一块就顶一顿饭了,厉害厉害,如此一来,军中对给养的依赖性就小了很多。” 宣王也尝了一口,点了点头,说道:“味道不错,这个也给本王带上一些,回头本王呈给父皇,此物可以在军中大推。” 张墨说道:“这军粮要是天天吃也会腻的,但是用作长途突袭时的军粮是最好不过的。殿下回去长安以后,最好先找个地方建起作坊来,到时臣去帮您教他们如何制作这些军粮,臣有一个新方法,用水压法制作这军粮,效率更高,速度更快,用这水压法,臣估计能够把现在军粮的大小再减小一半左右,这样一来,出征之时便可以携带更多的军粮了。” 方阔一听就急了,不断的朝张墨使眼色,他知道这供应军粮的事情要是拿下来的话,那发的财会更大,现在一听张墨要把这么好的赚钱路子交给朝廷,顿时就急了。 张墨就像是没有看到方阔的眼色,继续说道:“臣之所以建议殿下来建这个军粮作坊,就是因为军事乃是国之重事,这军粮更是军中重事,因此不能操控在私人手中,必须由朝廷来主理,最好就是由殿下来主理,如此对大唐才是最安全的。” 方阔一听张墨这么说,即刻就明白了其中的隐患,心里也是一惊,同时对张墨更是赞佩不已。这个东西的确不能操之与私人之手,但凡出点问题,都是抄家灭族的罪过。 宣王听了也是频频点头,说道:“二郎考虑得周密,回去长安禀报父皇后,本王便着手建造作坊,倒是二郎还要来一趟才行。” 张墨抱拳道:“殿下放心,二郎一定全力以赴。” 检查完城卫军的战前筹备情况,回到军帐中,趁着宣王去小解的机会,方阔对张墨说道:“还是二郎考虑得周全,这制作军粮之事的确不能由咱们来做,老哥我有点心急了,这个钱不能赚啊。” 张墨奇怪的看着方阔,说道:“谁说不赚军粮的钱了?” “刚才你不是说了吗?”方阔更加奇怪了,瞪着眼睛说道。 张墨笑道:“制作军粮是苦力活,咱们干嘛要去做?但是咱们卖粮食给殿下总可以吧?这些粮食由咱们把关,那才能放心啊,免得那些奸商以次充好,坏了朝廷的大事,咱们这才是真正的为朝廷好啊。” 方阔被张墨气得一拍脑门子,恼道:“气死我了,你干嘛不早说明白?非得让我心疼得要死才说。” 张墨像是看白痴一样的看着方阔,说道:“刚才殿下就在旁边,你让我怎么说?老哥,你是不是想钱想得脑子出问题了?” 方阔一想,可不是嘛,刚才宣王在,真的没法说啊。 “我去检查城防。”方阔转身就走,决定不跟张墨说话了,走到门口又回过身来指着张墨说道:“要是军粮的事情你要是不带着某家一起玩,某家就带着全家几十号人去你家吃住。” 张墨笑道:“那你来啊,别说你家才几十号人,就是几百号人某家也养得起。” “那某家带着手下千余号弟兄一起去你家吃。”方阔哈哈笑着转身出去了。 方阔的心情好到极点了,他觉得这次来商州来得太好了。刚开始护送宣王来商州的活儿刚刚派到他头上的时候,他还极为懊恼呢,这大冬天的出远门就是遭罪,现在看来就是老天爷看着自己太过辛苦了,才派自己来商州发财的。 一个健身器,一个军粮供应,这两样就能让自己发家致富了,八个儿子娶媳妇的问题算是不用愁了,就算是不在军中任职了,做个富家翁也是极为惬意的事情。 跟在方阔身边的亲卫见他哼哼着小曲,像是心情很好的样子,便凑趣问道:“校尉大人,您这是遇到什么开心事了?是不是家里的夫人又给您生了一个胖小子?” “屁的个胖小子。”方阔瞪了一眼那个亲兵,说道:“这他娘的八只狼就已经愁死我了,还他娘的要小子?” 那亲兵笑道:“既然不是生儿子,那就是娶小妾了。” 方阔点了点头,笑道:“你说得不错,本大人是要娶小妾了。”他还真的有这个心思,他准备赚了钱以后就把悦书楼的清倌人宝清娶回家里去,他盯着那个小清倌人已经很久了,若不是手中银钱不多,他早就弄回家里去了。 商州城城防的事情,张墨委托给方阔了,他要带兵出征,根本无法顾及。而且宣王还在城里,这守城之事自然交给宣王带来的人比较好。 如今军帐中张墨和宣王并排坐在主位上,这是张墨请宣王一起参加这战前会议的。他要让宣王尽量多的了解军中之事,这样以后才能更放心的让自己去做事情。他要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来改变宣王在军事上的认知。 如今的皇帝也好,皇子也罢,都是长于后宫女人之手,不管性情如何,骨子里都带有阴柔之意,包括宣王在内。张墨就想通过这种方式,改造一下宣王,至少要把他骨子里的阴柔气去掉一些,增加一点男人的豪情,这样将来自己在他手下过得才能更舒服一些。 穆赤丹增已经带着百余号人先行出发了,他们是张墨的斥候,眼下军帐中的人就是张墨这次出征要带着的主要干将。 【作者题外话】:第一更来也,各位,今天怕是不能加更了,因为今天要配很多胃药给别人。但老虎还是希望各位能把银票给老虎。多谢了。机会来了。”张墨敲着案台,淡淡的笑道:“咱们练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正是拿出来用用的时候了。此战只许胜,不许败,因为这次是我们商州军特种兵大队真正在大唐所有军队面前第一次正式亮相,搞砸了,宣王殿下会砍我的脑袋。 但是,在殿下砍掉我的脑袋之前,我会先砍下你们的脑袋。就算是宣王殿下不砍我的脑袋,我也会先砍下你们的脑袋,然后自裁。反正就是一句话,若是战败了,你我都死定了。” 军帐里倒是没有紧张之意,众人哄笑一声 “我们此行三千人,全部配备战马,是真正的战马啊,可不是以前的那些骡子驴子什么的,这得感谢咱们宣王殿下,让方校尉借了一千匹战马给咱们,咱们要多谢宣王殿下。”说着,张墨站起身朝着宣王施礼。他的那些手下也忙跟着施礼。 宣王笑呵呵的让大家平身,继续议事。 这就是张墨的语言艺术了,马匹是张墨开口的借,方阔答应的,宣王只是中间说了几句话,但是现在变成了宣王提出来的,并且要求方阔借的,这就不一样了,大家要感谢的话只要感谢宣王就是了。 又安排了一些细致的军务,张墨说道:“全军分成三队,艾满海领一千人在前,本帅领一千人居中,赵赫领一千人在后,全员满配,明日寅时造饭,卯时出发。” 众人起身施礼,一个个的退出军帐,各自去整备自己的士卒去了。 军帐里只剩下宣王和张墨,宣王问道:“你的胜算有多大?这次的吐蕃人可是不少,足有万余骑啊,乎来乎去的。” 张墨笑道:“殿下放心,吐蕃人那万余骑不可能都在一起,否则人吃马嚼的,他们抢到的东西还不够他们吃呢,所以他们一定会分开来,这样一来,三千人一队就已经算是多的了,若是我们特种兵遇到了,只会有胜无败。 臣已经对吐蕃人的战术做了详细的了解,这些家伙看着人多,但是打起仗来就一窝子马匪而已,向来就是一窝蜂的冲上来,只要遏制住他们的第一波冲锋就可以了。他们向来都是只要遇到颓势,即刻四散奔逃,绝对没有死战之心。 这些家伙平常都是农奴,根本就没有什么训练,打起仗来就是凭着一时之勇,一旦败了,便只会逃走。殿下尽管放心,吐蕃人好战而不会战,剿杀他们没有什么难度。臣还觉得这次应该能发一笔财呢,现在臣的城卫军缺少的就是战马,他们这就是给臣送战马来了,您看着,这一战过后,我城卫军就会全员配齐战马。” 宣王笑道:“你有这样的信心最好。” 西城大营已经在备战了,一些具体的事情也不用张墨操心。因此将宣王送回李家以后,张墨顺便就回了一趟李家的新宅子。今晚是要住在军营中了,趁着下午还有时间,他便回家跟自己的小媳妇和宝贝儿子告个别。 进到房间里,李巧儿和翠儿在房间里做着针线活,看着是一套小孩子的衣服,那个小家伙就在摇摇床里睡着呢。 见张墨回来,李巧儿忙放下手中的活,迎上来,说道:“不是明日就要出征了吗?怎么还有时间回来。”说着伸手去解张墨的披风。 张墨脱去披风,接过翠儿递过来的一杯热茶暖着手,笑道:“军中的事情有人在打理,我趁着送宣王回去的机会,就回来坐坐。”说着在榻上坐下来,看着摇摇车中的胖小子,轻声说道:“这一次估计最少也得上元节前才能回来了,等我回来,这个胖小子会不会长大一点?” 李巧儿在张墨身边坐下,笑道:“两个月的时间肯定会长大一点的。唉……,这大冬天的还要出征,真是够遭罪的。” 张墨伸手搂住李巧儿的腰,笑道:“不遭罪哪有功劳?为夫是将军,这荣耀都是要从战场上得来才行,这可是给咱们的儿子拼命呢,他老子我辛苦点,将来我的儿子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李巧儿将头靠在张墨身上,说道:“这个小家伙才是有福的呢,耶耶和阿耶一起给他攒家业,他将来躺着吃就可以了。” 张墨笑道:“谁家不是这么样子?拼命的干活,就是给儿孙存下点东西而已。我回来没有见到阿耶,他还在城外?” 李巧儿说道:“是啊,你让他把城外的各个作坊都停了,把人带回城来,他正在那边忙着呢,估计还得忙两天。” 张墨点头说道:“这样就好,别的不怕,就怕吐蕃人摸到这里来,在城里还好,只要不开城门,吐蕃人就进不来,但是工业区那里就危险了。咱们宁可少赚点,也不能让他们冒这个险,咱们李家人吃的是仁义饭,还得为子孙后代积福才行。” 张墨夫妻二人提到的李大志,现在刚刚把大志工业开发区的人都聚拢在工业区的广场上,他自己站在一张桌子上面,手里拿着一个铁皮大喇叭。 现在大志工业开发区的人已经将近两千人了,排在下面也是一大片。 “今天把大家叫道一起,不为别的,因为吐蕃人可能会来,咱们得进城去避避。”李大志的话音一落,下面的人嗡的一声就议论起来。 李大志喝道:“都他娘的闭嘴,吐蕃人还远着呢,吵什么吵?”他在工业区里的威望极高,一嗓子下去,所有的人都静了下来,他便接着说道:“为了大家的安全,咱们今天就要回去城里了,等到那些吐蕃人被赶走了再回来继续做事,但是,在城里的这段时间里,大家的工钱照发。” 李大志的这最后一句话,让所有的人同时欢呼起来。原本想着吐蕃人来了,就没有工钱了,谁想到这东家仁义,在城里的这段时间工钱照发,怎么能不让他们开心欢呼? 李大志见到大家如此欢呼,心里也是很得意,也很为自己的善良而感动。 这大唐还有我李大志这么好的东家吗?不干活钱粮照发的怕是整个大唐就只有我李家了吧?李大志心里想着,笑呵呵的看着下面那些人在欣喜的议论着。 【作者题外话】:第二更来了,各位兄弟,银票砸来啊。老虎拜谢了。《唐潮》更名《大唐好男人》了,希望各位继续支持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