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晚来得子 第三节 身后知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人只得随岳员外登堂,脱去破帽,只见髯发如霜。见是个恁样老叟,岳员外帮他拍掉身上的雪花,又将他带到火边,众家人都起身让位,各自散去。岳员外安顿他坐下,又把他的衣服架在火边烘烤,令四个侄儿陪他取暖。
此时浑家姚氏已点好热茶,装在两只厚盏里,放在一个漆盘中,端上来递与丈夫。岳员外接过来,双手递一盏与老叟吃,自己拿一盏相陪。
老叟躬身问道:“积善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请问员外贵姓大名?”
“晚辈姓岳名和。”
“大雪纷飞,天地一色。老夫尚不知此处是何地方?”
“敝地是河北路相州府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岳氏一脉祖居在此已有五代。托赖祖荫,岳家有数百亩田地,数千棵桑树,一合宅院占地五亩,都称我住的地方为岳家岗,正是宝塔之下方圆数里的范围。”
恰待岳员外要问老叟的姓氏住址,又前往何方?那老叟问几个侄儿道:
“贵表尊名?”
孩子们按长幼之序,一一报来:
“岳耕,表字长勤,乳名大郎。十五岁。”
“岳耘,表字仲俭,乳名二郎。十二岁。”
“岳亨,年幼无表,乳名三郎。八岁。”
“岳通,年幼无表,乳名四郎。五岁。”
“我叫岳四娘”这时四娘走到那老叟的身边,“杜甫家好穷,我都要流泪了。”
“杜甫本可以不穷。他不是为自己的衣食财富而生的,他不是凡人,有大智大慧,希望自己能为国家所用。可惜,暗主不识明珠。他的绝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浪费在寻求机会,报效国家上面,然始终不得机会。也因主暗臣奸,致有国难---安史之乱。国难之时,除了野心家,谁不穷厄?北方安史之乱时,回不得故乡,为了生存,杜甫去了南方卑湿之地,投奔好友。一家子蜗居在一条小破船上,出夔州,经岳阳、长沙、衡州,沿途多日不得食,受尽穷途之苦。好不容易熬到耒阳,投奔不成,只得回身,捱到了长沙湘江码头,杜甫叫儿子将船傍岸而泊。码头上的人,见一条破船,嫌它碍事,骂个不停。时杜甫重病缠身,腹中饥馁,试着柱杖上岸,却双腿无力,站立不稳。儿女左右扶他上了码头,坐在离码头不远的街角卖诗。本想盛暑天道,写扇子柬帖,换些笔资,照理说,求写的人该络绎不绝。可恨人间世风:只愿景上添花,不肯雪中送炭。哪里有人愿解他穷途之苦?长沙街头来来往往的路人,见他是个黑瘦老头,衣衫褴褛,似叫花子一般,谁信他是绝代诗神杜甫?无人问津。杜甫只得回船前行,离开长沙,还未至岳阳,不幸饿死在那条破船上,做了失乡鬼。一家人饥馁得无力哭泣了。杜甫死后,先不得入土为安,后在孤坟中,还做了四十多年的饿鬼。”那老叟说得几个孩子双眼噙泪,自己也流下泪来。

正在痛心时,姚氏手拿厚袜和木屐,正从内室出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