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走进深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走进深山
安图一过,西去的道路开始好走了,没有崎岖难行的山路,基本上沿着布尔哈通河谷地带前行道路上的行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张自和与唐明汉并马行进,张自和打开始骑马就不太适应马背上的颠簸,感觉还不如走路,后来在唐明汉的坚持要求下才慢慢地好转,现在他骑在一匹老实的蒙古骟马上,任由马匹慢悠悠地踱步,一边和唐明汉聊着。
“政委这次又做了一件大好事,交换到了不少的弹药和药品,接下来我们队伍的集训就有可靠地保障了。”唐明汉望着一长溜的爬犁队伍满意地对张自和说道。
“东北军也是比较苦的,一般当兵的每月只发十二块潮得毛边的奉票,根本谈不上养家糊口。军官好点,可以吃吃空饷什么的。官兵们想捞外快的心思都重,只要价钱合适,淘卖点军火是稀松的事情。这次我们只花了不到五千日元的价格就买了两万发子弹和三百枚手榴弹,五十公斤的炸药和一箱西药。对他们和我们双方来讲都是一件欢喜的买卖。他们的弹药报个损耗就完事,我们以后再去找日本人打劫就行。只是这钱营长我看还算是一个比较正直的军人,今后抗战开始后我们也有一个可以潜在合作的对象吗,你看是这样吧?”
“当然,我相信张政委的眼光和判断。争取一切可以团结合作的抗日对象本来就是我们今后要做的事情,政委请放心,这统一战线方面的工作你就都担起来,我保证全力以赴地支持。”
俩人聊着的时候,在前方担任侦察搜索任务的刘辉武赶到唐明汉身边报告说前方有几个人拦在路中间,不知道要干什么,请示唐队长如何处理。唐明汉皱皱眉,心里暗想,怎么这路走到哪里都有麻烦啊。
等唐明汉和张自和来到前面的时候,‘四野’队伍已经到了这五个人拦路的地方。
张自和仔细观察这三男二女这五人,只见都是成年,年纪最大的不过四十,最小的也就二十出头。身上穿的也算干净齐整,都是棉布长袍,并无破烂褴褛之像;脸上也不见菜色,看来不像乞讨之人。并无多少随身行李,就每人背着一个包袱而已。心下疑惑,开口问道:“几位大哥大姐,不知道几位拦在路上是为何?在下商队有急事要赶路,敢请几位让开道好吗?”
“这位大爷,我们这四个是柳家班的,赶在四乡八屯地唱‘蹦蹦’戏,在下是柳云卿。这边一个是和龙县小学教书的王先生,一起结伴往敦化赶路,这眼见快天黑了,怕是赶不到前面的屯子,因此想和贵号搭伴过宿,并无其他意思。打搅之处还请宽谅。如有不方便的地方,就算我们得罪了。”
“呃,前面的屯子离此地还有多远啊?”
“还有小二十里路呢,天色已晚,夜路难行,又怕有棒子出来祸害,大家伙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不是?”
张自和听说还有二十里路才能赶到乡居民屯,本来是不想露宿的,但是在安图耽误了小半天的时间,怕是只有露营了。于是和唐明汉商量,后者也同意在道路旁就地宿营。
‘四野’的队伍对于野外露营有严格的规定。源自于后世的部队拉练形成的制度,对于队伍人员的住宿密度、间距、宿营地的通道和安全警戒、生活便利等方面的要求,唐明汉都一一地移植到现在这支小小的队伍上面,经过几次的露营,‘四野’的人员都开始熟悉了这种安排和布置。
和‘四野’队伍搭伴宿营的柳家班等五人,在张自和的邀请下,安排在了队伍宿营地的核心区域,和伤员及后勤人员坐到了一堆篝火旁。柳家的俩女人也和朴正银兄弟、黄家俩丫头、刘桂花合在一起为整个队伍煮饭。
张自和踱到柳云卿等人身旁,和他们聊天唠嗑。当时听到柳家介绍第五个人时,张自和就留心上了这个姓王的小学先生,他总觉得这人有点不寻常。当仔细地搜索脑海中的历史人物时,突然一个念头翻了起来。曹亚范!是的,曹亚范。这个看上去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很有可能就是参与东满特支去年五月组织延吉、和龙地区‘五州暴动,后来和杨靖宇并肩战斗,有名的抗联将领,不幸被叛徒暗杀的曹亚范。不过此时曹亚范还不是党员,二十岁的年纪还略显青涩。
强抑住激动的心情,张自和若无其事地和王先生聊了起来。
“王先生真是年轻啊,今年还不到二十吧?王先生尊名如何称呼啊?”
“张大掌柜的客气了,学生今年刚二十,姓王名仲模,在和龙县的养正小学校当教员,初进社会,劳掌柜的挂问,惶恐惶恐。”
“王仲模?王、仲、模?呵呵,好名字啊。伯仲叔季,王先生家中排二吧?”
“是的,家中还有一个兄长。”
“王先生能把生辰八字告诉在下吗?本人还略通一点卦算之术,看王先生面格清奇,眉目周正,日后必有大作为,在下欲交往王先生,不知意下如何,本人可是不揣冒昧啊。”
王仲模犹豫了一会说:“抱歉啊,张大掌柜的,我的生辰八字记得不清楚。还怕是这点小事耽误了你的功夫。”
“哈哈,无事无事,既然王先生如此说,那就算我唐突了。好,饭食已经熟了,咱们大家伙快吃饭、吃饭。”
长白山区夜间寒冷,晚上露营篝火一直不能熄灭,宿营的队伍就分班添树枝,柳家班和王先生等人又没有帐篷等过夜的装具,只好围坐在篝火旁背靠背地打盹。
唐明汉巡查明暗哨回来,就看见张自和依旧没有入睡,还坐在篝火旁一边喝茶一边出神。
“情况如何?”唐明汉轻声地问。
“嗯,啊?你说的是?”张自和疑惑地说。
“我问的是那五个人的来路。”
“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我只是在想这个自称为王先生的年轻人。”
“你看出什么不同了吗?”
“是的,这人有可能是个人物。以后再和你细说,今天晚上大概不会有土匪袭击我们了吧?”
“但愿如你所说,我也不想每到晚上宿营就打一仗。”
情况还真如张自和所说,一夜无事。早上‘四野’队伍准备做早饭时候,柳家的人和王先生和张自和等人告辞分手。
柳云卿感激地说:“谢谢张大掌柜的容留保护,在下和家人要往敦化去了,不再叨扰,就此作别,愿贵号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啊。”
“出门在外相互扶持,柳老板不必过誉。”转头又对王先生说:“希望今后能再见先生。”说完,吩咐黄淑兰取出二十快大洋递给王先生,意味深长地对他说:“我平生最佩服读书人,尤其是为国为民的读书人。这小小地一点川资,助王先生旅途平安。正所谓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日后山水再近之日,咱们好好地把酒言欢。”说完。拱手送别五人一行。
望着他们向北远去的身影,唐明汉对张自和说:“好了,政委同志,我看这几位日后必定与我们有缘,再见时也不会太远。我们还是早作出发的准备吧。“
艳阳高照、人欢马嘶,整齐集合的队伍开始上路。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唐明汉与张自和、许一山都把马让给年纪小的孤儿乘骑,自己则背枪和大队一起走路,从安图一路向桦甸方向前进。这一路上由于没有大的集镇,也没有省防军的驻守部队,行路的麻烦也就几乎没有。两天以后,队伍已经临近三道沟屯。

唐明汉叫来林志同问路。林志同说:“队长,这儿快到三道沟了。继续向西就可以去桦甸,要是进山就得沿四道沟和五道沟向北。不过路就不好走了。”
唐明汉和丁垒几个人一直在缴获的日军地图上做标记,把队伍经过的地方都做上详细的记录。闻听林志同的询问,头也不抬地说:“队伍向北、进山!”
“那还进三道沟屯吗?”
“不进了,我们现在越少麻烦越好。后勤需要的物资我们都齐备着呢。赶时间进山要紧。”
林志同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再问:“队长,虽说我们带了不老少的东西,可是队伍一进山,粮食方面的供应可能要吃紧啊。平日里山区的屯民们自种自收,可没有多少余粮供应,就是小股的绺子也是隔三差五地出山搜粮。咱们六十多人的队伍,人吃马嚼的,一天的耗费可是不少。这眼下快过年了,年后又可能有春荒,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唐明汉闻言一惊。嗯,是啊,粮食的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自己这支队伍是不事生产的,要消耗的粮食全靠购买,听林志同一讲现在的时代连山区农民都吃不饱,那‘四野’进山后的这个问题就更大。
于是拍拍林志同的肩膀,“老林你提醒的好,看来要进山得先筹粮啊。你看三道沟有粮食卖吗?”
“三道沟的地比四、五道沟的都多,屯子里有两个大户,一家姓谭,一家是我本家姓林,这俩大户平日里就靠种地售粮为生。应该有余粮出售。”
“好,我们就先在三道沟购买部分粮食和马料,进山后看情况还得经常出来。我等会和张政委说说。”
和张自和商量后,决定队伍分两批进山,唐明汉带‘四野’的主力队员先走一步,腾出一部分马匹和爬犁,由张自和带林志同、李大庆、崔太植和黄家五人赶去三道沟买粮。争取在进五道沟前会合。
长白山的北麓地带虽说比较平缓,但是在桦甸往敦化方向却横亘着深山密林,由于道路的崎岖,平时都是人迹罕见,只有夏秋之时,穷苦的山民猎户才或结伴、或独自进山打猎和收集山货药材。至于这隆冬腊月,只有蜿蜒的山间小道静静地穿越在群山之中。
山路难行,羊肠小道有时攀绕在山脊,有时潜转在溪谷,到这里爬犁已经不能顺畅地前进了,只能靠人力背负或畜力驮运物资。
唐明汉咬咬牙,命令将爬犁集中,派丁垒带三个队员守护着伤员和部分物资;命令他们留在原地不要移动,等大队行进到一定的距离后再返头回接。把爬犁上的货物都卸下,马匹用来驮运枪支弹药和粮食,其余的物资由所有的队员分摊背负,连几个年纪小的孤儿都背上了背包。
这样一来队伍的前进速度大大地减慢了。快到黄昏的时候还没有到达四道沟。算算路程和时间,居然一小时只走了不到六里路,而且队员们还累得不行。
大冬天里几个身强力壮的队员都气喘嘘嘘的,其他的更不用说是一听休息就趴在了地上。
“慢点走吧。唐队,连我们都受不了,就别说这些新队员了。”许一山向唐明汉建议道。
“也只好如此了,没有想到这个时代的道路如此,错、几乎是没有路。携带的物资太多又不能扔下,还要去购买更多的粮食。这搞个队伍也确实是难处多多。过去我们只管训练和出勤,到这里以后,部队的吃穿住行等后勤工作确实是个问题,等张政委回来后我们得好好地商量一下了。看来根据地建设和密营的设立刻不容缓啊。”
“嗨,等找到了老窝就不会这么受罪了,到时候我们雇几个山民,开点荒、种点地、养点牛羊猪鸡,然后再......”许一山的憧憬还没说完,“然后再娶个媳妇养个娃,嘿嘿,小日子就美得冒泡”这时候刘辉武也过来打趣地说。
“去去去,你就想着这些和现在不着调的事。”
“好了。这些都是以后再考虑的事了,眼前的队伍是进还是停,你们也说说。”
“我看还是先停下来,就在这里宿营吧,几个孩子都拖不动了,看样子我们今天赶不到四道沟了。”许一山建议道。
唐明汉看着疲惫到极点的队伍,也是暗自摇头。想着不知道张自和那边的情况如何,还是宿营吧。
等到一切都安顿下来以后,张自和居然带着队伍跟着就来到了唐明汉选在这里的地方。“这么快就回来了?事情办得如何?”
“一切顺利,林志同找到了他的本家,直接交易了二十担粮食,够我们吃一个月的,林家的还派了人和马匹帮我们运来;另外还和谭家的谈妥了一过完年就卖给我们三十担粮食。这些粮食靠我们自己出人去运。怎么样?这下可以放心了吧。”
“太好了,粮食的问题已经暂时解决,现在就一条心地往山里去吧。”
公元一九三一年元月二十四日,农历腊月初六。在艰苦的跋涉了四天之后,‘四野’的队伍终于停步在了唐明汉他们穿越前进行生存训练的地方,也是他们认为合适建立立足地的位置:敦化和桦甸交接的大山区里。这里离五道沟的大石砬子已经不远,三十里地不到的样子。队伍一停下来之后,张自和就派了俩队员去和韩家局联系,打听韩老爷子的消息,并通报韩再功准备去拜山的口信。
群山莽莽、松林密布;白雪皑皑、怪石嶙峋;飞鸟渺渺、劲风扑面。这是一块连当地猎人都很少来的亘古山野。从今以至于十年间,开始有了一个令全东北都瞩目的响亮名称:四野营!
伐木,炸石,挖土,烧窑,这搞建设的事可是唐明汉和张自和他们从未接触过的。但‘四野’的队伍里还是有不少能人的。原‘龙山好’绺子和在依兰招收的新队员中就有几个家中搞过房屋建筑的泥瓦师傅,还有的队员能做木匠活。黄秋生和常田富不愧为在大山里混了几十年,他俩带着黄家兄弟和毕家兄弟以及韩光前花了几天的时间把周围的大山基本踏了一回。将山水林木的分布和飞禽走兽的种类摸了个不离十。
按照唐明汉的要求,住宿地最好使用固定和相对正规的房屋,房屋中必须有火炕,还要建造澡堂和厨房,可以让队员有一种自己家里的感觉,另外训练场的设施建设必须依照后世的模式来搞。
建设自己的老窝,队员们的干劲都十分地足,尤其是在唐明汉与张自和商量决定发放当月津贴以后,全体人员的情绪更是高涨。明知道现在这钱拿到手上也没有花费的地方,但是队伍宣布的事情马上就兑现,这份信诺使得新队员们感觉到当家掌柜们的言之有信、可靠和安稳。而且队伍的整个后勤的吃穿问题不用自己操心,干劲更加足了。为了尽快地把住宿地建设起来,部队的军事训练暂时停止一段时间,除了原雪虎队员以外,所有的人打一睁眼开始就忙碌着各种各样的事情。由于工具准备的充分齐全,漫山遍野的树木和山石为房屋建筑提供了取用不竭的材料,进度倒也不慢。
把队伍的管理交给许一山和丁垒以后,腊月初八这天,唐明汉骑上乌睢马,与张自和带着韩光前以及‘少校’,三骑一犬向着五道沟方向的大石砬子而去。
PS:新书上传,盼望收藏和推荐并敬请在书评区留下您对本书的具体感受,天焱衷心感谢支持!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