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初试武艺 第六节 契丹的麦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姚大翁轻轻拨转马头,向北行去。路边的绿树,一棵又一棵;金黄的麦地,一片又一片,被甩在身后。不觉行至汤河,这汤河水清冽得如谷酒一般。
岳飞望着汤河,问道:
“外公,你晓得我们的县名为何叫汤阴么?”
“不晓得。请告诉我吧。”
岳飞观察着姚大翁的表情:“你骗人,你晓得。”
“这也被你发现了。”被岳飞看穿,姚大翁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只得老实作答,“因汤阴县城在汤水之南而得名。”
这一路北去,老少二人,一问一答,有说有笑,好不开心。又因此去,天气却早,路上人踪尚稀,说笑更无顾忌。岳飞的笑声,沿着悠远的道路传得渺远:
“外公,这条亲善驿道有尽头么?”
“如何没有尽头?这条驿道全长1800多里。它南起东京开封府,纵贯你们汤阴县,经我的家乡宋辽界河白沟,进入大契丹国,继续往北,经辽南京、辽中京,最终抵达辽上京。上京临潢府就是它的尽头。”
“大契丹国是什么样子?”
“燕云之外是茫茫无际的大漠。”
“契丹的麦子是什么颜色的?”
“麦子是中华农耕之物,契丹人是游牧部落,马背之帮,并不定居耕种,无所谓麦子。不过,凡中华之物,丝绸,茶叶,猪肉,米麦,文字,典章制度,城池,契丹人无一不羡,喜爱非常。故时常驰马南下劫掠,他们称之为‘打谷草’,逢中国有事,或他们遇着灾害之时尤盛。唐末以来,他们启用汉人,教契丹人耕田打铁,砌房屋造城池。渐染中原教化,百年有余。建元称制,分建京阙,宫室,官号,尽效中国。衣冠文物,百工技艺,竟与中华无二。譬如,我们的国主称帝称宗,契丹的国主也称帝称宗,契丹目下的国主称天祚帝。我们大宋,建有四京: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大契丹国,建有五京:上京临璜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南京燕山府。”
“大契丹国为何又叫辽国?”
“这里还藏着一个故事,罕为人知。五代末,有一位汉人使节出使契丹,契丹人炫耀道:‘我们的马跑到哪里,大契丹的国界就到哪里。那个汉使骑着马跟着那个契丹人跑了几月,不见际涯。他在马背上望着辽阔的草原,惊叹道:‘真是个大辽国啊!’‘辽’即广阔。契丹人很欣赏‘大辽国’的提法,他们疆域如此辽阔,正苦于大契丹国中的“大”字,还不足以表达帝国之宽广,遂把‘大辽国’作为国号。”

“他们的疆域比我大宋还要辽阔?”
“大宋是没有长城的中国,你说是大还是小?”
只恨国人不争气,大唐之后,闹出个五代乱世,野心家都想争霸称帝,杀来打去,中国四分五裂。五代后唐河东节度石敬瑭叛,暗通契丹,以割地为献,称臣称儿,贿赂契丹出兵灭了后唐,契丹拥石敬瑭入洛称帝,册为晋主,史称后晋。石敬瑭得志后,遂将燕云一十六州,为贿礼割与契丹,并岁帛无算。长城随之不在大宋的疆域之内,契丹南部国界,划到了中原的腹地,宋辽国界就在姚大翁的家门口。今天的雄州成了地道的边疆,河北路成为边疆路。在中国历史上几个大朝代中,大宋疆域最为狭小。
“是孟姜女哭的那个长城?”
“天下只有此长城,你还听说有别的什么长城?”
“没有长城,还叫什么大中国?”岳飞原本为国家而自豪,听了气愤得撒起村来,“石敬瑭为何不割他自己的雀雀作贿礼?”
驿道上早已车马杂沓,商贾辐辏。驿道上的众客旅,听了俱掩口大笑。
“呃,脏话不好骂得!”姚大翁赶紧制止。
途路之中,人多嘴多,讲得话儿,却话粗理不粗:
“骂得好。好个血性男儿!石敬瑭本是卖国贼。我看该割下他爹的雀雀才好,免得生出石敬瑭这个孽种来。”
“倒不用费那个劲。石敬瑭做了六年的儿皇帝,在契丹人面前唯唯诺诺,如履薄冰。契丹人贪得无厌的索取,供给稍稽,则诟辱陵责,终忧郁成疾而死。及少主石重贵嗣立,耻称臣而只称孙,契丹帝怒,引兵踏破宫阙。石家一脉,被掳往两千公里外的黄龙府,沿途风餐露宿,忍饥挨饿不说,女性遭受的凌辱,非人所能忍。”
“不少人说到国家利益受损,毫不触动感情,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着实不如此小儿。”
见众人如此说,姚大翁自豪起来,道:
“我外孙儿爱恨情仇分明得很哩!”
正在谈论之际,忽闻身后响起“回避!回避!”之声,回头只见一彪大宋官兵护卫着一大队车马,喝道而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