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奉天城内(一)求收藏推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的来历告诉你也无妨不过你要先说如果有一天要你们和日本人对着干的时候,你们是否愿意拼命?”张自和缓缓地问道。
“日本人?我们虽说是打着吃,但从来就和日本人没有啥勾连,要是那帮矮鬼子们敢欺负我们中国人,老子们拼了命也要和他们干”姜子恒毫不犹豫地说道。
“那好,看在你还是一条血性汉子的份上,我就把来历告诉你。我们几人就是‘四野’的人,我是唐明汉,这位是张自和。不知道你们听过我们的事没有?”
姜子恒的‘包一路’在这新宾和通化之间说来也是不大不小的绺子,但是一直在官道上活动,消息自然是十分灵通。当姜子恒得知唐明汉他们是‘四野’的人后,脸上一副吃惊的表情。“难道你们几位好汉就是哪个在砸了秦家窑以后为穷苦人家分粮分衣的‘四野’?哪个绺子干得事是仁义无双的好事,道上的弟兄说起来都万分地佩服啊。我姜子恒今儿就是真瞎了眼,撞上了大名鼎鼎地绺子,活该着。不过,我这‘包一路’有二十来个弟兄,几位当家的不知怎么处置?”
“我看你们好像日子过的挺艰难的,如果愿意抛下你们在这里的盘子,跟着我们走,我们四野欢迎各位;如果不愿意的。只要手上没有血,我们就当场放了你们回家。多说一句,跟着我们,你们肯定要比现在这种样子强得多,而且以后也有大出息,但就是要舍得拼命。是和日本人拼命。”张自和说。
“弟兄们,我们过年以后就没有正经地日子,整日跑来跑去地找食,今儿既然四野的答应不追究我们,我们以后的日子也难。我姜子恒决定就与四野的合绺,弟兄们还有个去处,再说是去打日本人,心里舒坦呐。打今儿起,这辽东就没有‘包一路’这号绺子了。有弟兄不愿意干的,我姜子恒把最后的身家银钱都拿出来分给你们去安家。我就跟着四野走了,有愿意和我一起奔四野的,今后仍然是好兄弟。”姜子恒说完,撕开自己身上棉袍的下衣襟,取出一卷皱巴巴的钞票和几枚金首饰。
“既然你姜子恒要断金分义,那我们就来帮你一把,你的弟兄要走的,每人五块大洋,枪支要留下,钱我们四野出了。跟着我们的今后每月也都有五块大洋的津贴。”
众人一阵交头接耳,到后来也只有三个人在张自和手里拿了遣散费回家。余下的都等着和姜子恒一起听唐明汉他们的安排。
安抚了闻讯前来查看的客栈掌柜,告知他不要插手报告当地警察所,张自和就吩咐给姜子恒一众人等准备饭食。直到这时,姜子恒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看来今晚这道关口终于过去了,就是不知道今后在四野的绺子里能干出什么名堂。鲁来相也是一个挺能来事的主儿,看见姜子恒五心不定的样子,过来拍拍他的肩膀,告诉姜子恒自己是原先‘敖东好’的大掌柜,后来看见四野的做派才合绺在一起的。现在自己过的舒心。所以姜老弟放心,这四野一定是有大作为的绺子,今后我们弟兄那个在一起,这局子一定能红火起来。然后又把他知道的四野一些事情讲给姜子恒与众人听,听的他们目眩神迷的。
在柳树台耽误了一个上午后,一行人才开始向着奉天方向前进。由于新加入的十八个人都没有马匹,只能靠双脚步行,速度慢了下来,好在队伍里有黄二虎、李大庆、鲁来相几人在和新进的弟兄们讲解四野的过往和规矩,一时热闹的很。
自林志同来到奉天后就一直呆在这里没动。‘东兴’货栈的李掌柜把货全部提到了手后,过年期间就全部卖了出去,净赚了四千出头。他对林志同是客气之极,但凡有客商往来,都拉上他去应酬,一时之间林志同在奉天城交到了不少的朋友,也探听到了很多做生意的门道。
张自和第一次离开奉天的时候,就嘱咐他要密切地关注粮食、布匹、棉花、西药、食盐等物资的货源、价格和运输渠道的消息,一个多月来,他在奉天倒是和不少从事这方面的商家搭上了关系。他了解到,自打去年初关内大战,关外的货源也开始紧张起来,特别是布匹和棉花,常常是断档。年前因张少帅坐镇北平,这种情况才好转一点,但因是冬季,价格方面比往常要高出一到二成。而粮食和西药,市场上倒是不缺,价格也还稳定。
在南关警察局的附近,林志同找寻到了一座出租的小院子,院子的主人是东北军的一个少将参议,随着少帅去了北平,按照张自和的交待,这院子要求能住下三十到五十人左右,林志同是在李老板的协助下,直到最近才和出租房子的东主谈妥了协议。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林志同也是忙得很,里里外外的就一个人,好在他为人圆滑精明,认识他的人都十分乐意交他这个朋友。
三月二十七,在路上经过十多天的跋涉后,唐明汉、张自和一行二十多人来到了奉天。
队伍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奉天这个当时东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唐明汉也是在这个时空看到了三十年代的沈阳城的风貌,与后世繁华的城市比较起来,简直就象是一个摩登女郎和山村土妞的比较。
张自和熟门熟路地找到了东兴货栈的地方,林志同看见四野的两位掌柜都来了,高兴坏了,带着队伍回到租住的院子,一路上喋喋不休地向张自和介绍这一个多月来的活动情况。
也幸亏有林志同在奉天打点事务,仅仅忙乱了半天,二十多人就全部安置下来,当初在奉天城里找的几个孤儿也住在这里,一下子院子里是热闹非常。看到这个院子,唐明汉与张自和都比较满意,后者还特意地夸奖了林志同几句。
对于姜子恒绺子并过来以后怎么安排,唐明汉和张自和一直在路上没有交流和商量,这一进奉天,问题就来了。队伍怎么管带?十八条汉子,又大都是年轻人,南关一带有多的是赌馆妓院,日子一长,难保不出点什么纰漏。对这个问题,哪怕是张自和这样的老公安也是感到十分棘手。无奈之下暂时只好由唐明汉下个死命令,这些队员一律不许外出,先把四野的纪律和规定背好,如果有谁违反就按照绺子的规矩来处置。然后由唐明汉把四野的一套体能训练方法运用起来,把这帮人练得筋疲力尽再说。
“唐队,你看我们现在在奉天有哪些事情要做的,你先归纳一下,我来补充,形成完整的构思后,也好开始行动。”安排完姜子恒的人马后,张自和与唐明汉开始讨论在奉天的行动计划。
“我主要考虑的是军事装备方面的事情,有这几条。一是找到沈阳兵工厂的关系,看能否定做一部分我们专用的子弹和榴弹,实物我也带了一些过来,能仿制的话就太好了;二是看能否购买到沈阳兵工厂去年新开发的半自动步枪,这是个秘密,就连日本人对这种武器也知道的不多,史料上讲,一九三零年这种步枪就试制成功了,但不知道生产情况如何;三是要专门定做一批可以装瞄准镜的高精度的步枪;四是看能否弄到德国产的步枪瞄准镜和八倍率以上的军用望远镜,但最主要的是步枪瞄准镜,这个就连欧洲目前也没有装备,属于技术前期,需要和一些外国买卖武器的商社联系。剩下来就是和老鲁、陈天凤来招收一批愿意和我们一起干的人手,有武功底子的最好,我打算把特战队建立起来。”

“难度不小,大概有些可以办到。明天就让林志同先去打听现在沈阳兵工厂的关键人事。奉天城里也有德国、英国、美国的武器代理商,可以去联系一下;关于老鲁和天凤联系人的事情,就得马上办,具体到哪些人能进来,就由你把关了;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暂时还不能对外公开,我去东兴货栈哪里租间房,带林志同长期住那边,院子这里就留给你和队员们训练用;接下来就是关于资金转移的事情,这要好好地考虑一下去北平的人选和联络的方式。目前我们经手东兴卖出的烟土收入有四万银圆,都存放在日本的正金银行中,在奉天这边购买军火就动用这笔钱;另外我还担心四野营那边的安全,不知道日本人最近有什么动作。你原先提到过与黄显声方面接触的打算,还得一步步地来。估计要花一段时间。这些林林总总的事情都要一件件地落实。”张自和将这次来奉天要做的事情细细地讲了出来。
“为了能够正大名分地购买和转运物资,我们是不是要有一个商社什么的组织?这样比用四野的招牌要安全一些?”唐明汉征询道。
“嗯,是的,就组建一个货栈或商社,对外活动也能打打掩护,这方面我们现在的人手还不够啊,你看这姜子恒是不是可以参与进来,他原先就是跑过商的。”张自和提出建议道。
“可以先和他通通气,运输线路还是先考虑利用一段南满铁路,不然的话路途太远。可以先采购一批食盐、药品和布匹等普通的货,由他组织一部分人先把商路确定下来。我设想先把货运到靠近长春的车站,然后再用大车或马匹转运,这得要先拿出一部分资金来。上次我们狠揍了日本人一家伙,还不知道现在通往桦甸三道沟的路是否通畅,先用商队探探也好。”
“你答应过我以后要多筹集资金的,目前只能动用我们手头的。好在我们现在资金不缺,尤其是日元和银圆券。普通的货也花不了多少钱,那就这样说好,待会我就去和姜子恒交待。”张自和说完便叫李大庆叫姜子恒过来。
几天以后,奉天南关成立了一家叫‘华盛’的商社,在唐明汉他们租住的院子外挂上了一块木牌,开业那天,还买了一些鞭炮来噼里啪啦地放了个热闹。林志同交往的一些商人朋友和东兴货栈的李掌柜都前来捧场祝贺,就连与张自和有一面之缘的南关警察局的牛顺警长也跑来凑热闹。姜子恒与林志同满面春风地招呼来客喝茶聊天,张自和与各位来客热情地应酬。唐明汉则没有露脸,专心地在后院马厩里照顾他的乌睢马。
鲁来相和陈天凤来到奉天后就一直在连络原先的朋友和亲戚。这鲁来相早年也在这里呆过学艺,师傅死后,师兄弟们各自星散,有的成家做小买卖;有的进了军队当兵吃粮;有的给大户看家护院;有的上山做了胡子。他一到奉天就四处打听原先师兄弟的下落,好不容易才在一家皮货铺子里找到在这里当保镖兼伙计的师弟窦国杰。又联系上了在奉天警务督察长熊飞手下做武术教官的师兄荆关良。
陈天凤在上中学的时候也在奉天生活了三年,因他父亲是东北军中的中级军官,交往的也大多是军队的子弟,在上中学时,就有两三个脾气投机的朋友。后来他父亲的事情出来后,也是靠这些同学朋友的帮助才躲过了张作霖的追杀。他父亲的一个八拜至交,也就是帮他逃出奉天的世叔,叫陈之言,现在在东北军善后事务督办处负责军队的编成稽核、伤残退伍官兵的抚恤等杂务。在陈天凤找上门之后十分高兴,听到他现如今的情况后表示无论如何也要尽能力帮这个侄儿一把。
在忙碌中,时间好像过得特别快,一晃,来到奉天就已经有十来天了。这四月中旬的东北大地,春意开始显现,阳光温煦,柳枝吐绿。此刻,在南关和顺楼上的一个雅间里,张自和、唐明汉、陈天凤做东,宴请陈之言及应他邀请而来的几位人物。经过陈之言的介绍,陈天凤认识了沈阳兵工厂的一位关键人物,这人就是时任辽宁省省长、沈阳兵工厂督办臧式毅的内侄罗丰年,在兵工厂担任枪械管理课的课长。
“来来,请各位贵客尝尝这锦州春,地道的烧锅老窖,绵厚醇长。今日和我的唐老弟在下能有机缘与各位会面,实属福分,还请赏脸。”张自和热情地招待着客人。
“听天凤讲,是你张老兄把他从阎王爷哪儿夺回来的,我要代我那屈死的兄长敬两位了。天凤是我那兄长的独苗,今后在华盛商号还请多关照,早日让他有个出息,告慰我兄长的在天之灵。”陈之言也客气地对张自和说道。
罗丰年是个胖子,一脸与人无害的笑容,只是在小眼睛里可以读出狡黠和精明。此时也开口道:“世事无常啊,如今少帅也是对当时郭部的遭遇心有戚戚焉,时常感叹过早失之一良将。更是对其手下忠诚将弁的去世唏嘘不已。如今这天凤贤侄得到了华盛的照拂,也是天意不绝忠良之后。”说罢,也举杯向张自和等人回敬。
“呵呵。陈兄和罗课长抬爱了,在下只是一个碌碌的商人,岂敢耽误天凤的前程,一切以他自己的意愿为主,我们只能勉力相帮。在下不久就要去塞外和关内。一是和察哈尔的蒙古王爷有生意往来,二是到北平准备谒见少帅。我们华盛从吉东来,哪儿生意难做,日本人的开拓团和朝鲜人的行动委员会与当地的居民为水、路经常纠纷,世道不靖啊。”
听张自和把话题转到日本人头上,陈、罗两人仿佛商量好一般,都闭嘴不说话了。半晌,陈之言才悠悠地叹了一声:“国家多舛,动荡之时,诸位也宜好自为之吧。”
见罗丰年不动声色,唐明汉不禁有点着急,这次宴请,主要就是冲着这位爷去的,要是不能达到成效,武器的采购计划就困难了。拿眼睛朝着张自和扫了一下,张自和明白了唐明汉的意思。
“罗课长,我们商队即将远走大漠塞外,这和蒙古王爷的交易我也听人说过是三样。一是盐、二是茶、三是枪。前两样都没问题,可这枪的买卖还请罗课长帮忙才行啊。”张自和试探地向罗丰年问起了这个问题。
“现在枪支的买卖都由少帅哪儿把着关呢,举凡兵工厂生产出来的各型枪械都有记档,库存和卖出的都得登记,要买枪支还得少帅的批准。当然,臧省长的指令也是可以的。不过,这两年来兵工厂开工不足,大前年起部分生产能力开始转向民用,生产一些锅碗和农具。为此,我姑父也是在想办法,想妥善地找到兵工厂赚钱的法子,我们也难啊。”罗丰年不愧是个精明的军政商三栖的人物,说话之间滴水不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